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25日訊 南極科考內陸隊從中山站去往昆侖站使用的是卡特車和PB300雪地車牽引雪橇,那麼,你知道這些車的油耗是多少嗎?韓惠軍在科考日記中說,卡特重型車每百公裡耗油910多昇,而且用的還是航煤,就連PB300雪地車每百公裡也要600昇左右。
據第26此南極科考內陸隊韓惠軍介紹,內陸隊從中山站奔赴1300公裡外的昆侖站,每天要顛簸十幾個小時,宿營後要給每臺車加油。說到加油,很多人可能不會相信。在城裡,汽車每百公裡耗油20昇到30昇就算油老虎了,可卡特重型車每百公裡耗油達到了910多昇,而且燒的還是航煤,就連PB300雪地車每百公裡也要600昇左右,200昇的油桶卡特車一次要加4桶半,一臺車加油40分鍾,一共是4臺;PB300每臺車加一桶半,一共兩臺車。僅加油的過程,隊員們就要在零下30多度的嚴寒裡工作3個多小時,辛苦的程度可想而知。而此次內陸科考光航煤就帶了近1200桶,每個油桶重約200公斤,足足裝滿17個雪橇。
韓惠軍在發回的科考日記中介紹說,南極充滿神秘,內陸地區是神秘的核心。南極內陸科考工作是冒著很大的風險進行的。南極內陸地區氣候寒冷,截至目前,已經測得的最低氣溫已達攝氏零下88度,被人類譽為『不可接近之極』。南極內陸昆侖站那裡海拔高4093米,是整個南極的最高點,屬於內陸高原地區。因為氣候寒冷,因此那裡的含氧量較內地高原地區還要低,昆侖站距離中山站1300公裡,由於冰蓋上積雪覆蓋,根本沒有路,內陸隊需要駕駛雪地車行進15天左右的時間纔能到達。
作為內陸隊的導航,韓惠軍責無旁貸地坐在了1號車。南極氣候變化無常,剛剛還是晴空萬裡,轉眼間,一股黑色從冰蓋東南方壓了過來,『地吹雪』就要來了。『地吹雪』是南極特有的一種自然現象,發生地吹雪的時候,風很大,並且風頭不高,就像是沿著冰面在吹一樣。當車隊衝進地吹雪的區域後,大家就像處在灰色的盒子裡,風把冰蓋表面的雪都吹了起來,遮天蔽日,什麼都看不見了,太陽被遮擋得嚴嚴實實,能見度只有幾十米。坐在頭車的韓惠軍只能靠手持GPS進行導航前進,後面的車也只能勉強看著前車留下的痕跡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