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人大代表王兆力提議用長效機制提速采煤沈陷區治理
2010-03-07 13:57:09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賈輝 劉偉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新聞網訊 『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加強對邊疆地區和貧困地區的支持,有針對性地解決各地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來自黑龍江省煤城的全國人大代表、雞西市委書記王兆力在談到政府工作報告這段話時備感振奮。

  王兆力告訴記者,報告透露出的信息表明,今年國家將繼續加大對邊遠省份和貧困地區的支持,我省的采煤沈陷區治理工程等將會邁出新的步伐。他說,采煤沈陷區治理是一項重大的民生工程,也是國家為支持煤炭資源型城市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對推動煤礦城市建設發展,改善沈陷區居民的居住和生活環境,促進礦區社會和諧穩定具有重要的意義。從2001年起,國家先後對黑龍江四個煤礦城市的原國有統配煤礦采煤造成的沈陷問題實施了兩期治理。截至2009年底,四煤城共完成新建住宅400多萬平方米,配套公建30多萬平方米,搬遷安置沈陷區居民6.5萬戶。僅雞西市就完成新建住宅85萬平方米,配套公建5萬平方米,安置沈陷區居民1.4萬戶。

  『采煤沈陷區治理工程使礦區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也為今後繼續治理積累了經驗。但由於煤礦城市采煤歷史長,沈陷區范圍大,雖然國家給予了很大支持,但仍有一些問題沒有得到全部解決。』王兆力坦言,采煤沈陷是個動態過程,一般國有大型煤礦煤炭的埋藏比較深,經過三十幾年纔能達到地面的穩定。所以,沈陷對地面造成的損害是逐步顯現出來的。國家實施的兩期治理工程,普查的時點一期是1998年以前、二期是2002年底以前,由於當時地質尚未達到穩定,在國家批復的已經治理區域內,近幾年地面仍然繼續下沈,對地面建築物和設施的損害還在不斷的發生,這種情況全省還有100多萬平方米。

  此外,黑龍江是老礦區,除國有統配煤礦之外,原省屬煤礦、地方國有煤礦和地方小煤礦由於煤層較淺,采煤造成的沈陷對地面建築物的破壞程度要大於原國有統配煤礦,但這類煤礦造成的沈陷損害沒有納入到國家一、二期采煤沈陷治理范圍內。全省地方煤礦采煤沈陷造成的受損建築物大約有300多萬平方米,受損的農田大約5000多公頃,受損的基礎設施大約3億元以上。

  王兆力建議國家繼續實施後續治理工程,對原國有統配煤礦采煤沈陷區域內沒有治理和新發生的受損建築物繼續治理,予以徹底解決。同時把地方煤礦歷史上形成的采煤沈陷區納入到治理范圍,建立采煤沈陷治理專項補償機制。對煤炭開采企業采取征收采煤沈陷治理專項補償基金或礦山環境恢復基金等辦法,由地方政府統一征收,用於采煤沈陷區治理,恢復礦山生態環境。

責任編輯: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