東北網1月20日訊 在19日舉行的市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開幕式上,市政協委員與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有關人民團體圍繞全市『北躍、南拓、中興、強縣』發展戰略,就如何發展『晉位』、改善投資環境、加速壯大縣域經濟、保護沿江生態人文景觀等方面內容積極『破題』,為2010年哈爾濱市經濟社會實現嶄新的發展而建真言、獻良策。
A.以發展為本確保成功『晉位』
【數字信息】在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中,從經濟總量看,濟南排在哈爾濱市前面,2005年—2008年,濟南與哈市差額達149.2億元。同期哈爾濱市雖也連年提高,但2008年僅為2868.2億元,增幅平均為13.5%。而排在哈爾濱市後面的長春市,2009年的地區生產總值約為3255億元,增幅為16.5%。
【背景提示】市委提出了『超越自我、再塑形象、奮起追趕、努力晉位,把哈爾濱建設成為現代大都市』的總體目標,對哈爾濱市經濟社會發展將起到重大的推動作用。
【核心觀點】三年內實現『晉位』的目標是非常艱巨的,必須徹底解放思想,從慣性的束縛中解脫出來,把哈市的發展放到大環境全局中去尋求出路,正視『左鄰右居』,瞄准東北地區的大連、沈陽,形成南北比翼雙飛的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局面。建議未來三年哈爾濱市固定資產投入、利用外資和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等必須以35%的增速增長,方可為超越濟南市、甩掉長春市打下堅實基礎,這些指標應與哈爾濱市『十二五』規劃相銜接。要吃透當前和今後發展的形勢,努力將各項重要指標納入政府年度考核內容,千方百計落實,一心一意完成。各區、縣(市)要確定好立區、立縣大項目,以發展為根本,視項目為生命,以確保指標完成、成功『晉位』。
B.讓科技創新成經濟發展強勁『引擎』
【數字信息】哈爾濱市的『北躍』戰略,計劃用20年分三步走,在松花江北岸建設總規劃面積130平方公裡,由科技創新園和科技產業園『兩園』為主體的科技創新城。
【背景提示】科技園區對優化區域產業結構、實現產業昇級、加快創新體系的建立,加速經濟發展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哈爾濱市未來建立科技創新城,將用好、用足科技創新這一強勁『引擎』,推動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核心觀點】應緊密結合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和黑龍江省『八大經濟區』戰略部署,樹立『發展高科技、引領新經濟』的理念,以創新發展模式為重點,建設一批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級工程中心和技術中心、國內外大院名校和大企業的研發中心,形成一批高端科技產業集群,將科技創新城打造成為創新要素高度聚集、創新環境優良、創新網絡完善,生態環境宜居的創新型新城區,成為全市和全省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最強勁的『發動機』和增長極。要加強國際科技合作,形成可持續發展的特色產業集群,並大力引進戰略投資者,吸引國內外大企業、大財團進入,實行跨區或跨國合作的整體開發。
C.經營好土地資源提高投融資能力
【數字信息】雖然連續兩年哈爾濱市投資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但與同類城市相比還有一定差距。哈爾濱市資金主要來源於自籌資金、國內貸款和其他資金,所佔比重高達92.9%,而國家預算內資金、債券和利用外資三項資金之和所佔比重僅為7.1%,社會民間投資尚未啟動。投資平臺規模不大,資產不足,哈投、城投的資產都不到100億。
【背景提示】哈爾濱市經濟是比較典型的投資拉動型經濟,每一次經濟高速增長基本都與大規模的增加投資有直接關系。市委全會提出了『北躍、南拓、中興、強縣』的發展戰略,建設江北科技新城和哈南工業新城,尤其需要大項目的引進和大資金的介入。
