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海林市2009年財政收入突破10億元 同比增長43%
2010-02-09 10:10:32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王洪亮 陳寶林 徐大勇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5億元、7億元、10億元——這組記載海林市過去三年財政收入的數字,劃出了一道優美的上揚曲線。曾經淪落的『十強縣之首』,近年來大力實施『超常規、追趕型、跨越型』發展戰略,勵精圖治,重新成為全省縣域經濟的領跑者——再立潮頭

  黑龍江新聞網訊 新年伊始,『中國雪鄉』海林市傳來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2009年,全市財政收入突破10億元,同比增長43%,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0億元,同比增長64.2%,招商引資到位資金45億元,增長46.7%。

  讓我們再把日歷向前翻。

  2008年,海林市財政收入突破7億元,增長40%,淨增2億元,綜合實力進入全省『十強』第七位;

  2007年,海林市財政收入實現5億元,增長21.8%,綜合實力進入全省『十強』第八位……

  一年上個臺階,海林市經濟發展的強勁勢頭令人贊嘆,『海林速度』正在不斷書寫著神奇。近日,記者走進這座林海新城,去探究其跨越式發展的秘訣。

  抓作風 找差距

  解放思想勾畫出崛起藍圖

  海林輝煌過:上世紀90年代初,曾連續排名全省『十強縣』之首;海林也失落過:進入21世紀,受國家經濟結構轉型以及產業政策調整等因素影響,被擠出了前十。起起落落間,兄弟區縣已擦身而過,快步向前,40萬人海林人唯有絲絲苦澀。

  在新一輪的全省經濟發展大潮中,海林市黨政領導班子迫切地感到,與其沈迷在昔日的輝煌裡怨天尤人,不如奮起直追,實現跨越式發展,早日重返巔峰。

  為了提振士氣,認清形勢,海林市先後開展了多次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從2006年開始,每年都組織黨政考察團赴江浙、吉林、遼寧等先進地區學習。通過考察,大家普遍意識到,『總量不足,速度不快』是制約海林的最突出問題,要想盡快縮短差距,迎頭趕上,必須走一條超常規、追趕型、跨越式發展之路。

  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和我省對俄經貿戰略昇級,以及建設『大牡丹江、新牡丹江』的發展思路,給海林市跨越式發展的謀篇布局提供了絕佳契機。結合自身資源和地緣優勢,海林市確立了『總量倍增、位次前移、殷實和諧』總體目標,在戰略步驟上實施『一年起步,三年跨越,五年步入振興崛起之路』,提出建設『北方生態文明城』,打造『中國北方地板之都』、『全國清潔能源基地』等口號,狠抓招商引資,強力推進『項目建設年』,加快推進城市和園區建設『雙昇級』。由於目標明確,人心思進,很快自上而下形成了乾事創業、勇於擔當的良好社會氛圍,海林市經濟社會發展不斷提速,不但重返全省十強縣第一方陣,而且正在向『全國百強』信心百倍地進發。

  『在崛起之路上,最大阻力還是來自思想上的羈絆,因此我們對解放思想常抓不懈,每個時期有不同的主題,這已成為海林市加速發展的動力源泉!』海林市委書記馬裡對記者說。在海林,『走出去』正成為乾部的一種良好作風。向上走,利用政策爭取資金和項目;向外走,學習考察招商引資;向下走,到一線去了解民情。隨著經濟形勢好轉,乾部中出現了自滿松懈苗頭,對此市委又有針對性地展開學習和討論,自我加壓,始終保持爭創一流的勇氣與銳氣。


 

  引資金 上項目

  『一號工程』為騰飛插上雙翼

  在海林市采訪期間,記者聽到黨員乾部們口中談論最多的幾個詞是『招商引資』、『對接項目』,剛剛進入新年,就有牡丹江大學特訓基地等幾個重頭項目簽約落地。

  大項目纔有大拉動,大招商纔能大發展。近年來,海林市始終把招商引資作為全市的『一號工程』來抓,連續3年推進『項目建設年』,一切圍繞項目乾、一切圍繞項目轉、一切工作項目化。

