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大興安嶺
搜 索
大興安嶺地區生產總值實現 80.5 億 邁入經濟發展快車道
2010-01-25 11:10:41 來源:東北網  作者:高長利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蔚為壯觀的南瓮河島狀林大濕地。資料圖片
雲冶集團等大型企業落戶大興安嶺。資料圖片

  東北網1月25日訊 (記者 高長利) 『十一五』以來,大興安嶺地區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堅持『實施生態戰略,發展特色經濟,建設社會主義新林區』和『生態立區、工業富區、項目興區、打造園區、富民強區』的工作思路,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實現了大發展、快發展,走出了一條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的生態經濟之路。

  據統計,2009年全區生產總值實現80.5億元,同比增長14 %,是『十五』期末的1.51倍,增速列全省第二位;全口徑財政收入實現6.5億元,同比增長23.7 %,是『十五』期末的2.61倍;一般預算收入實現3.5 億元,同比增長32.3%,增速列全省第四位;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6.4億元,同比增長61%,增速列全省第六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現8.2億元,同比增長34.7%,增速列全省第二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72元,同比增長10%,增速列全省第三位。

  黑龍江大興安嶺地區位於祖國最北部,下轄3縣4區10個林業局,是東北乃至華北的天然屏障。作為黑龍江省生態功能保護區和國家生態安全重要保障區,據專家測算,大興安嶺森林生態系統年產生的生態效益高達1136億元。

  ——接續產業發展勢頭強勁。傾力打造『神州北極村,中國龍江源』的旅游品牌,2009年全區接待旅游人數147萬人次,增長117.7 %,創旅游收入12.5 億元,增長157 %;林產工業精深加工實現產值12.5億元,增長41.4 %;規模以上礦產開發業實現產值8.2億元,增長27.5 %;全區獲得綠色(有機)標志使用權的產品達到了178個,中國北極藍莓成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綠色食品業實現產值11.2億元,增長32.1 %;興安北藥業實現產值3.3億元,增長5.7 %;畜牧業實現產值5.4億元,增長20.1%。

  ——項目帶動作用日益顯現。連續三年開展『項目建設年』活動,著力安排總投資312.7億元的136個項目,目前有46個項目進入生產試生產階段。對俄經貿合作園區建設進展順利,累計完成基礎設施投資2.27億元,入園項目22個,到位資金9.51億元,宜家木業、百盛藍莓等14個項目進入了生產或試生產階段。為有效應對危機,進一步擴大內需,今年又全面啟動了總投資259.45億元的10個基礎設施項目、10個產業項目和10個民生項目的『三個十工程』,已開工建設項目17個,全年完成投資18.6億元,佔全區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51%。其中,古蓮河煤礦擴能改造等6個項目已完工,雲南冶金鋅冶煉等5個項目即將完工,三間房40萬千瓦水電站項目已通過水利部預審,塔林西10萬千瓦水電站項目正在辦理中。

  ——基礎民生得到極大改善。繼漠河機場通航後,投資2.96億元的加格達奇機場改擴建項目已開工建設,開創了國內同一時期、同一地區建設兩個支線機場的先河。投資30億元的加漠公路昇級改造、投資6.6億元的古蓮至洛古河地方鐵路已全面開工。44.67萬平方米棚改工程即將竣工並交付使用,全區養老、醫療、生育、工傷、失業保險參保人數逐年增加,城鎮登記失業率平均控制在3.28%,『五七工』、『家屬工』納入養老保險統籌工作進展順利,16000多人通過黑龍江省審定,這部分人『老有所養』願望即將實現。

  站在新一輪加快發展的起點上,大興安嶺地區以生態功能保護區建設為首要目標,以加快經濟發展為第一要務,積極搶抓機遇,主動化解危機,充分發揮政策、資源、區位和環境四大優勢,傾力發展礦產開發、林產工業、生態旅游、綠色食品、特色養殖、興安北藥六大生態型主導產業,精心打造林木產品精深加工、生態休閑旅游、有色金屬環保冶煉及能源轉化、綠色(有機)食品生產加工和對俄經濟貿易合作五大基地。爭取利用2到3年的時間,把全區建設成為黑龍江省生態和糧食安全的保障區、資源枯竭城市轉型的示范區、對俄經貿科技合作的延伸區、能源及有色金屬環保開發的實驗區。

責任編輯: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