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大代表分組審議政府工作報告。 東北網記者 朱國良攝

政協委員進行分組討論。東北網記者 孫曉銳攝

省政協委員李曉陵。東北網記者 顧碩攝
東北網1月27日訊 題:徹底解決冬季供暖難題 讓百姓不再為『暖屋子』發愁
記者 高長利
『你家裡的暖氣熱嗎』,進入冬季,不知不覺中人們的問候語起了變化。
暖氣是否供應充足,現行的供熱收費模式是否合理,空置的房子該不該繳納熱費……在今年的全省『兩會』上,諸多供暖話題,備受代表、委員關注。
規范供熱企業經營行為近年來,供熱企業行為不規范現象日趨嚴重。服務質量低下、服務態度低劣,供熱不達標現象普遍,設置重重障礙致使辦理停熱困難,有的供熱企業甚至強行要求用戶更改閥門,否則予以停氣……種種問題損害了群眾的利益。
省政協委員李濱東建議,應修改城市供熱條例,規范供熱企業經營行為。放寬簽訂供熱協議的限制,由30天改為15天。由權威部門而不是由供熱企業單獨制定辦理停熱標准。同時,將熱損費由30%降為15%。
李曉陵委員認為,供熱計量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由政府出資進行,經主管部門監管,建立完善的法規和配套政策,監督熱費繳納,從根本上解除企業對計量供熱改革的擔懮。她建議,廣泛推廣『保低限高』的供熱辦法,即在每個換熱站設置測溫系統,保證用戶室溫以20℃為基准(舒適溫度),上下波動2℃。
代表、委員們也建議,建立監督機制,采取多種方式、多條途徑對供熱企業的經營行為實行嚴格監督。建立評議制度,加大社會各界包括普通群眾的參與力度,並將評議結果在媒體公布。
破解居民供熱維權難題成本過高導致居民供熱維權難,技術監督部門每次80元的室溫檢測費令很多居民止步。民建哈爾濱市委委員趙立新經過認真調研,發現現實中居民多數采取投訴、信訪、向媒體反映等渠道來反映供熱問題,很少有居民為了供熱質量問題而走法律程序。
代表、委員在審議、討論時認為,現有規章制度對於有關法律責任的規定籠統,可操作性不強,使得供熱管理部門對於供熱不達標企業和違法違規用戶的處罰手段太少,處罰力度不夠。供熱辦人員編制少,在車輛、檢測手段等方面基礎較差,供暖問題又具有較強的季節性,所以工作力度小,處罰執行難度大,客觀上也容易造成有關企業和用戶違法違規成本過低。
為此,民建黑龍江省委提案建議,盡快建立健全供熱管理行政執法隊伍和隸屬於供熱管理部門的專業檢測隊伍,制定、出臺專門的《城市供暖管理行政處罰辦法》,強化屬地化管理,強化供熱管理行政執法,讓百姓不再為『暖屋子』發愁。對供熱違規企業加大打擊力度。代表、委員們建議,建立舉報制度,政府設置專門機構或在有關機構增加和完善相關職能,對在供熱過程中嚴重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進行嚴厲整治。對供熱不達標現象實行3—5倍取暖費的罰款,連續多年供熱不達標的企業取消其供熱資質。
供暖要照顧弱勢群體訴求
『對於弱勢群體來說,每年的供暖收費也是一筆不小的負擔。』如何照顧弱勢群體的訴求,讓他們住上『暖屋子』,代表、委員們紛紛支招。
由於供熱用煤價格大幅上漲,各地這幾年紛紛調整熱價。李曉陵委員建議,政府要充分考慮困難群體的采暖承受能力,建立起供熱保障金制度,確保困難群體冬季采暖。政府可通過撥付專項資金作為城市供熱保障金;通過政策減免及與救助政策結合措施,對低收入家庭給予適當照顧。
『用多少熱、交多少費』。省政協委員在討論中也認為,要充分調動市民的積極性,盡快實施『暗補』變『明補』,並采用避免資源浪費的供暖方式。取消按面積收費的傳統辦法,根據『熱計量』收費,即每戶安裝熱量表、控溫閥,用戶根據需要的室溫來調節暖氣用量,居民一個采暖季用多少熱量,就繳納多少熱費。這樣既有利於提高供熱效率,又利於落實節能減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