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哈爾濱勞動局醫保中心門前藥販『收藥、醫保卡串現』
2010-02-24 09:48:27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崔志強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2月24日訊 日前,市民反映,很長一段時間,在哈爾濱市的街頭巷尾、居民樓道,經常可以看到『收藥』、『醫保卡串現』之類的小廣告,最近更有一些藥販子公開走上街頭舉牌收藥。幾天前,市民到市勞動局醫保管理中心辦事,出門時手中竟然被塞進了一張『收藥、醫保卡串現』的名片。

  據了解,所謂醫保卡串現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提出現金,因為這中間藥販子至少要收取兩成以上的『手續費』。令人不解的是,在明知吃虧的情況下,仍有不少市民甘願到藥販子那兒套現;而這些藥販子公開違法收藥甚至在管理者的眼皮底下套取醫保金,卻沒人管沒人問。

  藥品是治病救人的特殊商品,如果在不具備存貯條件的情況下經藥販子層層轉手再流向市場、流入醫院,很可能對患者造成危害。希望這類現象能得到管理部門的重視,加強監管力度。

  接觸藥販,醫保串現如此簡單

  調查中,記者在哈爾濱市一些人流密集的商業區、公交站臺、過街天橋、早夜市場等地段,都見到過明晃晃舉著『收藥』牌子的藥販子。經初步接觸得知,醫保卡持有者可到任意一家醫保定點藥店買來藥販子指定的一種或幾種藥品,藥販子當場按所購藥品的80%價格折合現金回收。『不管你兌現的是幾百還是幾千,都是八折,這是全市統一價。』一藥販子明確告訴記者。

  日前,記者按一藥販子名片上的電話與其聯系,並在建國街一藥店門口與其見面。問明記者要串現的金額後,藥販給了記者一個藥名。隨後,藥販陪同記者到藥店內刷卡買藥,又回到藥店門口交易。前後不到10分鍾,刷卡183元買回的三盒『諾和靈』變成了145元現金。

  藥販告訴記者,以後想串現可隨時聯系,想串多少都可以。記者問:『這麼乾不會出事吧?』對方答道:『你就不用擔心了,都這麼多年了我天天在街上公開收藥都沒事,你正常買藥的又能出什麼事?』問及這些藥的去向時,對方不耐煩道:『我就是個跑腿的,掙點辛苦錢,我上面還有大老板,他肯定有能耐把這些藥再賣給醫院或藥店』。

  醫保串現,藥品流入市場容易變質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老年市民普遍認為,用醫保卡看病買藥其實和花現錢一樣,所以打折串現這樣虧本的事不會去做;許多年輕市民認為,現在自己身體好,醫保卡在很長一段時期內可能都用不上,所以卡上的『死錢』如果能變成『活錢』當然好,即使稍微虧點也可能接受。

  市勞動局醫療保險管理中心工作人員介紹,醫療保險個人賬戶的設立,其目的主要在參保者正常購藥、就醫開銷外,累積剩餘資金,形成長久保障,將來用於住院治療時抵消個人承擔部分,緩解就醫壓力。醫保個人賬戶是計息的,本金加利息形成滾動結存,醫保賬戶還可以繼承。如果盲目串現,一旦大病無錢醫治就會悔之晚矣。因此,『串現』是明顯的短視行為,真正受益的只有不法藥販。

  管理部門表示,醫保卡串現會使資金流到了醫保體系之外,造成醫保基金的流失。更重要的是,藥品作為一種特殊商品,其經營、保管都有相當嚴格的要求(如諾和靈針劑要求必須低溫貯存)。這些藥販根本不具備相應的貯存條件,藥品通過他們的手層層倒轉後,極易發生變質,對患者構成安全隱患。

  違規串現,管理盲區

  《藥品管理法》規定,經營藥品必須取得藥品經營許可證,私下倒賣藥品屬違法行為。藥監部門表示,對販藥的行為他們是按照非法經營查處,沒收藥品並進行罰款。但因為這些藥販子一般都是單線和收藥人、藥店聯系,被抓後都稱是低價買藥自己用,很難查清其販藥事實,因此大多得不到處理。

  市醫保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醫保卡串現屬違規行為。但目前由於對醫保串現的相關立法及處罰辦法滯後,除了對藥店參與違規串現有相應處罰規定外,對藥販子和持卡人的行為無法查處。

  據了解,目前哈市醫保政策停留在『疾病保險』層面上,參保人員只能在購藥、看病時使用,並不包括消費保健品等『預防疾病』的功能。而在北京,市民可持醫保卡在藥店購買所有出售藥品、保健品及醫療產品;在蘇州,醫保個人賬戶餘額超過3000元的,可將其中500元辦理成『陽光健身卡』,在市區全民健身活動中心17個定點場館進行個人體育鍛煉消費。社會學家建議,哈爾濱市可借鑒其他城市的經驗,出臺更靈活的醫保卡使用政策,讓那些閑置不用的醫保卡都有用武之地。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