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福軍(左)向顧客出售糖葫蘆。
東北網2月3日訊 不管刮風下雪,在義耕附近的大街小巷,都能見到一個年輕小伙兒推著三輪車叫賣糖葫蘆。串串糖葫蘆好像嚴冬裡綻放的玫瑰,與小伙兒凍得發紅的臉相互輝映,形成一道美麗的風景。誰能想到,賣糖葫蘆的小伙兒竟然是一個正規院校畢業的大學生。他體會到找工作的無奈,也品嘗了賣糖葫蘆的快樂!
年輕小伙
1月30日18時許,記者在新百大門前遇到了賣糖葫蘆的小伙兒。
天色漸晚,氣溫下降,小伙兒穿著灰色的棉服,臉上露著笑容。新百大搞迎新年促銷活動,來這裡的人非常多,他的生意也十分火爆。
兩個姑娘買他的糖葫蘆,看好了山楂,又想嘗嘗黑棗,小伙兒一高興,賣兩串山楂贈送兩串黑棗。姑娘羞答答問:『大學生,為啥呢?』
看來是常客,了解小伙兒的底細,知道他是大學生。
小伙兒說:『今兒個,高興!』
記者好信兒:『把高興事說出來,讓大家跟著樂和樂和。』
原來小伙兒剛剛給遠在雞西的家裡匯了1萬元錢。『這些錢不僅能幫媽媽還外債,還能置辦點年貨。』收到錢後,媽媽在電話裡哽咽著說。
小伙兒喜興地說,『我老大不小了,頭一次給媽媽匯錢,相當有成就感了!』
經濟危機
小伙兒叫苗福軍,今年24歲,老家在雞西市恆山區。父親是一名退休礦工,母親操持家務,全家指望父親1000多元退休金生活。
2005年,苗福軍考入大慶職業學院,2008年夏天畢業。畢業後,他最大願望是早點找到工作,掙錢給家裡匯去。
他清楚,家裡為供他上大學口挪肚攢,媽媽心髒病住院還拉了飢荒。
大學畢業,經學校推薦,他被安置在吉林油田一個采油隊。一望無際的荒原,一天從早晨2點工作到晚上9點,工資少得可憐,每個月只能拿到500多元工資。這些錢自己都不夠用,哪還能孝敬父母?
他辭掉工作,回到大慶,在開發區又找到一份工作。專業倒是挺對口,沒想到重蹈覆轍,工作經常加班,工資不加,每個月拿到手1000元錢,僅夠生活費。
2009年春節,他因『經濟危機』沒臉回家,在大慶一個同學家過了年。
甜蜜事業
2009年10月,他在網上看到糖葫蘆制作的資料,忽然眼前一亮,何不自己當老板,從事『甜蜜事業』。
他在東風新村一區租住了一居室,事前與房東商量好佔用廚房。說乾就乾,他買來山楂,洗淨去核穿串,這道工序沒啥技術含量,沾糖難度可就大了。
熬糖火大沾不上,火小色難看,他反復試驗,手多次被燙起了泡。後來在讓胡路拜師,討到真經,紅紅火火地乾了起來。
他早晨4點起床,忙活到8點多,制作100串糖葫蘆,糖葫蘆分三種:山楂、扁山楂和黑棗。為防止沾灰,每串糖葫蘆都包上玻璃紙。
把糖葫蘆插在絲袋子包裹的草棒上,像一棵『火』樹,推著三輪車走街串巷。
『一天不賣100串糖葫蘆,堅決不收攤,不管多晚,直到賣完為止。』這是他自定的指標,這樣他纔能保證一個月純收入3000元錢。
最晚的一次,他賣到晚上10點。賣糖葫蘆雖然辛苦,可苗福軍卻說:『能掙錢就是幸福!』
要過年了,大慶糖葫蘆市場前景樂觀,苗福軍打算一直賣到大年三十再回雞西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