【核心觀點】要實現『晉位』,實現跨越式發展,就必須在投資理念上有所突破。要將城市建設管理理念與市場經濟接軌,打破行政性壟斷,取消部門保護,拆除市場壁壘,引入市場機制,減少基於增加經濟建設和管理方面政績而乾預本地企業的投融資活動,真正發揮市場對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作用。要加大土地儲備力度,經營好土地資源,做好土地經營工作,使其成為哈爾濱市項目建設和經濟發展的重要資金來源。同時創新投融資機制,做大做強政府投融資平臺。圍繞哈爾濱市裝備制造、食品、醫藥、化工四大優勢產業和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裝備、生物工程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謀劃和引進大項目、大投資。
D.建設40個中心城鎮大力推進『強縣』戰略
【數字信息】 2008年,佔全市52%的縣域人口,實現的地方生產總值僅佔全市經濟總量的28.1%。
【背景提示】縣域經濟在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是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重要基礎,縣域經濟強,則全市經濟強。然而,哈爾濱市縣域經濟發展仍相對滯後。
【核心觀點】哈爾濱市經濟發展的『短腿』在縣域,經濟發展的潛力也在縣域。市委全會提出『北躍、南拓、中興、強縣』戰略,今後,必須把縣域經濟放在全市乃至全國經濟發展的全局來謀劃,以工業園區建設為載體,發展壯大特色產業集群。要充分利用哈爾濱市豐富的農產品資源,大力發展食品產業和農副產品加工業,重點在大米加工、乳制品、肉類制品、酒類制品等已具備一定基礎的產業上率先實現突破,做大做強一批不同類型的龍頭企業。加快中心城鎮建設,努力打造縣域經濟發展龍頭。要突出抓好40個中心城鎮建設,以產業發展為依托,集中力量建設一批工業重鎮、食品強鎮、商貿大鎮、旅游名鎮、文化古鎮等中小城鎮群體,以此引導產業向資源產地集中,企業向工業園區集聚,人口向中心城鎮轉移。
E.圍繞『八大經濟區』謀劃一批工業大項目
【數字信息】 2009年,哈爾濱市確立了『項目建設年』大項目牽動戰略,重點實施『六個一百』項目建設,計劃總投資超過1680億元;確立了150個重點推進項目,總投資3181萬元。其中工業大項目66個,總投資519億元。
【背景提示】資金不足是制約工業大項目進度的瓶頸,由於戰略規劃和策劃不到位,許多部門、企業申報的項目隨意性大,有的地方報上十幾個項目中就有30%—40%不能實現。
【核心觀點】建立全市重大項目建設推進體系、項目建設重大事項會議審議制度及定期例會制度,充分利用國家啟動內需和國內外產業布局重新調整的有利契機,圍繞國家新增投資項目、『十大產業調整振興規劃』政策及省『八大經濟區』、『十大工程』謀劃生成一批項目。抓好大項目的儲備和落實。完善市級重大項目庫篩選、儲備、管理制度,並建立相應的專家諮詢系統,對項目的各項指標進行評估,擇優入庫。拓寬項目融資渠道,做好重點項目建設與國家、省計劃的銜接,加大對重點投資領域的研究,爭取國家和省級專項資金的支持。爭取更多的工業項目列入國家、省項目的范圍,爭取更多工業用地儲備。
F.開發兩河流域促進城鄉統籌發展
【數字信息】螞蟻河、拉林河是松花江的一級支流,兩河流域在哈爾濱市流經面積為2.56萬平方公裡,涵蓋雙城、五常、尚志、延壽和方正5個縣(市),農業人口、耕地面積均佔全市40%以上,糧食產量佔全市的50%以上;地區生產總值佔全市縣域經濟總量的47%左右。
【背景提示】螞蟻河、拉林河流域位於世界上僅有的三大黑土帶之一的松嫩平原腹地,具有發展有機農業的良好條件。2009年,市政協、市政府大項目辦會同市民建、市九三學社對此進行了深入調研,對兩河流域綜合開發建設作出初步展望。
【核心觀點】建設有機農產品生產基地,有利於改善兩河流域的生態環境、農業生產條件和農民生活環境,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建議將兩河流域綜合開發作為哈爾濱市城鄉統籌發展的重大工程項目組織推進,由市政府大項目辦公室牽頭,組織專家學者和相關部門繼續探討在兩河流域建設有機農產品生產基地的可行性,進而制定規劃和申報項目,爭取國家立項。充分發揮和利用流域資源優勢,扶持壯大一批有機農產品龍頭企業,打造一批有機農產品品牌,全面提昇兩河流域農業生產綜合能力。同時,進一步加強農業標准化和綠色有機農產品認證工作,把『兩河流域』建設有機農產品基地項目研究納入哈爾濱市發展有機農業總體規劃。
G.控制景觀帶內建高樓促進沿江景觀開發建設
【數字信息】松花江是哈爾濱的母親河,有466公裡流經哈爾濱主城區和郊區縣(市),江上動植物種類多樣,哺乳類有20餘種,鳥類多達200多種。
