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哈爾濱城市道路大改造 交通信號智能化昇級呼之欲出
2010-03-01 15:53:36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張大巍 李進勝 鞠紅梅 王坤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3月1日訊 幾天前,大規模的路橋改造在冰城拉開戰幕。如果把保交通順暢當作一場戰役,修路建橋就是戰略,而合理設置交通信號則是戰術。

  哈爾濱共有480餘處紅綠燈。為表達包含情感因素在內的諸多不滿,一些市民稱其為『傻子信號』———大多數紅綠燈一設定終身,不分春夏秋冬、不分白天夜晚、不分高峰平峰,只有一種配時方案。

  紅綠燈是機器,但一旦它能把路口變得有序,能讓通行效率最大化,能減少駕車者等待的焦躁,這個機器便有了智慧與情感。這樣的紅綠燈,可以根據車流量大小隨時改變紅綠燈點亮時間,可以讓車通過一個綠燈後不會被下一個道口紅燈截住,可以提示綠燈剩餘時間已不夠通過路口……有智慧的紅綠燈能提高城市交通的運行效率,能節省路人的通行時間,能減少道路資源的人為浪費。

  道路大改造、交通大調整之際,人們更多關注紅綠燈的科學配置和智能化昇級,一場紅綠燈革命呼之欲出。

  一個充滿智慧與情感的紅綠燈體系,值得期待。

  實踐  智能化試點思路漸清 智能地磁感應器 根據車流量自動調節信號時長

  今冬,在黃河路與嵩山路交口的12個車道下面,各埋有一個直徑不比燒餅大的地磁感應器。它們與設在路口機箱內的一張卡片連接,將感應到的車流量傳達給紅綠燈,紅綠燈據此調整紅燈或綠燈點亮的時間長短。

  很多市民駕車或坐車時有過這樣的經歷:夜晚,路上人車稀少,雖然前方橫向路口無車通行,但還是被紅燈攔擋。每每此時,感覺那幾十秒鍾浪費分外無辜。


 

行人對手觸式紅綠燈有諸多誤解。

  地磁感應式的智能紅綠燈可以杜絕這種情況。如果一個方向無車,立即變紅燈,避免有車方向等紅燈,無車方向綠燈亮情況的出現,並給每輛車3秒的通行時間。

  這是目前哈爾濱市唯一一處地磁感應智能紅綠燈。23日,記者將這個紅綠燈的情況發布在議論風生哈爾濱論壇上,一些市民驚訝於其智能化程度,並擔懮其造價高且不好維護。負責安裝這一信號的市公安交通管理局交通指揮中心主任吳玉明介紹,這是美國麥肯公司生產的信號設備。一個地磁感應器2000元,安裝在黃河路與嵩山路交口處的設備共用2.4萬元。並且安裝方便簡捷,不需要大面積施工。

  之所以選擇冬季安裝,就是想看它能不能適應哈爾濱寒冷的冬季。指揮中心的工程師劉勇說,目前看,這個設備在哈爾濱市使用沒有問題,效果很好。但擔心冬春交替時,一凍一化會讓磁片上結晶。因而,它適不適合哈爾濱市,還要觀察一陣。

  多信號協調控制在上下游路口形成『綠波帶』

  霽虹橋轉盤道與哈三中崗的紅綠燈被連接到了同一臺機器上,統一控制。兩個信號基本會同時亮同一顏色的燈。這是哈爾濱市第一個『二合一』信號。

  隨後,在去年道裡區一些路段單向通行後,經緯街與經緯五、六、七道街交口,通江街與霞曼街交口,由於路口間距較小,任何一個路口出現問題都會導致大面積擁堵。因此對4個路口的紅綠燈也進行了統一協調,按主次順序進行控制,即把經緯街直行車流作為主相位,其他路口及其他方向作為跟隨相位,實現主乾道通行車流協調控制,使車輛能夠一次性通過此區域。目前,河渠街與龍江街交口、龍江街與馬家街交口,一曼街、大成街、郵政街圍成的三角地區都采用了這種信號方式。

  有紅綠燈的路口之間,建立協調控制關系,可達到行車順暢或為阻塞路口減壓的效果。市公安交通管理局秩序處副處長李曉冬說,這種協調方式目前看效果很好。今年『兩會』上,代表和委員呼吁盡快在主乾道完成這種『綠波帶』紅綠燈的昇級改造。

  此外,這個冬季,哈爾濱市還出現了分時段進行不同配時的紅綠燈。友誼路與公路大橋交叉路口的紅綠燈即有早高峰、平峰、晚高峰三種不同配時。


 

