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新聞網訊 溫哥華冬奧會,中國以5金2銀4銅的歷史最佳戰績位列金牌榜和獎牌榜第七。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為中國代表團締造驕人戰績的運動員幾乎全部來自黑龍江,我省選手貢獻了4.75金2銀4銅。也就是說除了吉林省選手周洋獲得的短道速滑女子1500米金牌、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0.25枚金牌之外,其餘均為我省選手所獲得。
龍江選手締造『中國紅』
申雪/趙宏博奧終夢圓
當地時間2月15日晚的太平洋體育館見證了花滑賽場的首個『中國日』。從冰城哈爾濱走出的兩對雙人滑名將申雪/趙宏博、龐清/佟健包攬溫哥華冬奧會雙人滑冠亞軍。
伴隨著阿爾比諾尼的《G小調柔板》,申雪、趙宏博這對攜手雙人滑近20年的冰上伉儷輕盈起舞,單跳、旋轉、托舉、四轉、拋跳……兩人的整套自由滑幾近完美。當賽場的電子大屏幕打出創紀錄的216.57分時,冰上冰下、臺上臺下,中國人哭成一團。終於實現奧運金牌夢的申雪、趙宏博在哭;自由滑一炮衝天,摘得銀牌的龐清、佟健在哭;主教練姚濱緊緊地抿著嘴,強忍著不讓眼淚湧出來;感性的冬運中心副主任任洪國哭得像個孩子;就連前來觀戰的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劉鵬都落了淚。
這是中國代表團30年冬奧征程裡的第一塊花樣滑冰金牌,也是21屆冬奧會中第一枚被非歐洲選手摘得的雙人滑金牌,這個項目的最高領獎臺上46年來第一次沒了俄羅斯選手的身影。
『濛旋風』席卷三金
作為楊揚的師妹和接班人,從七臺河走出的『假小子』王濛,帶著一臉的霸氣,在當地時間2月17日以無敵之勢在溫哥華冬奧會短道速滑女子500米決賽中衛冕成功,從而拉開了她在本屆冬奧會上的『攬金』序幕。
時隔一周,不幸患上重感冒的王濛率領三位隊友:吉林省的周洋、我省七臺河的孫琳琳、哈爾濱市的張會在3000米接力決賽中以創世界紀錄的成績奪得金牌。這是中國隊在1992年短道速滑成為冬奧會正式比賽項目後首次奪得該項金牌,也是王濛在本屆冬奧會上奪得的個人第二金。
當地時間2月26日晚,王濛再次帶病上陣,在1000米決賽中憑借頑強的意志、堅定的信念以及超強的個人能力,最終以1分29秒213的成績奪冠,這是她在本屆冬奧會上獲得的第三枚金牌,同時也幫助中國隊史無前例地包攬了女子項目的4塊金牌。
雪上公主李妮娜再奪銀牌
除了龐清/佟健入賬一枚銀牌之外,有『雪上公主』美譽的李妮娜在當地時間2月24日蟬聯了冬奧會自由滑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的銀牌。與她同樣由黑龍江省雪上訓練中心培養的郭心心獲得該項目銅牌。
李妮娜和郭心心都參加了都靈冬奧會,四年後,這對龍江雪上姐妹花再次聯手出擊溫哥華冬奧會。雖然她們未能實現奪金夢想,留下了些許的遺憾,但二人在比賽中發揮了應有的水平,將她們優美的雪上英姿深深地留在了觀眾的腦海中。
此外,當地時間26日,我省小伙劉忠慶在競爭激烈的男子空中技巧比賽中,頂住壓力,穩定發揮,最終獲得一枚寶貴的銅牌。
女子冰壺銅牌分量不遜金牌
在都靈冬奧會上,冰壺賽場根本沒有中國選手的身影。10個多月前的世錦賽,中國女隊出人意料奪冠,這次很自然地將目標瞄准冬奧會冠軍。溫哥華大戰,四位哈爾濱姑娘王冰玉、柳蔭、岳清爽、周妍屢現風采,甚至破了東道主加拿大隊的不敗金身。但是,『涉世』不深的中國女隊還是未能突破經驗這道瓶頸,出人意料地負於英國、俄羅斯等實力平平的對手,半決賽更是因發揮失常大比分負於瑞典隊,遺憾地失去衝金的大好時機。
當地時間2月26日,四金花放手一搏,以12比6的絕對優勢,力壓都靈冬奧會亞軍瑞士隊獲得銅牌。雖然這個句號畫得不夠完美,但中國隊的表現足以在國內掀起了一股『冰壺熱』。
鶴城美女王北星冬奧會摘銅
當地時間2月16日,中國衝擊速滑金牌的最大亮點王北星未能創造歷史,在溫哥華冬奧會速度滑冰女子500米比賽中,不敵韓國名將李相花和德國女皇沃爾夫,獲得銅牌。不過這位來自我省齊齊哈爾的美少女卻得到了大眾的青睞。她在高速滑行中,彎道減速、脫帽,秀發迎風飛揚,漂亮而秀麗的臉龐,不禁讓眾人紛紛為之側目。不經意間,王北星的美貌和優雅成為了本屆冬奧會速滑比賽場上獨特的風景線……
是什麼造就了『龍江現象』
在去年的全運會上,我省田徑的崛起,被國內體育界稱之為『黑龍江現象』,想必,這次龍江健兒在冬奧會上的表現,又會引發人們熱議『黑龍江現象』。
那麼,是什麼造就了冬奧會上的『龍江現象』呢?
