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21日訊 《政府工作報告》中說,要持續加大民生投入,集中辦好惠民實事,努力形成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改善期。
今年,著眼群眾最急需、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辦好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十件大事實事。
打造5.5萬個飯碗
報告摘要:穩定轉移農村勞動力2萬人,開發就業崗位5.5萬個,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
權威訪談: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局長楊德林
勞動部門將采取五項措施,開發5.5萬個就業崗位。
第一,政策促就業。繼續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和積極的就業政策,千方百計擴大穩定就業。
通過落實稅收和社保補貼等優惠政策,鼓勵非公有制企業,尤其是勞動密集型企業開發崗位,吸納0.7萬人穩定就業。通過靈活就業社保補貼政策,鼓勵1萬名失業人員靈活就業。
第二,注重就業政策、產業政策和投資政策相結合,發展中小企業和服務業相結合,形成促進就業長效機制。依托實施『三百』行動計劃,抓住全市快建設上項目的時機,通過在『五大基地』、裝備制造、新材料、農產品加工及服務外包等主導產業開發新項目、擴大再生產,促進1.3萬人實現就業。
第三,把大學生就業擺在就業工作首位,統籌做好農民工和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工作。通過開發公益性崗位,安置『4050』人員、零就業家庭人員等就業困難群體0.3萬人就業。
四是創業帶動就業。營造『百姓創家業、能人創企業、企業家創大業』的全民創業氛圍,對有創業願望和創業能力的,尤其是大中專畢業生、農村勞動者,進行創業培訓,幫助確定創業項目,扶持其創辦企業或從事個體經營。通過創業帶動1.5萬人就業。
五是開闢新渠道,輸出就業。把技工學校作為培訓的主陣地,加大我市焊接等品牌專業培訓力度,培育專業技術人纔,做好0.4萬名新生勞動力的輸出就業;發揮勞務派遣組織作用,引導3000名農村富餘勞動力向外省市輸出就業。
市民反響:市民程小偉,28歲。計劃在虎年,自己創業。得到這一消息,他對自己的創業路,更有信心了。他打算先參加勞動部門的創業培訓,請業內人士指點,然後,申請小額貸款,在東風新村開個設計室。
改造11處棚戶區
報告摘要:加快薩中地區等32處、61.4萬平方米拆遷改造,其中市區11處、29.8萬平方米,建設安置房23.9萬平方米。
權威訪談:市房產局局長張國棟
棚戶區改造,省政府給大慶制定時限為5年,經過多方面努力,我市將提前2年完成任務。
2010年,是棚戶區改造攻堅之年,這一年,市區棚戶區將淡出百姓的視線。
市區11處棚戶區主要集中在薩中地區,共8處,剩餘3處均在大同區。
薩中地區棚戶區改造安置房選址已經確定,將集中在兩處建設,分別為老中醫院地區與鐵西電影院地區,目前,已經有一處安置樓動工建設,預計11月末投入使用。
大同安置樓在原址進行改造。
市民反響:看著低矮破舊的房子轉眼間變成了一堆廢土,張飛宇內心很敞亮,他說,離開這破屋子,明年咱就住樓房了,不可惜。
提前告別泥草房
報告摘要:改造完成5萬戶,惠及農民17.5萬人,累計完成省下達全部任務的80%。
權威訪談:市泥草房改造指揮部相關負責人
為了盡快讓更多農民住上新居,提前完成省裡交給的任務,我市決定縮短泥草房改造時限,變『8年任務5年完』為『8年任務4年完』,2011年,完成省政府下達的改造目標,讓大慶農民比計劃提前一年搬進新居。
