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家庭+政府+鄰裡互助 哈爾濱嘗試『1+3+X』養老模式
2010-01-26 08:24:28 來源:生活報  作者:孫殿喜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新聞網訊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老年人養老問題日益突出。在本屆省政協會議上,部分委員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提出對建立完善養老保險體系、進一步提高社會養老水平、解決具體養老問題的觀點和建議,表現出了對養老問題的高度關注。有委員提出,建立『1+3+X』新養老模式,破解養老難題。

  -養老壓力:

  我省目前5個人

  供養1名老人

  進入新世紀後,老齡化進程加快,且呈現出老年人口高齡化的特征。目前,全省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近517萬,佔全省人口總數的13.5%;今後每年還將以6.2%的速度猛增。調查統計,2010年,全省老年人的供養比將達到5:1,也就是說,將由5個人來供養1名老人,這對供養人而言是不小的壓力,其形勢不容樂觀。

  而與老齡人口猛增不相匹配的是,我省的養老機構床位非常緊張。面對如此形勢,民建省議政委員會委員姜鷗和民建省直九支部主任張佔江建議,應盡快想辦法破解老人養老難題。委員龐可培認為,目前,老年公寓的發展還處於初級探索階段,老年人在入住老年公寓後的權益保護問題及社會養老服務機構維護自身權益等各方面問題急需法律、法規調整。在這方面缺乏系統的法律規范和政策,不利於養老事業的市場化和專業化。

  -記者調查:

  哈市6萬老人亟待社會養老

  哈市市民張女士想把84歲的奶奶送到福利院養老,但是走了幾家養老機構都說床位已經滿了,即便提前預約,也要排隊等上一兩個月,而且還未必如願。

  記者從哈爾濱市第一社會福利院了解到,該院提供床位550張左右,但是因為前來養老的人較多,而且多半要居住一段時間,所以只能排隊等候,目前預約的人數就已經達到了200多位。

  據哈市民政局統計,目前『三世同堂』的家庭結構,正在隨著獨生子女的增多而被打破,『空巢』老人也越來越多。有關部門統計顯示,2008年,哈爾濱市有老年人110多萬,佔哈爾濱市總人口數的12.9%左右。『空巢』老人超過30萬,佔哈爾濱市老年人口的1/3左右。其中,老兩口相依為命的有32萬人,獨居老人6萬左右。即全市有6萬左右生活不能自理和半自理的老年人,亟待得到社會養老機構的護理服務。

  調查顯示,目前全省各類養老機構的床位數僅有5.6萬張,每千名老人平均只佔有11.5張床位。

  -委員建議:

  可以嘗試『1+3+X』新養老模式

  【建議一】 實行『1+3+X』養老模式

  姜鷗與張佔江認為,實踐證明,以家庭為核心,以社區(包括村鎮)為依托的居家養老是適合現階段情況的養老模式,不僅符合大多數老年人的意願,也有利於整合社區和家庭服務照顧資源,減輕政府和子女的負擔。推進社區老年綜合保障服務網絡,是實現居家養老的重要保障。

  建議全面打造『1+3+X』居家養老服務新模式:

  『家庭自助式』居家養老服務。推出讓家庭中失業、協保的子女照顧自己父母,政府給予100元至250元助老服務費的『家庭自助式』居家養老服務形式;

  『政府購買式』居家養老服務。依托街道(鎮)居家養老服務社和養老服務機構,通過日間托老和上門服務形式,建立政府、中介組織和服務實體三方構建的居家養老服務體系;

  『鄰裡互助式』居家養老服務。通過左鄰右捨退休在家的低齡健康老人、下崗失業人員等照料高齡和生活困難老人。

  建議同時建立養老機構、社區互動模式。養老機構與老年人日間服務中心互動。養老機構負責老年人日間服務中心的助餐、工作人員培訓、娛樂活動指導、幫助困難老人體檢等;養老機構與老年活動室互動。養老機構為老年活動室開展點對點、門到門的送餐,老年活動室則配合做好餐後服務工作;養老機構與社區助老服務社互動。養老機構為社區助老服務社提供上崗實習場所,社區助老服務社則為養老機構服務提供人力資源等。

  【建議二】 制定養老機構市場准入制

  委員龐可培建議,制定具體的養老服務機構市場准入制度和管理辦法。對老年公寓及老年服務場所的硬件配備、軟件設施進行具體規范。

  對於未經登記注冊以養老服務機構名義進行經營的,應由民政部門及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予以取締;在制定具體政策法規時,應明確老年人是養老服務合同主體,改變過去一律由家屬作為送養人與養老服務機構簽訂合同的做法。對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老人應充分尊重其自己的意願和選擇。如確經法院裁判老人無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纔能由其法定代理人或監護人代簽養老服務合同。

責任編輯: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