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真情時刻
搜 索
松花江路橋工程工地農民工速寫:冬季他們堅守在松花江上
2010-02-08 11:18:51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陰祖峰 楊興文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嚴寒中的松花江公路大橋勘探工地。

  東北網2月8日訊 去年入冬以來,哈爾濱屢破歷史低溫紀錄,『冰城』更加名副其實。除卻玩興正濃的外地游客,更多的市民都選擇『宅居』在溫暖的家中。可有這樣一群農民工,他們頑強地和寒冷交鋒、與時間賽跑,為我們的城市發展鋪墊著最質朴的底色。近日,記者走訪了松花江上三處正在施工的路橋工程現場,認識了這樣幾位農民工兄弟。

  冰雪大世界旁的鑽探工

  經過三天的連續降溫,哈爾濱1月28日的氣溫降至-28℃,空曠的松花江冰面上更是寒風刺骨。滿臉稚氣的於建波一邊嚼著『冰燒餅』,一邊喝著『冰水』。從1月1日踏上哈爾濱的那天起,小於就認識了什麼叫『冷』。

  『我跟家裡說我在哈爾濱冰雪大世界旁邊打井。』今年22歲的於建波是內蒙古赤峰人,他第一次來哈爾濱務工,就是為將於春季開工的松花江公路大橋擴建工程進行橋墩基礎地質勘測。也正因為是江橋建設,所以只能在江面結冰的冬季進行勘測。

  盡管工友提醒小於要『全副武裝』,可出工第一天的零下二十幾攝氏度低溫還是把他凍傻眼了。『這麼厚的棉襖和棉鞋我在家裡從來沒穿過!』小於指著身上凍滿泥水的黑棉襖說,『乾起活來就不冷了,有時候還滿頭大汗呢。可是出完汗,風一吹就更冷了———我們都不怕乾活,就怕閑著。』

  小於的哥哥建國只比他大一歲,出來務工已經兩年了,現在是機長。為了保證鑽探質量和效率,小於和哥哥所在的機組每天從早7點開始不間斷地工作到下午5點半,每個鑽孔都要打到水下60米深。

  『午餐時有人給送燒餅和咸菜,就在露天吃———有時顧不上吃飯,一會兒熱飯就變成了冰餐。』他們是全部10多個機組中效率最高的一個,已經完成了6個鑽孔的勘測。

  由於冬天僱人難,小於的工資被漲到每天80塊錢,還包吃包住,小哥倆目前唯一的消費就是5塊錢一包的『黃山』。第一次來哈爾濱的小於沒機會走上中央大街,連近在咫尺的冰雪大世界也只是利用休息時間跑過去望一望:『這麼看也挺漂亮的———過年就可以回家了,有機會想再來哈爾濱,看看這塊兒的夏天什麼樣。』


 

  女兒的電話最解乏

  何家溝跨河路橋工程是友誼西路的咽喉,180多人晝夜施工,工程機械多得數不過來,是江面上最熱鬧的工地。

  在露天的電焊區,身穿薄衣的劉師傅一手拿焊槍,一手拿防護罩,耀眼的火花亂濺過後,大家都贊嘆說:『這焊縫真和衣服的針腳一樣整齊!

  兩年前,51歲的望奎縣農民劉士范拿起焊槍進城打工,如今已是何家溝工地上數一數二的電焊師傅。『溫度對焊工影響很大,冬天要防止焊接脆裂和變形。』由於今年冬天哈市氣溫偏低,劉師傅在焊接時總要對材料進行預熱和緩冷,無形中就延長了工作時間。有時為了焊接一個工件,他常常一蹲就是幾個小時,遇到狹窄的焊接部位,他還要脫去棉衣換上相對單薄的工作服,手指被凍得甚至回不過來彎。『最冷那幾天焊槍都拿不住,我們只好回屋裡緩緩再出來乾。』過大的工作量讓劉師傅眼睛總是發澀和流淚,而他唯一的解決方式就是早睡早起。

  『我們一起出來乾活的有許多人,都在一個工地上也好有個照應』,正和工人們一起搬鋼筋的於長生是這一工區的工長,他和劉師傅一樣都是望奎人。『農民乾的主要還是體力活兒,不過都是「萬能工」,扔下笤帚就是耙子,搬運、攪拌、綁鋼筋,什麼活兒都得能上手。』於長生今年32歲,外出務工已經好多年了,參與過公濱路、二環路等工程的修建,『夏天是熱,可我們找個樹陰、衝個涼水就行了;可這冬天的冷真是讓人沒處躲沒處藏……』

  為了趕工期,於長生和工人們春節只能休息三兩天,現在他每隔兩天都會往家裡掛電話和自己4歲的女兒小宛汝聊天,『4歲的小孩兒還不太會說話呢,可只要聽到我姑娘的動靜,我就不覺得累了』,於長生笑著說。

  加有生姜的洗腳水

  從河家溝沿著冰凍的松花江西行,沒多遠就是三環路西線跨松花江大橋的施工現場,周邊沒有一棟像樣的房子,寒冷讓這個遠離城區的工地一片寂靜。

  據了解,三環西線跨江橋是哈市首座懸索橋,也是目前省內最長的一座跨江大型橋梁工程。自去年12月份開工以來,工程樁基施工迅速,北側已完成主塔平臺鋼管樁施工100餘根,南側已經完成主墩施工平臺搭設和錨墩圍堰搭設。

  來自賓縣的馬國富和肇東的郭樹林是工友。馬國富說:『我倆都是第一次參與冬季工程建設,以前都是夏天乾工民建———這裡荒郊野嶺的沒有啥遮攔,外面站一會兒就全凍透了!』小馬拉緊了身上的軍大衣說。『因為有時還要爬上爬下,穿多了不方便,衣服沒多厚,手套也是……』郭樹林伸出手套說:『和衣服一個道理,厚了就笨了。』

  小郭說:『乾起活來身上和手上也就不冷了,可腳還是受不了。』由於時不時會接觸到水,所以兩人穿的大棉鞋上滿是冰粒。『晚上放爐子邊上烘一宿就好了,我們宿捨有8雙棉鞋要烘,老壯觀啦———就是味道不太好。』兩個年輕人嘻嘻哈哈地笑了起來。『如果出汗著了風寒,我們就按家裡說的用生姜水泡腳,泡半個小時,祛寒又解乏!』小馬說,最開始是他的媽媽當偏方告訴自己的,可後來大家都傳開了,於是廚房的生姜耗用量遠遠超過了大蔥和大蒜。

  因為工地遠離城區,所以他們平時沒有什麼消遣,小馬說:『吃過晚飯、泡過腳後基本都是倒頭就睡。』小郭接話:『偶爾會談談有關姑娘的話題。』小馬立刻漲紅了臉。小郭笑著拍著小馬的肩膀說:『有人給他介紹了對象,過年回家就相親去!』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