冬奧會前,記者參加了省體育局長工作會議,從會議文件中,可見端倪。
近些年,我省體育從全省體育和中國冰雪運動的長遠發展出發,制定了長遠的體育發展規劃。在競技體育方面,堅持突出重點、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抓重點隊員、抓重點項目,搞好項目布局。
短道速滑是我國的優勢項目,也是我省發展的重點項目。近年來以王濛為首,劉秋宏、孫琳琳、張會等緊隨其後的梯隊已經形成,稱霸國際國內賽場。速度滑冰方面,王北星進步很快,在國際賽場已有一席之地,張忠奇、於靜、於鳳桐、任慧、張爽、宋振宇等也開始稱霸國內賽場。花樣滑冰方面,也形成了比較合理的後備梯隊,在申雪/趙宏博,龐清/佟健,張丹/張昊身後,還有兩三對雙人滑選手,正在成長。
除了以上三個優勢項目,近些年,我省冬季體育又增新亮點,這幾個項目,都屬於技巧性項目,比較適合中國人練習。此次在冬奧會上奪得銅牌的中國女子冰壺隊,其實就是哈爾濱隊。目前,也只有我省開展了冰壺項目。女子單板滑雪U型池,也是新興項目,90後小將劉佳宇初出茅廬,就獲得了第四名,如果沒有傷病,她很可能站在領獎臺上。目前已經形成集團優勢的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原本是沈陽體育學院的項目,後來省體育局引進合辦,目前,也成為了我省的一個新的優勢項目。
目前,我省正在制定冰雪體育2011年至2020年發展規劃。其中的幾項數據頗讓人振奮——到2020年,有7至8個冰雪小項達到世界水平,2017年全運會冰雪項目所獲金牌數量佔冬季項目金牌總數的2/3左右,2018年冬奧會所獲金牌數量力爭達到6至8枚……
更讓人欣喜的是,省體育局還把加強業餘訓練工作提高到了突出的位置。通過業餘訓練,會挖掘更多的『王濛』,更多的『申雪/趙宏博』。有了這樣的規劃,相信,龍江健兒未來會更多地在國際賽場飄起『中國紅』!
龍江『霸主』地位日益鞏固
龍江選手在溫哥華冬奧會上大放異彩,橕起『中國紅』,並不是偶然現象,而是近年來我省冬季項目發展的必然結果。
多年以來,我國冬季項目基本形成了黑龍江、吉林和解放軍三強鼎立局面。如果說,這種格局發生一些變化的話,我省在三強之中逐漸形成強勢,『霸主』地位日益鞏固。
以冬奧會為標志,鼎盛時期的吉林擁有李佳軍、李野、王春露、楊陽、李成江、孫丹丹等一大批世界名將,解放軍擁有素有『冰上女傑』之稱的速滑名將葉喬波,但沒能在阿爾貝維爾、長野冬奧會上為中國取得冬奧會金牌零的突破。
反倒是我省選手楊揚、王濛連續在鹽湖城和都靈冬奧會上為中國連奪金牌,開創了中國冰雪運動的新紀元。在都靈冬奧會上,中國軍團獲得11枚獎牌(其中包括兩金),除了一枚銅牌之外均為我省選手所獲,約佔全團獎牌總數的90%,我省選手的突出表現,得到國家體育總局和各媒體高度評價。
2007年的亞冬會,我省選手獲得其中的10.5金,約佔中國軍團金牌總數的55%,共奪得28枚獎牌(10.5金、10.5銀和7銅),約佔中國軍團61枚獎牌的45%。再看參賽人數,在中國代表團160名選手中,我省有115名入選,約佔全團總選手人數的72%。其中男女冰球隊、男女冰壺隊清一色為我省選手。
特別是第11屆全運會,龍江選手在短道速滑包攬全部6枚金牌;速度滑冰4金取其二,其中為寧夏獲得女子短距離金牌的於靜,也是我省輸出的;花樣滑冰賽場,除了男子單人滑被吉林老將李成江奪得外,我省選手黃欣彤/鄭汛獲得冰上舞蹈金牌。張丹/張昊獲得雙人滑金牌,劉艷(和東道主山東雙積分)獲得女子單人滑金牌。而吉林只在速度滑冰、花樣男子單人滑上收獲兩枚金牌。

中國體育代表團成員在閉幕式上入場。新華社記者陳凱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