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新聞網訊 2009年,大興安嶺地區逆勢而上,全力保護資源環境,大力調整產業結構,突出抓好項目建設,深化重點領域改革,著力改善社會民生,在危機中繼續保持了較快的發展速度。全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80.5億元,增長14%,同比提高1.9個百分點,增速居全省第二位,提前兩年完成了『十一五』規劃。

古蓮河露天煤礦礦區生產場面。
生態建設力度不斷加大
在2008年主動調減活立木產量72.81萬立方米的基礎上,2009年又調減65.51萬立方米,直接減少森林資源經營性消耗94.98萬立方米。同時,加快森林恢復性增長進程,按照宜造則造、宜促則促的原則,完成人促更新13.1萬畝,退耕還林2.1萬畝,火燒區人工更新10.5萬畝,義務植樹102萬株,村屯綠化1.32萬畝。
為了提昇綜合防滅火能力,全區累計投入森林防火資金6064萬元,購置森防坦克、專業運兵車等先進設備,組建了300人的地區直屬專業森林消防隊,成功撲滅了『5·15』、『5·24』、『5·28』三起大規模集中爆發的雷擊火,林地過火率僅為0.035%。,有效降低了森林資源非經營性消耗。
接續產業發展勢頭強勁
大興安嶺充分發揮具有地域特色的壟斷性旅游資源優勢,傾力打造『神州北極村,中國龍江源』的旅游品牌,2009年,全區共接待旅游人數147萬人次,增長117.7%,創旅游收入12.5億元,增長157%;為加快林產工業提檔昇級,他們全面推進了林產工業精深加工企業建設,實現產值14.3億元,增長18%;作為帶動區域經濟增長的助推器,以煤炭為主體的礦產開發業增勢不減,規模以上礦產開發業實現產值6.95億元,增長21.6%。據統計,全區獲得綠色(有機)標志使用權的產品已達178個,中國北極藍莓成為了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去年,綠色食品業實現產值10.3億元,增長25%;同時,立足於大興安嶺豐富的北藥資源,他們還大力發展了興安北藥業,去年,共實現產值2.8億元,增長25%。
項目帶動作用日益顯現
連續三年開展『項目建設年』活動碩果累累。總投資312.7億元的136個項目,目前有46個項目進入生產試生產階段。其中,對俄經貿合作園區建設進展順利,累計完成基礎設施投資2.27億元,入園項目22個,到位資金9.51億元,宜家木業、百盛藍莓等14個項目進入了生產或試生產階段。
為有效應對危機,進一步擴大內需,2009年,大興安嶺又全面啟動了總投資259.45億元的10個基礎設施項目、10個產業項目和10個民生項目的『三個十工程』,已開工建設項目17個,全年完成投資18.1億元,佔全區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52.2%。通過大項目戰略的穩步實施,進一步改善了林區基礎設施條件,有力地促進了接續產業快速發展,切實增強了區域經濟發展後勁。
體制改革實現重大突破
在沒有任何先例可以遵循、沒有成功模式可以借鑒的情況下,大興安嶺全面啟動了林業體制改革。十八站林業局綜合配套改革試點成效顯著,去年上半年圓滿完成了第一階段改革任務,初步實現了政企、事企和資源管理與利用模擬分開運營。目前,第二階段改革工作進展順利,文教衛生、社區、糧食等部門初步完成了移交工作。
截至目前,全區9個林業局機構、人員總數由220個、2298人精簡到95個、1020人,全區林場分流人員1517人,清理在冊不在崗人員16705人。同時,啟動並完成了新林宏圖林場改革試點,成立了宏圖街道辦事處,機構、人員精簡幅度分別達到43%和38%,大力推行管護承包責任制,加快了林場由生產經營型向生態公益型轉變。
通過推進林業體制改革,全面推進了區域發展由單一的林業經濟向多元的林區經濟、林場由生產經營型向生態管護型、林業職工由伐木人向護林人的戰略轉變。
對外開放空間逐步拓寬
2009年,大興安嶺招商引資活動亮點頻現,累計到位資金30.1億元,增長55.05%,使招商引資企業達到200家,佔林區非公有制企業的23.6%。去年夏天,他們還成功舉辦了中國·大興安嶺首屆國際藍莓節暨山特產品交易會,簽訂經濟合作項目11項,簽約額2.21億元。
同時,深入開展了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年活動,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實現增加值28.4億元,增長29.8%;實現稅收2.08億元,增長8.0%,佔全部稅收的47.4%,已成為林區經濟發展的主力軍。
基礎民生得到極大改善
2009年,投資2.96億元的加格達奇機場改擴建項目已開工建設,開創了國內同一時期、同一地區建設兩個支線機場的先河;投資30億元的加漠公路昇級改造、投資6.6億元的古蓮至洛古河地方鐵路已全面開工;塔河、松嶺給水工程按時完成,加格達奇西小河治理、漠河和呼瑪集中供熱工程已交付使用,44.67萬平方米棚改工程、加區污水處理廠等即將竣工並交付使用;全區養老、醫療、生育、工傷、失業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12.96萬人、27.7萬人、8.02萬人、8.18萬人、7.6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平均控制在3.28%;『五七工』、『家屬工』納入養老保險統籌工作進展順利,16293人通過省審定,實現了『老有所養』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