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8日訊 哈15中學一個叫侯榮的女生被全校師生稱為『最堅強的女孩』,她常年只吃兩頓飯,每天回到家裡還要去拾荒、做飯、洗衣服……可不管生活多艱難,她仍然堅強樂觀地面對生活並勤奮學習。被問到如何做到這些時,她回答:『為了奶奶。』
侯榮是個被父母遺棄的孤兒,13年前被趙秀英老人收養。13年來,祖孫兩人相依為命,共同生活。為了供孫女上學,如今已86歲的老人仍堅持每天拾荒。
『沒有家哪有你,沒有你哪有我……』那首曾讓人感動到心裡流淚的《搭錯車》插曲《酒乾倘賣無》,再次在耳邊響起……
古稀老人撿來被棄女嬰
侯榮是個不幸的女孩,剛剛出生就被父母遺棄了。如果不是拾荒的趙秀英老人偶然經過那片荒野,這個在襁褓中的女嬰,可能還未來得及看清這個世界便夭折了。
家住雙鴨山農村的趙秀英老人那年73歲,家中兒女較多,生活並不寬綽。雖然老人已年逾古稀,仍要靠拾荒貼補家用。那是一個陽光燦爛的午後,老人拾荒來到一個山坡上,突然聽到一片荒草裡傳來嬰兒的哭聲,老人循聲在一個紅色的包袱皮中發現了被遺棄的侯榮。
老人明白這是一個被人遺棄在這裡的女嬰,但是想到自己已經73歲,家中幾個兒子都還沒有結婚,生活也不寬裕,實在無力撫養這個孩子,老人無奈將孩子又放下了。剛剛放下那個小包袱,孩子又哭起來,哭聲令老人實在不忍,她又將孩子抱起來。然而,一個窮老太太,怎麼帶這孩子生活啊……老人猶豫著,再次將孩子放下,准備狠下心離去。
然而,一轉過身,女嬰那雙大眼睛便出現在老人的腦海裡———不忍啊,那畢竟是一條生命,不能讓她就這樣死在這裡……老人第三次將孩子抱起來,同時也下了決心:我有口飯吃,就有這孩子的。這孩子我要了。
用舌給『孫女』治燙傷
為了這個孩子,趙秀英老人傾注了她的所有。為了讓孩子有口飯吃,能喝上那如同『天價』般的奶粉,老人似乎忘記了她的年齡———種地、養豬、拾荒,只要是能掙些錢,老人都會去做。
孩子漸漸長大了,像個『跟屁蟲』,奶奶乾活的時候,她就靠在老人的肩頭,一刻也不離開奶奶。雖然奶奶不識字,但是每天都要給侯榮講那些山裡的老故事,小侯榮總是充滿好奇地傾聽著。
然而,災難又一次降臨到不幸的小侯榮身上。
一天早上,老人看到小侯榮還在睡覺,便放心地起床去喂豬。誰知老人出門不久,小侯榮也醒了,她自己下了床,蹣跚著走到了放在屋裡取暖用的火盆前,不料一下沒站穩,一頭栽進了火盆裡……
老人回到屋裡,發現孩子不在床上,急忙四處尋找,發現了火盆旁已經失去知覺的小侯榮。『這孩子真堅強,掉到火盆裡,還能自己爬出來。』老人眼中噙著淚花,抱起孩子,用舌頭舔孩子的傷口。老人告訴記者:『這是農村的土辦法,用舌頭舔可以減輕燙傷,幫助傷口愈合。』
忍受著高溫、疼痛,老人用自己的舌頭一點點地把孩子的傷口舔乾淨。小侯榮醒過來了,老人的舌頭也被燙出血來,上面還留著煤灰……此時,老人的血和小侯榮的血融在一起,不是親人更勝親人,這就是人間的大愛。
一個不吃午飯的女孩
孩子一天天長大,趙秀英老人明白,孩子將來想要過上好日子,就得讀書。再苦、再難,也得讓孩子上學讀書。
正好小兒子要到哈市打工,老人便帶著侯榮跟著兒子一起來到哈市,讓孩子在這裡接受更好的教育。最初的兩年,『祖孫三代』在一起過,後來兒子結婚了,奶奶便領著侯榮租房子另住,這時候日子變得更加艱難了。