改造總時間表確定後,今年改造計劃也隨之調整,由最初的3.43萬戶增加至5萬戶,其中:肇源縣11000戶,肇州縣11000戶,林甸縣10000戶,杜爾伯特縣9000戶,大同區9000戶。
市民反響:周慶是大同區一位農民,他一直很關注泥草房改造的消息。他說,今年大同區確定了9000戶,希望能輪到他家,他家也好在政府的幫助下,蓋間大磚房。
垃圾全部無害化處理
報告摘要:新建垃圾中轉站10座,建成投用主城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場,建設四縣污水處理廠和垃圾處理場。
權威訪談:市城管局局長李忠惠
今年,再建10座垃圾中轉站後,我市共建有垃圾中轉站30座,遍布主城區各個居民小區,可以滿足我市目前垃圾處理需求。這樣,主城區各個居民區,在半徑不超過3公裡處,均設有一個垃圾中轉站。
物業清潔人員可以及時將各類生活垃圾,送至垃圾中轉站,進入垃圾收運體系,進行全程密閉式運輸。以後,在道路上,沿街拋灑垃圾的現象將消失。
今起,進行新小區開發時,要求開發商配套建設垃圾中轉站,以保持城區清潔衛生。
日處理生活垃圾1000噸、總投資2.2億元,主城區生活垃圾場已經動工,今年將加快建設。屆時,我市將成為全省第一個主城區生活垃圾全部實現無害化處理的城市。
今年,我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將達到95%,實現視野內無垃圾,城市將更清潔。
不光在城市,農村的生活垃圾和污水處理,將進一步得到改善。在我市肇源縣、肇州縣、杜爾伯特縣、林甸縣,將分別建一座污水處理廠和一座垃圾處理場。
市民反響:小何是一名物業清潔工。他說,半徑3公裡以內,有一個垃圾中轉站,不但運送垃圾方便了,而且,全程密閉式運輸,使城市清潔了,工人的工作環境也好了。
改造熱網1萬米
報告摘要:新增供熱能力400萬平方米,集中改造熱網1萬米,進一步加大供熱行業監管力度,提高供熱質量。
權威訪談:市城管局局長李忠惠
今年,我市將完成房地產開發500萬平方米,在原有100萬平方米餘熱的基礎上,將配套新增供熱能力400萬平方米。
實施供熱管網改造工程,在去年更新供熱管網3萬米、改造換熱站23座的基礎上,今年,集中改造熱網1萬米,對東風新村、臥裡屯、鐵東、鐵西地區的低溫樓、低溫戶,進行改造,解決低溫問題,讓市民住上暖屋子。
同時,積極推進集中供熱,滿足城市發展需要和市民需求。
市民反響:東風新村居民李淑榮,目前退休在家。今年,屋子裡一直不夠暖和。她得知,明年政府將集中改造低溫樓、低溫戶,特別高興,『希望我家也在改造范圍之內』。
建水庫水廠送優質水
報告摘要:三年內完成新水源地、新水廠建設,整體改造供水管網,確保城市飲水安全。今年,完成東城水庫建設,開工建設東城水廠,改造供水管線1.5萬米,新建改建昇壓站2座。
權威訪談:訪市水務局副局長李亞新
今年,我市城市供水建設上有兩個重點項目。一個是東城水庫,一個是東城水廠。
隨著主城區規模的不斷擴大,據專家分析預測,到2015年,東城區一天的需水量將達到18萬立方米,供水缺口6.6萬立方米。北湖和東湖水源地,已經不能滿足我市東城區用水需求。
今年新建水源地。東城水庫,總投資5.9億元,工程已於2008年9月開工建設,目前,主體工程已經全部完成。2010年,是工程收尾之年,計劃於7月份竣工蓄水。
東城水廠,屬東城水庫的配套工程。計劃今年5月開工建設,2011年底竣工投入使用。目前,正在進行施工圖紙設計工作。東城水廠佔地10公頃,計劃日處理規模12.5萬噸,主要包括輸水工程、淨水工程、配水主乾線工程和青龍山地區加壓泵站工程。
建成後的東城水廠,飲用水水質處理標准,將進一步提昇,市民可用上更加優質的自來水。
另外,還將對我市超過服役年限的供水管網,進行改造,共改造供水管線1.5萬米。新建改建2座昇壓站,解決部分小區高層水壓不足的問題。
