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松花江哈爾濱段將規劃建設十六條跨江通道(附表)
2010-02-22 08:34:37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鞠紅梅 王坤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2月22日訊 城市因水而有靈氣。松花江是上天賜予冰城的一脈豐水。

  『一江居中,兩岸繁榮』,這樣的設計早在若乾年前就曾寫進《政府工作報告》,成為幾代冰城人綿延不斷的夢想。但一江之隔,如若天塹,阻礙著城市夢想的實現。

  市委十二屆八次全會確定了『北躍、南拓、中興、強縣』發展戰略,規劃設計了16條跨江通道,恢弘的藍圖重新燃旺冰城人的夢想———以江為綱、以水定城,擁江入懷、跨江而治……16條跨江通道,正在給予人們近在咫尺的N多期待。

  盼橋

  有江阻隔,居住江北的人與江南總有割裂之感。交通不便,拉長了江南江北間的心理距離。

  橋,寄托著居民改變生活的企盼

  松北區世紀花園的王玉文老人,在一片鞭炮聲中度過了她在松北新家的第四個春節。她說,也只有在聽到鞭炮聲時,纔能真切感受到一點點兒城市的喧囂與熱鬧。

  生活在這裡4年,王玉文的節奏始終是慢調子。『我的腿腳好得很,以前在江南住的時候四處逛,整天閑不住。現在住在這兒,去哪兒都不方便,大部分時間待在家,就是你們年輕人常說的「宅」著。』

  老人說,生活在這裡的很多年輕人,也越來越『宅』。

  當初之所以看中這片『新鮮地』,王玉文是覺得這裡將來一定大有發展。市政府坐落於松北,政府又著力推進松北區的開發建設。關鍵是,一踏進松北,她就喜歡上新鮮的空氣、乾淨的街路,而這也是吸引其他很多市民來此居住的第一動力。盡管這裡沒有大型超市和商場,但只要從公路大橋到達江南,沿江的商場和超市、醫院、學校,比比皆是。

  但幾年後,交通成了江北居民生活中面臨的最大問題。『比如想買點兒黃瓜,只能到附近的倉買店買,4塊錢一根。要是嫌貴,想坐車去江南,只能坐88路。通往江南的公交線路實在太少了,88路等車的人又太多,8有時在起始站就上不去人。』王玉文說,根本問題是過江橋太少。去江南一個來回,要花費大半天工夫。

  『這是城市中的一個新區,可我始終感覺自己像住在郊外。』眼瞅著又過去一年,王玉文覺得自己與江南的距離,還是那麼遠。

  橋,承載著新區全面繁榮的希望

  空氣清新,新城待建,不少市民看好江北的未來,先將第二套住房選址在江北。去年,松北區商品房銷售額實現36.7億元,同比增長74.5%。但據供熱部門統計,這個冬季,松北區的開栓率僅為30%,大部分住房處於閑置狀態。

  其實,江北的基礎設施建設在緊鑼密鼓進行中,松北區政府第一幼兒園和區勞動技能學校投入使用,松北區第一家大型綜合性醫療機構哈醫大四院松北綜合醫院正式開診,呼蘭區20所高等院校雲集的大學城全面投用,江北科技新城建設正在全力推進……這些,都急需與江南溝通的跨江通道來配套。

  回首1986年,松花江公路大橋建成通車,為開發江北創造了條件。近五六年,隨著江北兩區開發建設速度加快,市區內唯一的跨江通道———松花江公路大橋越來越不堪負重,每日交通擁堵,每小時車流量達到5000餘臺。

  松浦鎮副鎮長馮德勇對一座橋對於一個區域的作用有著深切的體會:全鎮約有7萬人口,東江橋原是他們通向江南的重要通道,以前乘車至江南只需20分鍾。東江橋因老化封閉後,他們要乘車繞行10公裡從公路大橋過江,來回時間多了兩個多小時。松浦鎮有全市葉菜生產基地東方紅村,運距的增加大大降低了葉菜到餐桌時的新鮮程度。

