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農村的女性學習酒店服務技能 錢立文 攝 |
![]() |
農民們在進行勞動技能培訓 錢立文 攝 |
![]() |
五大連池市聯系北京市用人單位招聘勞務人員 錢立文 攝 |
東北網2月10日訊 (錢立文 見習記者岳雲雪) 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五大連池市大力開發農村勞動力資源、做大做強勞務經濟,把勞務經濟作為農村經濟增長的重要措施,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五大連池市經過研究論證,確定了實施農業『三分戰略』的發展思路,即三分之一的農民向大中城市轉移,輸出勞務;三分之一的農民從事牧業生產和發展二、三產業;三分之一的農民從事土地規模經營,發展特色綠色農業,從而進一步明確了勞務輸出的產業定位。同時,按照『搞發動、建基地、抓培訓、促輸出、保維權』的總體思路,切實為外出務工的勞動力做好服務支持。
五大連池市組織人員到北京、大連等地考察務工農民的實際情況,制作了多部專題片在全市鄉村巡回播放;電視新聞節目中設立了勞動力轉移專欄,及時播發相關新聞和勞務資訊;組織外出務工典型事跡報告團深入鄉村演講,通過真實生動的事例對農民進行教育引導。五大連池市通過主動外出找市場、網絡中介聯市場、能人帶動闖市場、返鄉創業拓市場等多種途徑,積極開發勞動力市場。目前全市已在北京、大連、沈陽等13個大中城市建立勞務基地56個,在俄羅斯、日本建立境外勞務基地2個,每年可提供新就業崗位3萬多個。
為了實現輸出勞動力由『體力型』向『技能型』轉變,進一步提高勞務收入,這個市突出抓好勞動力教育培訓工作。以職教中心為龍頭,整合鄉村教育資源,構建了多層次、高標准的農民教育培訓網絡。全市共建立技能性培訓基地12個,開設了電焊、電工電子、裝潢等15個專業。2009年,全市僅『陽光工程』活動就培訓農民1.3萬人,其中技能性培訓2900人,實現轉移就業2760人,就業率達95%。
目前,五大連池市的轉移就業勞動力成立了13個外埠勞務協會、2個農民工服務站,極大方便了農民工解決勞務糾紛、調換就業崗位等問題。而在當地農村則以建立土地托管合作社、勞務互助組,發放農民工維權聯系卡、留守兒童扶助卡等利民服務措施,切實加強勞務輸出後的服務與管理。
現在,五大連池市的轉移就業勞動力在一些行業已經闖出了名氣, 『連池家政員』、『連池電焊工』被評為全國優秀勞務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