不良天氣條件下,紅綠燈有效疏導車流。

  視頻檢測裝置造價高維護難效果不太理想

  在試用地磁感應器之前,哈爾濱市曾嘗試通過其他方式讓紅綠燈智能化。最初是地磁線圈感應器,這種感應器需要在路口地面下方盤上線圈。雖然安裝比較簡單,但不適合哈爾濱市的氣候,哈爾濱市冬季寒冷,易使地磁線圈龜裂。

  隨後,大概在三四年前哈爾濱市出現了加有視頻檢測設備的信號燈。它用攝像頭模擬人眼,對通過的車輛發射信號。交警根據檢測到的路口通行的機動車數量,把全天化成幾個時段,作不同的信號配時方案。

  吳玉明說,在經緯街轉盤道、新陽路等地就安有這種視頻檢測裝置。但它有明顯的缺點:首先是造價高,一個路口四個方向如果都安視頻設備,大約要20萬元左右。而且施工費用高,需要經常維護。它的使用效果又受天氣影響,霧天、雨天等氣候條件下攝像不清楚。因而,哈爾濱市沒有將其再擴大范圍推廣。

  激辯 紅綠燈革命引發的爭議

  美國從80年前即開始研究紅綠燈,他們走過的彎路,於我們來說,是可以繞過,還是不可回避的成長過程?在紅綠燈革命之際,多方爭論不休。

  讀秒器到底該不該安裝?

  地磁感應信號安上後,市民的第一個反應是什麼?市公安交通管理局設施大隊施工工程科長劉志剛說,市民多是在問為什麼把讀秒器給撤掉了。市民對紅綠燈旁的讀秒器的重視可見一斑。

  設讀秒器是要先知道這個信號要持續多少秒,而地磁感應這種『智能信號』每一個紅綠燈的時長都不固定,沒法讀秒。

  『只有一些比較落後的紅綠燈纔能安讀秒器。』交通指揮中心科技工程師劉勇說,在美國等發達國家,曾經大量應用讀秒器,現在大部分都已經沒有了。交警部門傾向於不安讀秒器,但他們的認識顯然與市民的呼聲相悖。

  每安一處讀秒器,都贏來市民一片叫好。李曉冬說,2002年起安裝讀秒器到現在,全市安裝讀秒器的紅綠燈崗近50%。

  讀秒器更多的作用是在紅燈時。劉志剛說,它可以解決人們等紅燈時的煩躁情緒。讓人感到等得心裡有底兒、舒服。但它的負面影響隨之而來,一些駕車者在看到快變紅燈時全力衝刺而過,造成交通隱患。這也是交警部門遲遲沒有將全市的紅綠燈都安裝上讀秒器的原因。


 

經緯街與經緯五、六、七道街的協調紅綠燈。

  雖然通過發達國家的實踐,讀秒器已漸漸被取消,但從目前市民的要求看,哈爾濱市還要經歷全面安裝讀秒器這一過程。有交警認為,這大概是交通信號發展中一個不可回避的階段。

  感應式紅綠燈能否大面積鋪開?

  交通是一個時空概念。如果把路橋建設看作空間上的擴展,信號燈的智能化就是給路人贏得時間上的優勝。交警部門認為,打開擁堵點,讓交通變得有序是他們最首要的工作。而市民則希望,紅綠燈除了避免擁堵,還應最大限度地減少等待時間。地磁感應式紅綠燈更多的作用就是關照人的心理。

  為什麼這樣的信號不能多安一些呢?

  吳玉明說,這種智能信號燈只能安在車流非飽和路口。在飽和路口,每一個信號燈時長必然使用到最大值,這邊放行一陣那邊放行一陣。而在車流非飽和路口就可以通過智能調控來使時間設置達到最優化。

  在南方一些夜生活豐富的城市,地磁感應信號燈用處不大,因為夜間和白天車流都很大。而在哈爾濱市,一到夜晚路上便車輛稀少,車輛在前面橫向馬路沒車的情況下,還要等待紅燈的情況就比較常見。這種智能信號燈在哈爾濱市特別適用,能夠有效節省車輛在平峰期與夜間的等待時間。

  在國內一些先進城市,這種智能紅綠燈佔到全市紅綠燈總數的20%—30%。而哈爾濱市只有寥寥幾處。

  議論風生論壇的一些網友認為,感應式紅綠燈如果大面積鋪開,能夠真正節省駕駛員的時間,提高效率,因此可以被看作是真正傾向市民的科技力量。但管理者更重視的則是解決高峰期的交通擁堵問題,與市民的期待還有一段距離。

  手觸式紅綠燈該何去何從?