【背景提示】近年來,沿江高密度的高層建築嚴重破壞了景觀視覺通道,建築天際線凌亂,建築色彩和建築比例失調,文化景觀特色逐步丟失。臨江商業場所和商業行為混亂,也嚴重影響了沿江應有的景觀形象。其乾流及部分支流污染較為嚴重,周邊生態環境惡化。
【核心觀點】加速松花江沿岸生態人文景觀保護與開發,不但有利於哈爾濱市進一步打造『冰城夏都』旅游品牌,還能有效促進哈爾濱市『北躍、南拓、中興、強縣』戰略構想的推進。應加大力度解決沿江建設的無序混亂問題,尤其要盡快啟動沿江規劃管理相關法規的立法程序。並盡快規劃建設市區至大頂子山的景觀帶和景觀大道,實現水陸並進的交通格局,有效促進沿江景觀開發建設。有關部門也應堅決控制景觀帶以內建設高樓大廈,對沿江一些有礙景觀的建築包括高層建築,應痛下決心拆除。打造沿江生態景觀帶,綜合治理水土流失,實現沿江游的深度開發,加速沿岸旅游功能區建設。
H.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全覆蓋方便百姓就醫
【數字信息】目前,哈爾濱市已完成標准化社區衛生服務機構114個,簽訂政府購買社區衛生服務協議的機構193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覆蓋范圍達80%以上、服務經費人均15元,服務項目達到了12類22項。
【背景提示】哈爾濱市連續三年將發展社區衛生服務納入惠民行動,但仍有一些問題急需解決,如目前還有96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未完成標准化建設任務。設備老化、匱乏現象突出,缺少設備或需要更新的老化設備佔應配備標准的50%左右。
【核心觀點】建議充分利用和整合現有醫療衛生資源,采取『轉、靠、建』等方式,構建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網絡。其中,重點對區屬一級醫院、部分二級醫院和轄區具備條件的國有企事業單位所屬醫療機構進行改造,整體轉型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社區衛生服務站。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應實行『核定收支、收入上交、全額撥付』的收支兩條線管理模式,免費向居民提供社區公共衛生服務,解決百姓看病貴的問題。政府應多渠道協調,增加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場所面積,並不斷加大『花錢買服務』的力度,使公共衛生事業健康發展,百姓得到實惠。
【觀點集萃】
———民營經濟:把民營經濟發展放在與國有經濟同等地位,把扶持中小企業與抓好大中型企業放在同等地位,把扶持內資發展與招商引資放在同等地位,把放水養魚、涵養稅(財)源與城市基礎建設、增加財政收入放在同等地位。
———文化名城:市委、市政府確定將哈爾濱建設成『大氣、洋氣、神氣』的現代文明大都市,在實施這一戰略中,要全面加強哈爾濱的城市文化建設,努力把哈爾濱塑造成為人文氣息濃郁、獨具魅力且活力四射的北方文化名城。
———經濟環境:環境就是生產力,各級領導乾部應切實樹立起『大社會、小政府』的理念,形成一個企業要我服務和我要為企業服務的良好氛圍,使辦事機構真正成為一個為企業排懮解難的平臺,讓企業卸下包袱、放下心來一心一意謀發展。
———科技創新:加強重大項目的科技資源整合,建立產學研合作新模式,實現大學、科研院所和企業儀器設備、人纔、信息等社會資源共享,使研發、中試、產業化和技術改造等環節得到統籌和銜接,將科技優勢盡快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
———城市管理:應建立社會參與機制,擴大社會對城市管理工作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建立政府與社會的良性互動機制,形成政府主導,企業和社會多方面參與的城市管理新格局。
———行風建設:堅持以實績論英雄、以德纔定位置的用人導向,用工作實績考核和評價乾部,讓能乾事的有機會、會乾事的有舞臺、乾成事的有位置,真正形成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用人機制。
【建言委員】
於志平、陳健、張勁松、袁德柱、市民建、秦智偉、市民盟、市民革、夏煥新、李萬春、孫世寬、市農工黨、市工商聯、市僑聯、唐健春、市九三學社、張孝君、劉鴻雁、市民進、孫桂玲、文史委、市民盟、慈元忠、王鳳纔、市臺聯、史炎、市民建、市民進、孫殿君、韓義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