  馮德勇介紹,因交通不便,已有400戶企業從鎮裡遷走。而因為松浦大橋加班加點的建設,開發商又看好了這裡未來發展的前景。目前,180萬平方米的住宅小區正建得如火如荼。


 

  建橋

  建橋緊鑼密鼓地進行,三座大橋已開工,另兩座橋也將於年內開工。大江變通途夢圓之日就近在眼前。

  松浦大橋8月主橋合龍,10月末通車

  松浦大橋在2008年5月25日開工之初,說全城迫切期待,恐怕並不為過。彼時,松花江公路大橋天天擁堵,兩岸交通問題成為全城關注焦點。

  松浦大橋開建後,全線按計劃快速推進。主橋寬近40米,雙向8車道,這座斜拉橋建成後將成為全國最寬之橋。目前,橋面以下工程剩餘15%,橋梁上部主橋鋼梁部分剩餘476米。接下來的工程,施工方定下了這樣的時間表:今年4月起,大橋建設進入衝刺階段;8月中旬,主橋合龍;9月15日前,啟動橋面施工及配套建設;10月末,大橋實現主橋通車。

  松浦大橋是建設在主城區長度50公裡的越江大項目。松浦大橋和三環路西江橋建設工程項目指揮處處長靳麟生認為,松浦大橋北端通過永生路,可以和北側的城市三環路接上,南端可以連接至南通大街、紅旗大街、東直路,形成江南、江北的路網。處於這一極其重要的戰略位置上,松浦大橋越早通車,便可越早實現哈爾濱的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對推動道外、南崗、香坊三區經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三環西橋3月末完成前期建設

  和松浦大橋相比,靳麟生更願意形容三環西橋為『藝術品』、『兩岸文化繁榮的紐帶』。這座被賦予新古典主義藝術傳奇色彩的自錨式懸索橋,主跨跨度248米,主梁為鋼-混凝土疊合梁結構,兩側邊跨跨度各108米,為單箱多室預應力混凝土箱梁結構。它將成為哈爾濱的首座懸索橋,也將成為黑龍江省最長的跨江橋。靳麟生說,三環西橋建成後,哈爾濱主城區的橋梁將呈現一種新面貌———結構品種齊全,在承載交通運力同時,又可以是沿江標志性人文景觀。

  三環西橋距離西四環松花江大橋約兩公裡,走向大致與其平行,路線北起鄭州街,南下跨越北側防洪大堤、陽明灘、松花江航道及南側群力防洪大堤後與三環高架路銜接。靳麟生說,三環西橋將是大環形公路網形成的一個關鍵。

  三環西橋開工於去年12月5日,已啟動主墩和錨墩的施工,80根樁目前已完成了67根。靳麟生說,他們將確保前期建設任務在3月末完成,為今年的大部分招標打下有力基礎,同時也能保證之後的推進工作能夠按部就班完成。

  新濱洲橋兩年內建成,老濱洲橋改步行橋

  雖然媒體沒有觸及,但濱洲橋已經開工建設。市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羅輯解釋,此濱洲橋非目前位於道裡區和道外區分界線的老濱洲橋。由於新橋建成以後仍然為鐵路橋,所以沿用鐵路線濱洲線的叫法,仍叫濱洲橋。為區分,業內稱其為新濱洲橋。新濱洲橋位於已封閉的東江橋下游,即向東50米處,為四線鐵路橋,兩線專供哈齊城際高速列車通行,兩線為普通鐵路線。

  新濱洲橋工期約為兩年。建成後,老濱洲橋鐵路線廢除,橋體將作為歷史建築而保留,並改造成為步行橋,專供江南江北居民徒步通行用。

  濱北橋拆除東江橋,原址年內建新橋

  已封閉3年的東江橋將拆除,在其原址建新橋,即濱北橋。濱北橋為公鐵兩用橋,鐵路雙線,公路6車道,即將開工建設。據了解,為與鐵路部門的中長期規劃協調,新濱洲橋和濱北橋由哈爾濱市規劃部門與其共同研究,使其既滿足發展高鐵的要求,也滿足城市交通的需求。