  交通信號的設置是要引導人的觀念,還是要屈服於人們的現有素質?讀秒器的安裝算是服從了市民的呼吁,而手觸式紅綠燈還站在『十字路口』,不知該何去何從。

  哈爾濱市在2002年開始投用手觸式紅綠燈。當時,在學校門前、居民集中區等行人流量大、道路寬、車速快的道路交叉口,先後安裝了58處人行過街觸摸式紅綠燈,相當一部分在投用不久便被人為砸壞或卸掉了。今年『兩會』上,政協委員的調查結果是:全市共損壞觸摸開關1560個、牛眼燈815個、觸摸式人行燈42個。

  很多破壞者的動機恐怕出於質疑。手觸式紅綠燈,顧名思義,是讓行人通過手觸改變車輛通過的交通信號,順利通過馬路。而實際操作是,手觸後20秒紅綠燈纔能改變。很多行人不知道,因此觸鍵之後見車毫無反應,邊抱怨信號失靈,邊在穿梭的車流中蹣跚而過。

  李曉冬對這20秒的解釋是,必須要有一段緩衝,不可能行人操縱車輛停下來,車馬上就能停下來。這其中也涉及人車的路權問題。今年『兩會』上對手觸式紅綠燈的取消還是保留,代表及委員持不同意見,分歧比較大。

  李曉冬認為,手觸式紅綠燈還有一個終極意義:不僅是在方便行人,更重要的是在規范行人及機動車。在行人主動手觸的同時,也就意味其願意遵從先停下來等車,而不是硬性地從車流間穿過。

  手觸式信號燈何去何從?交警部門稱,還是會根據需要適量增加。


 

  期待 革命最終的人性化方向 視野放遠,變關注節點到區域通盤考慮

  哈爾濱關於信號燈的管理理念還停留在微觀層面上。記者連線北京的一位交通管理專家,在他看來,『哪有事故哪就應該上信號燈』以及信號燈的非智能化,這兩點關於信號燈的管理理念,恰恰說明哈爾濱交管還沒有上昇到宏觀層面,而這種微觀管理是無法真正實現道路順暢的。因為道路擁堵往往是由於一個事故甚至一輛車違章,最終在『蝴蝶效應』下產生擁堵,甚至是大面積的擁堵。

  這就需要一種宏觀的思維———將一個較大范圍內的所有信號燈都通盤考慮到一起,以科學、智能化的調配手段,使路段與路段之間達到盡可能大范圍的連續順暢,這樣纔能使交通井然有序。

  剛從大連回到哈爾濱工作的市民李磊介紹,在大連,最明顯的感受就是紅綠燈的協調性。沿著人民路從港灣廣場到中山廣場,五六個信號都是聯動的,每次開車都能從這頭一直開到那頭,不會被紅燈阻擋。高爾基路也是這樣。大連的信號燈非常智能。

  加入感情,讓紅綠燈更多體現細節關懷

  人們曾一度認為交通管理就是交通執法。有關專家認為,在下大力度加強處罰和管理的同時,交管的思路應該從執法轉向服務。紅綠燈設置不能單從執法方便的角度來考慮問題,應該更多從駕駛人的角度來考慮。

  國外交通理念的人性化往往從細節可見。在首爾,馬路『禁止停車』的交通標志下往往有個副標志———『前方200米右拐彎後可以停車。』這一細節體現了交通標志的真正意義:從駕駛人角度著想,在禁止其不能這樣做的同時,告訴其可以那樣做。而信號燈的讀秒器或綠閃,也正是基於這一目的。紅綠燈更應體現這種細節關懷。

  多管齊下,智能型人性化紅綠燈將增多

  關於紅綠燈革命的構想已在相關人員的腦海中形成。哈爾濱大規模的路橋建設,正給紅綠燈革命一個這樣的機遇,在新的道路和重新調整交通的路段,紅綠燈將有更大作為。

  李曉冬介紹,在經緯街等地信號聯動的嘗試效果非常好,哈爾濱市將會繼續在一些需要的區域對信號進行協調控制。

  其他人性化管理方式也將加快推開。吳玉明介紹,如果經過冬春交替這個時期地磁感應式信號燈應用良好,我們就將繼續推廣使用;交警部門計劃在兩年內將絕大多數紅綠燈都安上讀秒器。

  行人過街的紅綠燈也將更為人性化。劉勇說,行人過街速度是每秒1.1米,根據街道的寬度可以算出行人過街所需時間。信號還剩幾秒了,行人過街用跑步的方式也跑不過去,行人信號燈將進行提示,即提示警告通行時間。目前已安設了幾個這樣的紅綠燈,以後會繼續安裝。

  智能化、人性化是哈爾濱市紅綠燈革命的一個方向,交管部門正在進行研究,並將向著這個大的目標繼續推進。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5] 

責任編輯: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