市民反響:市民楊先生說,喝上更優質的水,是保障健康的一個重要因素。有些人認為,大慶的自來水不夠好,通過更高標准的處理,將使自來水水質得到進一步改善。
建6個交通控制中心
報告摘要:建成道路交通控制中心,建設6個分控中心,新增12個燈崗、50套電子警察、2000個安全標志牌等設施。
權威訪談:市交警支隊科技科負責人
近年來,我市機動車數量高速增長,2009年,新增5萬輛,2010年,預計增加6萬輛。機動車大幅增加,在方便市民出行的同時,也帶來一定問題。
越來越多的人感覺出行壓力大,堵車現象頻發;道路交通事故與交通頻率成正比,小磕小碰常見。
交通管控中心將實現可視、遠程執法等八大功能。
例如,某條道路發生交通堵塞情況或交通事故,管控系統會自動報警,監控中心的民警可根據情況,迅速調動附近巡邏民警出警。
管控中心下設6個分控中心,分別設在讓胡路、大同、紅崗、龍鳳、八百?和臥裡屯,由6個分控系統對這些區域進行具體管理,以免『遠水解不了近渴』。
百姓點評:2009年末,張傑躋身有車一族,開車沒幾個月,他就挺窩火:『我遵章守法開車,但有的司機偏不按規定開車,你停車等紅燈,還能讓人給追尾了。』張傑希望控制中心能盡快建成,全面杜絕違章行車行為,讓大家路上都順心。
2.3億元建特教中心
報告摘要:特殊教育發展中心為殘疾人提供教育、康復、托養、職業培訓、心理診療等綜合服務。
權威訪談:特殊教育中心項目建設指揮部常務副指揮歐長德
目前,特殊教育中心選址、建設方案已經確定,正在進行土地確權和動遷等工作。
特殊教育中心建於五湖新區,具體位置為市第二福利院東側、環城路南側。
總投資2.3億元,包括殘疾人康復部、特殊教育學校、職業培訓基地、智力殘疾人托養院、生活服務區、運動活動區、植物種植綠化區、行政管理區八大功能區。
特殊教育中心初步預計在今年五六月份動工,明年投入使用。
市民反響:劉先生是位殘疾人,這兩天,他多次致電本報兩會直通車欄目,希望政府能多方面解決殘疾人問題,當他聽說,今年要建特殊教育中心時,高興地說:『那好呀,建成後,我一定要進去看看什麼樣,我要在那學點手藝,靠自己雙手生活。』
為學生營造安全環境
報告摘要:校園安全。推進校捨安全工程,加大校園治安、消防和交通安全治理力度,規范整治校園周邊網吧、音像、圖書等經營秩序,為青少年營造更好的學習成長環境。
權威訪談:市教育局安全科相關負責人
校園安全,是重中之重。今年,教育部門將繼續開展『安全技能培養年』活動。培養學生在緊急情況下,疏散逃生的能力和本領。如今,海地發生特大地震,逃生的本領和技能,越發重要。如何在緊急情況下逃生,是學生應該終身掌握的本領,通過學生掌握應對緊急情況的技能,提高家長的安全意識。
推進校捨安全。我市已將危房校捨,全部進行了改建。今起,將對校捨進行進一步加固,提高校捨的防震級別。
市民反響:葉先生的孩子,正在讀初中,他最擔心孩子迷戀上網。有了聯合治理,他心裡踏實多了。
新增養老院10家
報告摘要:新增民辦養老院10家,新建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室40個,推行居家養老服務,抓好國家、省、市三級社會化養老試點。
權威訪談:市民政局局長尹小平
今年,養老問題主要解決居家養老設施建設不足的問題,要讓老人有地方吃飯、活動,為他們提供6大類服務。
同時,今年一季度,政府還要免費為5000名困難老人安裝應急呼叫系統,老人遇到突發事件,可第一時間通知家人或請求社區幫助。
市民反響:周末,是張大爺最高興的時候,他可以和孫子一起下棋,平時,因為小區內沒有老人活動場所,他只好在家看電視。聽說,要解決居家養老設施不足的問題,張大爺拍手稱好,他說:『以後,有地方和其他老人下棋了,那不天天和過禮拜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