  公路大橋擴建工程年內開工,明年通車

  松花江公路大橋擴建工程,在規劃設計工作人員眼裡,其實就為哈爾濱增座『新橋』,它實際是在公路大橋西側25米處,建設一座由北向南單向5車道的新主橋,實施新、老主橋單向交通。工程預計於明年10月底竣工通車。


 

  五條過江隧道規劃完畢,擇時開工建設

  在16條跨江通道中,與經緯街連通的過江隧道目前規劃完畢,含在軌道交通內的4條地鐵過江隧道具體開工時間將視江南地鐵建設進程而定。此外,紅旗大街橋、三環路東江橋也已規劃完畢。

  羅輯介紹,建設跨江隧道不存在技術難題,通過沈箱技術就可實現。隨著施工技術進步與經驗的積累,我們再也不用像建松花江公路大橋那樣花上多年時間。目前建一座橋的工期差不多為兩年,修隧道與其差不多,但建大橋冬季施工有難度,而挖隧道,冬季也可施工。

  望橋

  交通順暢,會激活一江兩岸的生命力,也激發著全城人民對未來的熱切憧憬。一卷城市新圖從16條跨江通道開始舒展。

  八個城區融為一體,公路鐵路路網鋪開

  望兩岸繁榮望了多年,16條跨江通道的躍然紙上終於讓願望即將變成現實。羅輯說,市委十二屆八次全會確定了『北躍』戰略,在城市規劃建設上提出了『以松花江為綱』。以前過江是交通瓶頸,這個瓶頸因資金問題遲遲打不破。全會確定新發展戰略後,舉全市之力推進跨江交通的建設熱潮正在興起。交通順暢,纔會激活一江兩岸。同時,這也是完善全市路網骨架的基本條件。以前松花江分割了城市,而16條跨江通道則把8個城區放在一起整體考慮,為南北成為一體創造基本條件。除了城市道路交通和公路運輸需要,建橋也是鐵路發展的基本條件,跨江高速鐵路橋的建設將為哈齊、哈牡、哈佳城際快速列車的開通奠定基礎。

  擁江入懷,帶來的是經濟、社會、文化、旅游及景觀建設的全面發展。過江的順暢,讓江北兩區的發展規劃大變。呼蘭區委、區政府認為,推進跨江通道建設,呼蘭是最大受益者,將解決長期困擾該區發展的問題,使呼蘭更好地融入哈爾濱快發展之中。利民開發區正在推進大型農產品綜合批發市場和區域農產品物流中心建設。同時,山水交融的景區也正在建設中。

  有交通保障,松北區今年也將啟動綜合大劇院、博物館、美術館、群眾文化活動中心等場館建設。

  江南江北出行順暢,對岸近在咫尺

  一座橋能改變千家萬戶的生活,距離東江橋最近、受東江橋封閉影響最嚴重的松浦鎮居民最有體會。鎮上不少居民因無法忍受每天在路上支出的大量時間和精力,而到江南租房居住。今年即能通車的松浦大橋給他們帶來了改變眼下生活的希望,東江橋原址將建雙向六車道的濱北橋也讓居民們鼓舞。

  松北區居民馬先生說,即使大型醫院、超市、商場、學校等不能立即入駐江北,但南北交通的順暢,也讓江北的居民感到江南的這些設施近在咫尺,能為我所用。

  因空氣清新,江北居住著相當一部分60歲以上的老人。兩岸多橋連通後,如突發疾病,叫救護車只需幾分鍾至十幾分鍾便可到達。如突發火災,消防車也能及時到達。這些都讓居民們覺得將來的生活更有保障。

