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6日訊 6日,黑龍江日報在頭版刊發了題為《讓困難群眾人人有盼頭》的評論員文章,全文如下:
新春將至,七臺河市黨員乾部1+1『認窮親』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實實在在。在短短的二十幾天,2萬多名黨員乾部與1.3萬困難群眾結成『窮親』,不僅送去款物幫助『窮親戚』歡樂過大年,還制定長期幫扶計劃,一包到底,不脫貧不收兵、不致富不罷手。讀過報道,讓人心生暖意,感慨良多。
『認窮親』活動,對於困難群眾來說,得到的不僅僅是一點錢款和年貨,更重要的是感受一種溫暖,看到一種希望,增強一種戰勝困難脫貧致富的信心和勇氣。『點塔七層,不如暗處一燈。』對於那些最困難的群眾來說,最需要的是解決他們面臨的困難,點燃他們心中的希望。七臺河市黨員乾部『認窮親』活動,不是一時心血來潮的『創意』,而是實實在在的為民之舉,是真正的把群眾的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置的具體體現;多交『窮親』,多幫『窮親』,並且通過不懈努力,最終使一批『窮親』成為『富親』,這也是實現『走共同富裕道路』、『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有效途徑。
『認窮親』活動,對於廣大黨員乾部來說,開拓了密切聯系群眾的渠道,在困難群眾得實惠的同時也受到了教育,增強了為民服務的意識。『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既然認了『窮親』,自然要當親戚相處,平時多到『窮親』那裡走一走,看一看,了解他們的實際困難,幫助他們解決問題,黨員乾部和困難群眾心連心就變得有聲有形。一個人如果整天圍著官轉、圍著錢轉、圍著富人轉,那就難免滿腦子的官和錢,通過『認窮親』活動,讓廣大黨員乾部特別是領導乾部,更多地到基層去轉、到群眾中轉、圍著『窮人』轉,更多地了解群眾的疾苦和困難,在政策的制定執行、工作的推進落實過程中,就能更多地設身處地為群眾想,『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纔能響當當地落地有聲。
『認窮親』活動,對於密切黨群、乾群關系,提高黨和政府的形象、黨員和乾部的形象,起到了加溫加熱的作用。『誰人背後無人說,哪個人前不說人。』人前人後,評頭品足,說三道四,古今皆然。從『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到『路上行人口似碑』,說好說壞,聽到聽不到,本是世間常情。黨員乾部這個群體通過一對一『認窮親』的方式,為困難群眾這個最弱勢的群體,多解決些困難,多辦些實事,長期幫扶,走出困境,那換來的會是什麼?
七臺河市黨員乾部『認窮親』活動,不僅僅是黨員乾部親民、為民情懷的體現,更是黨的宗旨的具體實踐。如果能持之以恆地堅持下去,並且形成一種扶貧幫困的風氣,讓困難群眾人人有盼頭,讓黨員乾部個個有牽掛,一個真正和諧的社會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