  在招商引資工作中,海林市不斷創新模式,其中招商『二分之一工作法』卓有成效。市四大班子領導年均外出招商都在100天以上,鄉鎮和部門黨政主要領導至少有一人常年駐點招商。通過小分隊招商、駐點招商、乾部掛職招商、專業隊伍招商『四輪驅動』,重點鎖定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等發達區域,圍繞林木加工、清潔能源、食品醫藥、生態旅游等重點產業,形成了『百名乾部下江南,千名乾部走出去,八方客商訪海林』良好局面。他們還采取『委托代理招商』、『電子招商』,不斷提昇工作效率。

  為引來資金項目,黨員乾部不辭辛勞,千方百計。經常是還沒出正月,招商小分隊就已經出發了。三伏天,市委書記馬裡親自帶隊,在珠三角馬不停蹄,10天走了11個城市。想打動客商,有時候不但需要真誠,還要有股子韌勁兒。海林市的許多機關乾部都有過切身感受:異地去招商,有時在門外等一下午連人家面都見不上,還得放下架子,耐住性子,認真宣傳,盡最大努力爭取。一位乾部說:即使談不成,也要給對方留下一個好印象,以後就可能還有機會!

  汗水、淚水和苦水,蘊育出累累碩果。三年來,海林市外出招商乾部累計達417批次4000餘人次,接待客商429批次3686人次,引進項目228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48個,戰略投資者競相進入、世界500強的宜家木業,世界第三、亞太地區規模最大的國際家具企業臺昇國際,亞洲木地板骨乾企業廣東盈彬大自然等企業紛至沓來,正在成長為驅動海林地方經濟快速向前的強大引擎。

  優環境 重民生

  『海林模式』展現雪鄉新魅力

  在海林市經濟開發區的匯豐石油鑽具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機器轟鳴,緊張忙碌。這家2007年投產的外來企業目前已累計在該市投資3億元。副總經理徐繼文說:我們來海林市創業,看中的就是這裡優惠的政策和周到的服務。據了解,該企業的廠房由政府出資建設,再租給企業使用。

  既能招商,還能安商、富商,互利共贏。為此海林市不斷優化投資環境,開闢項目審批『綠色通道』,實現了『零關系』辦事、『零利益』服務和項目『零障礙』入駐。

  在建好軟環境的同時,也在不斷完善硬環境,海林經濟開發區即是傾力打造的一個亮點。

  從哈牡高速下來,一進入海林地界,一個現代化的工業新城就展現在眼前。寬闊的大道、漂亮的廠區、穿棱往來的大型運輸車輛……近幾年,海林市在開發區建設方面已累計投入8億多元,進行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實現12平方公裡基礎設施全配套。目前開發區入區企業已達52戶,完成投資28億元,被確定為國家中小企業國際園、全省財源建設示范點,榮獲全國十大誠信開發區等稱號。

  6月份將開業的港資儷來酒店負責人楊先生說:海林經濟開發區基礎設施好,規劃水平高,我們很看好這裡的發展前景,准備繼續加大投資力度。

  經濟發展上去了,首先得到實惠的是百姓。三年來,海林市已累計投入45億元推進棚戶區和泥草房改造,建成人民廣場、雪原公園、海煙路等一大批民心工程,還投資1.3億元建成全省首家縣級污水處理廠。紮實的民生工作、良好的城市環境使海林市接連贏得『中國優秀旅游城』、『全國特色魅力城』、『全省棚戶區改造先進市』等榮譽稱號。

  在海林市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外籍人士前來考察投資時乘坐三輪車,司機聽說對方來意後,堅持不收車費,後來政府獎勵給他一輛夏利車。

  發展贏得和諧,和諧匯集力量。由此我們也就不難理解,過去三年間,海林何以高歌猛進,實現驚人跨越;這也讓我們對海林的明天更充滿了期待,『全國百強縣』的目標不是夢。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於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