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哈爾濱環衛工回收垃圾不分類 每天埋掉1400噸可回收資源
2010-01-29 09:06:42 來源:東北網-新晚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月29日訊 從2001年至今,哈爾濱市陸續在部分居民區和繁華街道設置分類垃圾箱300個左右,標明『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字樣的燈箱式分類垃圾箱成為街頭一道風景。近日記者走訪發現,市民學會了將垃圾分類投放,但有關部門在處理垃圾時並未將其分類處理。由此哈爾濱市每天大約有1400噸可回收垃圾資源被白白浪費。

  環衛工人回收垃圾不分類

  在哈爾濱市道裡區新陽路、經緯街、上海路,南崗區黃河路等繁華路段,都設有燈箱式分類垃圾箱,分別標明『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字樣。記者走訪發現,許多行人在此投放垃圾時,都自覺按類投放垃圾,一位帶著小孩的母親在扔垃圾時,還告訴孩子『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區別。

  很多市民能夠自覺按照能否回收的標准分別投放垃圾,但記者在道裡區新陽路看到,環衛工人將整條街上『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箱中的廢紙、塑料瓶、電池等垃圾都一股腦兒地倒進了同一個手推車內,在經緯街、上海路、黃河路等地,記者也看到了此類情景。一位環衛工人告訴記者,他們並不清楚垃圾分類的問題,他們一直將所有垃圾混在一起送到垃圾站,再由垃圾車運送到垃圾場。

  哈爾濱市尚無垃圾分類處理廠

  記者在市環衛辦采訪時,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哈爾濱市目前尚無專門垃圾分類處理設備和處理廠,分類垃圾箱和普通垃圾箱作用無異。目前,哈爾濱市每天產生的3500噸生活垃圾,其中500噸送往『雙琦』、『歲寶』兩個焚燒廠進行焚燒發電,其餘垃圾則被送到『王崗』、『向陽』、『西南』三個垃圾場,不經分類直接填埋,其中王崗垃圾場是沒有防滲層的簡易填埋。在這些被填埋的垃圾中,既有廚餘垃圾、廢紙、塑料等,也有電池等重金屬含量很高的電子垃圾。

  哈工大能源學院王懷彬教授對記者說,哈爾濱市生活垃圾采用壓實填埋,腐爛需很長時間,在這段時間內,許多垃圾,尤其是電子垃圾可能會相互反應,產生滲濾液,在遇到洪水等自然災害時流入土壤或河流,為環境和人類健康埋下一顆『不定時炸彈』。

  每天埋掉1400噸可回收資源

  垃圾被人們稱為永不枯竭的城市礦藏。哈爾濱市人大代表丁非向記者介紹,據有關資料顯示,哈爾濱市生活垃圾中至少有40%以上可回收利用,哈爾濱市每天埋掉的垃圾至少有1400噸可回收資源。有些垃圾回收再利用的價值接近同比,如每回收1噸廢紙可造好紙0.85噸,節省木材0.3噸,比等量生產減少污染74%;每回收1噸廢鋼鐵可煉好鋼0.9噸,比用礦石冶煉節約成本47%;果皮、剩飯等廚餘垃圾經過處理,每噸可生產0.3噸有機肥料;佔垃圾總量3%至7%的塑料垃圾,每噸可回煉0.6噸無鉛汽油和柴油。

  可回收垃圾

  1.紙類:廢書報、不壓塑料膜的包裝用紙、辦公用紙、廣告用紙、紙盒等

  2.塑料:各種塑料袋、塑料泡沫、包裝、硬塑料、飲料瓶等

  3.玻璃:玻璃瓶和碎玻璃片、鏡子、燈泡等

  4.金屬:易拉罐、鐵皮罐頭盒、金屬包裝盒等

  5.織物:廢棄衣服、桌布、毛巾、書包、針織品等

  不可回收垃圾

  煙頭、雞毛、煤渣、建築垃圾、油漆顏料、食品殘留物等

  『有毒』垃圾

  廢電池、日光燈管、水銀溫度計、油漆桶、藥品、化妝品等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