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省政協委員李曉陵。東北網記者 顧碩攝 |
![]() |
東北網論壇網友『不關我事』發表自己的看法。 |
東北網1月25日訊 (記者 顧碩) 公廁問題,既涉及公眾利益,又關乎現代城市文明。作為冰雪旅游聖地,省城哈爾濱如廁難問題越來越引起社會關注。
城市建設快速發展,公廁建設明顯滯後;現有公廁數量嚴重不足,路人經常將犄角旮旯變成公廁;公廁缺乏設計、缺乏人性化,布局不合理;公廁配套建設水平低,衛生標准差……諸多問題面前,切實解決如廁難,已經迫在眉睫。
百姓聲音
東北網網友『不關我事』有話說,一直以為公園的公廁都是免費的,最近在尚志公園的東門公廁附近,總看到有人在假山下街道邊隨地便溺,覺得奇怪。後來纔了解到尚志公園東門的公廁雖然沒有明碼標價,但是上廁所的人都要交五角錢。我建議,早晨公園的公廁能否免費,這樣能為晨練的市民提供方便。
出租車司機劉師傅說,哈爾濱市公廁少,如廁難。在大街上,幾乎看不到公廁,有時無奈之下只好將犄角旮旯當成『公廁』。希望在市區可以多建一些公廁,為出租車司機、環衛工人等群體提供方便。
![]() |
環保型公廁。資料圖 |
委員建議
『公廁規劃建設,重在立法監督,有句順口溜說「規劃規劃,不如領導一句話」。』省政協委員李曉陵慷慨激昂。規劃是一項系統工程,通過各級組織批准的規劃是一份法律文件,具有法律效力。在公廁規劃實施中,如果某些領導或建設單位隨意變更,應上報仲裁機構,嚴懲嚴罰,確保公廁建設順利進行。
『南京市玄武區清溪路上有座公廁,經改造後,成了環保型公廁。通過生物、物理等技術處理後,淨化的糞水可以養金魚。據了解,這項技術已獲國家專利,正在申請國際專利……』
『杭州市翠苑二區西主乾道旁,一環保公廁外形古朴雅致,環保公廁從外表上看去與普通公廁別無二致,而它的神奇之處就在於不用水、無排放,只用生物『吃』糞便,『吐』出來的只有氣體、水和少量渣子,而這些渣子還是高效的植物有機肥呢……』
目前,發展環保型公廁是建設環境友好型城市的必然趨勢。
省政協委員李曉陵建議,公廁應當與城市建設項目主體工程同步規劃、施工、驗收,並同時投入使用。依據國家建設部頒發標准,規范公廁布局,繁華街道和新建居民區公廁之間的距離應為300米至500米,一般街道公廁間的距離為700米至1000米。相關部門應在宏觀規劃、設計上把關,大力發展綠色生態環保型公廁,利用生態環保技術,解決公廁的除臭、清掏、銷納、運輸等一系列難題。
李曉陵還建議,應備有移動性公廁來應對人流量大、時間短的室外文娛活動、體育賽事、集會等,以備不時之需。
加強公廁建設,資金投入是必要條件。為此,李曉陵建議,中大型公共場所和商場必須具備達到衛生標准的公廁,有專人管理且對外開放,請有關部門制定相應的法律進行約束。此項措施,可減少政府建設、維護公廁的大筆費用支出。還可采取以商養廁的辦法,開放公廁的建設管理機制。公廁由企業出資建設或與國家合資建設管理使用,產權歸政府所有,允許企業在公廁內部、外部做廣告宣傳,但必須符合國家的法律法規要求。此項可謂一舉多得,既解決了群眾如廁難的問題、又解決了公廁建設資金不足的問題,又宣傳了企業。
公廁雖小卻不容忽視,公廁作為城市中一個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公共空間,是在城市發展及規劃中必須確定的公共產品。激發市民愛護城市、美化家園的自覺性和責任感,形成人人愛護公廁、自覺維護公共社施的氛圍,則會更進一步促進公廁管理水平的提高。李曉陵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