侯榮的班主任老師告訴記者,15中屬於一所薄弱中學,這裡的很多孩子都是進城農民工或是貧困家庭的孩子,侯榮是其中一個。這個女孩從一入學就很懂事、要強,但就是很沈默,不愛說話。在她入學的最初的幾個月裡,老師並沒有發現她和其他的學生有什麼不同。一天中午,班主任老師發現別的同學都去食堂吃飯,只有侯榮一個人坐在教室裡看書。老師詢問時,侯榮回答已經吃過了。第二天,班主任老師留心觀察,發現侯榮又沒去吃午飯。在老師的追問下,侯榮時而說不餓,時而說奶奶給她帶飯了。老師想問她,飯盒在哪兒,卻突然發現小侯榮的眼裡已經含滿淚水。老師不忍再問,下樓給孩子買來兩個面包。
第二天,老師的桌子上出現了一張字條,字條上寫著:『老師,真的不用為我擔心,我足夠堅強』。老師被震撼了:這個有著超乎她年齡的堅強女孩,背後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奶奶實在太累了』
在哈15中魯宇紅校長的關注下,通過學校一系列地走訪,侯榮的秘密被揭開了。
為了讓孩子能讀書,已經86歲的趙秀英老人堅持拾荒,用那點微薄的收入積攢侯榮的學費和祖孫倆的生活費。懂事的侯榮為了減輕奶奶的負擔,告訴奶奶學校提供午飯,而實際上自己則常年堅持不吃午飯,到了吃飯時間,她就謊稱肚子疼或者是不餓,靜靜地躲到教室角落裡看書。
侯榮告訴記者:『我中午少吃一頓飯,能省下幾塊錢,奶奶就不用那麼累了。奶奶太辛苦了。』她的眼睛裡再次含滿了淚水。
侯榮和奶奶與另外兩個家庭合租一個房間。3個家庭,6口人住在一個不到30平方米的房間,可供侯容學習的空間只有區區2平方米左右。這裡擺著一張小桌子,桌子上端有一個從房頂順下來的燈泡,光亮只能照到桌子上,因為其功率只有10瓦。侯榮說,每天深夜能借著微弱的燈光學習,是最幸福的事情,無論那時她有多麼累。
侯榮告訴記者,每天放學後,她都會和奶奶去拾荒。奶奶歲數大了,走路都不穩了,為了能幫到奶奶,她不顧奶奶的反對,堅持和奶奶一起去拾荒。晚上回到這個眾人合租的小屋裡,侯榮還要做飯,洗衣服。
侯榮流著淚告訴記者,奶奶到了晚上渾身都疼,有時候連翻身都難,我看著可心痛了。我就一遍遍地給奶奶按摩,從腳一直到手,等奶奶睡著了,我再繼續學習。
老人還有一個心願
侯榮和趙秀英老人的故事感動了15中的所有師生。
魯宇紅告訴記者,為了幫助侯榮還有像她一樣堅強的貧困學生們,學校建立起『寒門學子長效資助機制』:老師每月捐贈5元、校長15元;並鼓勵老師們把家裡過時的衣服、生活用品捐贈到學校,成立貧困生愛心服務站;與此同時,還發動社會力量一起幫助貧困生。
機制建立起來後,侯榮每天都能吃到午飯,老師還針對侯榮的學習情況對她進行專門輔導。侯榮胖了,成績也越來越好,成為全學年第一名。校方希望能夠幫助侯榮落下哈市戶口,讓她有機會考取哈三中,並一直資助她到大學畢業。
記者向趙秀英老人和侯榮告別時,問他們對未來有什麼打算。侯榮說,她希望奶奶身體健康,她願意一輩子陪在奶奶身邊,照顧奶奶。
趙秀英老人說:『我已經86歲了,不知道還能挺幾年。我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我這個孫女了。撿到她時那個包袱皮我還留著,如果可能的話,我希望她能找到她的親生父母,能夠和她的親生父母一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