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新聞網訊 21日出版的《黑龍江日報》發表題為《冰壺溢激情 溜動走世界》的評論員文章,全文如下:
在1998年長野冬奧會上,中國人第一次從電視上感受到了冰壺運動的魅力。真正讓觀眾結識冰壺運動的,哈爾濱大冬會功不可沒。開始觀眾上座率並不高,不久便喜歡上這項高雅運動,幾乎場場爆滿。
相隔不久,獲得哈爾濱大冬會冠軍的這幫姑娘在2009年世錦賽大放異彩,以連勝的成績獲得冠軍。這在全國引起巨大反響,盡管許多人尚不知冰壺為何物,卻依然喜不自禁。在當年央視體壇風雲人物評選中,獲得集體榮譽大獎。在中國代表團出征此屆冬奧會前,全國眾多媒體不約而同地將其列為奪金亮點。
這一運動雛形早在700年前就出現了,至今在蘇格蘭還保存著刻有1511年的砥石(即冰壺)。1995年,在世界冰壺聯合會的大力推動下,由日本出人、加拿大出技術在中國舉辦了第一屆冰壺培訓班。
當時學員練什麼的都有,田徑、速滑、冰球。許水生是培訓班70多名學員中的一位,他的『同學』、2009年哈爾濱大冬會帶領中國男壺奪取銅牌的張為教練,當時是哈爾濱市體校的舞蹈教練。
2000年,中國第一支冰壺隊哈爾濱隊成立,2003年,第一支國字號隊伍誕生,同年,中國加入世界冰壺聯合會,自此世界冰壺賽場有了中國運動員的身影。用短短的7年時間,中國冰壺人走完了其他國家需要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纔能走完的路。2006年中國女隊獲得世錦賽第五名的好成績。時隔兩年,在加拿大弗農舉行的2008年世錦賽上,中國姑娘曾兩度擊敗冰壺『夢之隊』加拿大隊獲得亞軍。男隊隨後在美國北達科他州舉行的男子世錦賽上奪得第四名,同樣創造歷史最佳戰績。
中國冰壺為何進步如此神速呢?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冰球部主管冰壺項目的副主任李東岩認為,這是舉國體制的結晶,走了一條多出國訓練、多與高水平隊伍打比賽的發展『捷徑』。『沒有國家的經費支持,任何一個項目都很難短時間內有很大提高。』目前,中國隊每年約有7個月的時間在加拿大訓練。此外,從項目發達國家聘請高水平外教也是競技成績迅速提高的關鍵因素之一。李東岩介紹,中國冰壺隊先後聘請了4位外教,帶來了嶄新的冰壺運動理念,幫助隊伍加深對冰壺這個項目特點的認識。
單從競技體育角度來看,中國從事冰壺運動的只有百餘人,專業冰壺館3個,哈爾濱2個,北京1個,專業隊伍只有哈爾濱市隊和黑龍江省隊等寥寥數支。而在冰壺強國加拿大,僅注冊會員就有150萬之巨,普及度極高。
除了場地,昂貴的設備也是限制冰壺發展的一大障礙。冰壺比賽用的溜石必須以不含雲母的蘇格蘭天然花崗岩打磨而成,一套高級冰壺(16個)需要12至13萬元,普通的也要4至5萬元。而一套高檔的冰壺個人裝備(冰刷、冰壺鞋和運動服)少則1000元,多則4000至5000元。此外,中國還缺少相關的專業人士,哈爾濱大冬會冰壺場地的制冰師便是從加拿大和蘇格蘭專門請來的。
其實,冰壺是一項很適合亞洲人開展的運動,動靜結合,注重技巧,對體能沒有過多要求,更沒有直接的身體對抗。用中國女隊隊長王冰玉的話說,這是一項『充滿東方人智慧』的運動。
中國女子冰壺隊是最有望為中國問鼎首枚冬奧會集體項目金牌的『潛力股』。沒錯,就是那個專業人數比熊貓還少的冰壺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