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哈爾濱一小學教師當『論文販子 』 公開發廣告攬業務
2010-02-03 10:24:10 來源:生活報  作者:劉鳳梧 李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聲稱能花錢刊發論文的郭老師。

  黑龍江新聞網訊 『專為評職稱、定級,需要在國家級、省級雜志(建築、路橋、教育、醫療等行業)上刊登文章的朋友服務。價位合理,專業對口。』這是一則媒體廣告,廣告後面留有兩個電話號碼,並特意注明此廣告長期有效。難道發表論文也成了一個賺錢的行業?為了弄清真相,記者1日進行了暗訪。

  一篇文章600元

  包寫包發

  1日中午,記者按照廣告上的電話打了過去,一名女子接聽電話。

  記者:你這是發論文的地方嗎?

  女子:對,我們這裡什麼(刊物)都有,有省級的、國家級的,評職稱都好使。

  記者:我是醫療衛生行業的,你那兒有什麼刊物能發論文?

  女子:我們這裡有一個專刊,我看看,好像還有一個《健康××》(雜志)。

  記者:《健康××》是哪兒辦的?

  女子:這個我得查一查……還有一個《××××博覽》可以登,這個是國家級的(雜志)。

  記者:你們這……一般怎麼發啊?

  女子:500塊錢一篇,3000字左右,整好一個篇幅。

  記者:交500塊錢就能發呀?

  女子:對,你拿稿,我們就給你登上。如果你不願意寫,我們這邊有人給你寫,那(收費)就600塊錢了。

  記者:這樣發的論文,評職稱的時候好使嗎?

  女子:怎麼不好使呢?不好使我們能做這麼長時間嗎?我們都做好多年了!

  記者:價錢能不能便宜點呢?

  女子:嗯……頂多能便宜50塊錢。

  為了進一步了解該女子『包寫包發』論文的真相,記者決定與其見面。


 

  論文販子

  竟是小學老師

  1日14時許,記者與這名女子約在哈市道裡區顧鄉世紀聯華超市附近見了面。記者稱擔心受騙,堅持要看其工作單位和能夠發論文的一些刊物。這名自稱郭老師的女子真的帶著記者來到了她的單位——鄉政小學。

  在位於學校二樓的郭老師辦公室,她出示了能夠刊發論文的一厚摞雜志,其中有《健康×××》、《××××博覽》等,記者翻閱這些雜志發現,裡面刊發的文章的確是學術論文。

  記者:我覺得《健康×××》這個雜志不錯,論文發在這上面多少錢?

  郭老師:那是國家級刊物,發一篇700塊錢,如果我們找人幫你寫,(額外)再收100塊錢代寫費。

  記者:我自己水平不高,如果自己在網上下載一篇文章,你能給發出來嗎?

  郭老師:說實在的,這種雜志對文章要求水平不高,網上下載的有時候上不去,不過我們能想辦法。

  記者:你不是雜志社的,怎麼能做成呢?

  郭老師:我是專門負責征稿的,跟你說實在的,征來一篇稿我淨賺200塊錢。

  記者:那你一年賺多少?

  郭老師:我去年11月份開始做的。我是幫朋友忙,他(她)一年賺一臺車沒問題。

  記者:我把錢給你了,你要是發不出來騙了我怎麼辦?

  郭老師:我都把你領到我辦公室來了,我這個人是真的,還能騙你錢?

  記者:你能保證給我發的論文評職稱真能好使?

  郭老師:肯定好使,我們做這個好多年了,怎麼到你這裡就不好使了呢?

  為了取得記者的信任,郭老師還告訴記者她是這所學校的教導主任,名字叫郭××。

  專家:論文中介

  助長學術造假

  今年1月,被外界稱為『反學術不端斗士』的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副教授沈陽接受媒體采訪時爆出驚人之語: 『我國買賣論文已經形成產業,2009年規模達10億元。』這位對進行買賣論文與非法學術期刊專題研究達3年之久的學者有一個統計數據,國內2008年發表於期刊和學術會議的論文約有248萬篇,而高校教師、在校生、科研人員、技術人員等有論文發表需求者合計超過1180萬人。

  2005年12月,本報以《只要交錢,啥論文都能發》為題曝光了所謂的《經紀人·科學與教育探索》、《中國科技信息》雜志社東北工作站大肆收錢刊發職稱論文的事件。然而,像郭老師這樣公然在媒體上刊發廣告招攬論文生意的,記者倒是第一次看到。記者暗訪時,她始終沒有說出她那位朋友(上線)是誰。

  對於職稱論文交錢就能發,甚至可以找人代寫的現象,省經濟管理乾部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陳永昌教授認為,這種做法屬於典型的學術造假,是把聖潔的學術活動商品化,不利於職稱評定、科研發展。陳永昌說,職稱評定要求有公開發表的論文是個硬件標准,這代表著職稱評定者在某一領域達到了某種科研水准,但論文中介將科研活動變成了一種交易行為,應該說是犯法的,它破壞了正常的國家職稱評定秩序。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於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