  江北匯集著哈爾濱市不少景區,太陽島、虎林園,冬季的冰雪大世界、雪博會,以及科技館、美術館等文化展館,還有目前著力打造的各種水生態景區。這些在江南居民心中曾經只是有車一族纔方便前往的地方。隨著跨江通道的全面建設、公共交通的跟進,讓市民對盡情享受這些城市美景和文娛場所有了熱盼。

  人流物流信息流,實現『流動的城市』

  江南與江北的經濟水平差異,不僅因為那些自然歷史的因素。省社科院研究員董鴻楊認為,南北兩岸共榮遇到的最大瓶頸是交通問題。江北的就醫難、就學難,交通工具有限,出租車缺乏……基礎設施上不去,使得江北房地產業面臨只買不住的局面。南北兩岸都在規劃打造著特色文化,但只有徹底打通兩岸交通,纔能真正實現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暢通,進而促進資金流由南向北湧動。『江北要打造水城,無論什麼特色,首先還是要有人能通過便捷的交通去,這纔算真正打開市場。』董鴻楊對16條南北交通要道的理解是:帶動哈爾濱城區南北互動、相互促進、整體發展的關鍵動力。

  在哈爾濱新發展戰略中,北岸將建六大中心、十大景區,這是一個炫目的亮點。董鴻楊認為,16條跨江通道對哈爾濱旅游業發展意義尤其重大。江北主打的景區文化更富原生態特色。不久的將來,主題公園將更多,市區很多展館也要擴建於此。小長假旅游經濟近幾年在很多旅游發達城市開花,在哈爾濱,農業游、農家游等居於江北的城中游特色景區,將成為未來哈爾濱旅游業發展中一個潛力股。而將市民更多引向江北景區,寄望於便捷順暢的南北交通。

  董鴻楊還建議,在規劃建設16條南北交通要道的同時,也要規劃建設好相應的配套設施。出租車、公交線路、停車場等管理一定要跟上去,避免以往的重建輕管。這些交通要道,不僅承載著交通,還應該是哈爾濱的城市文化標志,具有美學價值。


 

  現有及規劃建設的16條跨江通道

  (自西向東)

  序號 通道名稱 越江方式運 輸方式 建設情況

  1 王萬鐵路橋 橋梁 鐵路 已有

  2 四環西江橋 橋梁 公路 已有

  3三環西江橋 橋梁 城市道路 在建

  4軌道交通5號線 隧道 軌道客運 規劃

  5 松花江公路大橋 新主橋 橋梁 城市道路 今年開工

  6 松花江公路大橋 橋梁 城市道路 已有

  7 經緯街隧道 隧道 城市道路 規劃

  8 軌道交通2號線 隧道 軌道客運 規劃

  9 軌道交通4號線 隧道 軌道客運 規劃

  10 松浦大橋 橋梁 城市道路 在建

  11 紅旗大街江橋 橋梁 城市道路 規劃

  12 軌道交通8號線 隧道 軌道客運 規劃

  13 濱北兩用橋 橋梁 鐵路公路 今年開工

  14 新濱洲橋 橋梁 鐵路 在建

  15三環東江橋 橋梁 城市道路 規劃

  16 四環東江橋 橋梁 城市道路 已有

  武漢、首爾:江為城所用的成功范例

  在中國的武漢和韓國的首爾,城區中都有一條名叫『漢江』的江,和哈爾濱一樣,將城市南北分開。但兩個城市都讓江為城所用,通過交通的順暢,把江兩岸的城區連為一體。

  在武漢,長江和漢江上9座大橋連通著武昌、漢口和漢陽。長江上除武漢長江大橋、長江二橋、白沙洲大橋、軍山大橋外,還有正在興建的陽邏長江大橋和天興洲大橋。這些橋梁對發揮城市功能,加強南北交通聯系起到重要作用。

  漢江在首爾流經城區的部分只有60多公裡,但江上卻有24座橋,平均不到3公裡一座橋。這些橋梁成為城市經濟和交通的大動脈,並連接首爾與周邊9個衛星城的交通和物資運輸。韓國人稱這24座橋為首爾經濟發展的『生命線』。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