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27日訊 聽了市民對公交車的種種抱怨後,記者決定親自體驗一下。
9路新瑪特站這地方上車可真難
路段:新瑪特-建設大廈
車次:106路9路
時間:20日16時50分
在下班時間,記者來到了新村中醫院,通往人民醫院方向的106路站牌。16時55分,來了一趟106路,上車後,很容易就找到了座兒。
『上下班點,這車不擠啊?』記者問乘務員。乘務員說,106路15分鍾一趟,上下差不了兩分鍾,新瑪特上下乘客比較多,尤其是周六、周日,有不少讓胡路的市民來東風新村逛街,車就會很擠。
正如乘務員所說,106路到新瑪特的時候,原本空著的座位都已經坐滿了。在新瑪特站上車,別說有座,能有地方站就不錯了。
到了新瑪特站,記者下了車,准備體驗一下9路。
17時05分,來了一輛9路,沒等記者反應過來,就被人擠上了車,夾在過道裡,兩腳跟懸空了一樣。
車上的人越來越多,到了建設大廈站,有乘客下車,司機只給開了前門,後門有乘客要上車,敲打著車門。
『裝不下了,坐下一趟吧。』乘務員說。後來再到站牌的時候,只要沒有下車的,車就不停。
30路新瑪特站這幾位乘客可真懸
車次:30路
時間:21日17時05分
1月21日,同是下班時間,記者來到了新瑪特站牌,決定等等30路。
一位也等30路的女士對記者說,她家在乙烯農場住,每天都要坐30路來東風新村上班,徹底被磨出來了。她坐了一年30路了,從來沒奢求有座,能找個好地方站就不錯了。
等了25分鍾後,30路終於來了。
在離站牌還有10多米的時候,等車的人就都呼了過去。車沒停,他們就跟著車跑。車停了,不管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兩眼一閉就是個擠。
記者是左擠擠不上去,右擠擠不上去,折騰半天還在原地晃悠呢。
記者無奈放棄了。可還有幾個執著的乘客,半拉身子都懸外面呢,就是不下車。司機師傅關不了車門,就開不了車,惹得後面的出租車直按喇叭。
後來這幾位乘客在眾人的白眼和『驅逐』下,不情願地下了車。
30路這纔晃晃悠悠地開走了。
這時不知道從哪冒出來一輛面包車。『龍鳳、乙烯,2元一位啊,和公交車一個價,上車就走。』
其中的兩個人因為穿的少,又在外面等了這麼長時間,實在堅持不下去,就坐上小面包走了。剩下的和記者一樣,衝著30路的方向,望眼欲穿。
32路澳龍新城站這站乘客可真多
站牌:澳龍新城正門
時間:22日7時28分
22日7時28分,記者和同事來到了澳龍新城正門的32路站牌。
也許是周五,等車的人並不是很多。
『這纔哪到哪啊,有時候百十來號人在這等。』經常在這等車的同事對記者說。
同事還告訴記者,經常坐車的人都知道哪個點來車,所以有一些人就在離站牌不遠的超市等著,看時間差不多了再出來。
7時40分開始,周圍的人多了起來。7時45分,32路來了,記者和同事擠了上去。
因為人太多,一路上,身子都是傾斜的。
25路公交總站這路公交車可真慢
車次:25路
時間:23日上午9時15分
很多人建議周末去公交總站看看,23日,記者去了。
9時15分,記者來到了公交總站,一看35路排隊的人最多。
但是35路很『爭氣』,5分鍾一趟,看得別的站牌的人直眼饞,比如在等25路車的王大娘。
王大娘說她必須坐25路到家,坐別的都得倒車,但是每次坐25路,都得等二三十分鍾。
眼看著過去5趟35路,25路還沒影,王大娘著急了:沒等凍死呢,先急死了。
誰都想先上車,誰都不願意在外面站著,可有些人不管先來後到,偏偏喜歡插隊上車。
王大娘看著前面突然增多的人,『嗷』一嗓子:前面的咋插隊呢,大冬天的,就你知道冷啊。
王大娘一說,就有不少人跟著『聲討』開了。
幾個插隊的受不了『輿論壓力』,走到隊伍後面,排起了隊。
記者回頭一看,不少人都站到棚外面去了。
9時48分,在第6輛35路車過去3分鍾後,25路纔進站。
那邊的36路也好不到哪去,隊伍排得老長,裝一車,還得剩下一車。
24日、25日,記者又分別體驗了27路、312路、225路、5路、31路、22路、2路。
開往大慶職業學院的5路在高峰時段要17分鍾一趟,27路、22路最多的時候要20分鍾一趟。
從市第四醫院開往二廠方向的31路車很小,車裡溫度不夠,感覺有點冷。
312路是公交總站開往八百?的,17時前大概15分鍾一趟,17時後來得就有點慢,好在這時乘車的人也不怎麼多。
225路到新東風百貨大樓或者香榭麗段的時候,人比較多,每趟車間隔大概在15分鍾左右,盡管間隔時間有點長,但是乘客基本都能上去車。
讓胡路通往薩爾圖的2路倒是平均5分鍾一趟,但是到大慶商廈路段,尤其是上下班點,人特別多,不太容易上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