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9日訊 6日晚,家住哈爾濱市香坊區的李先生感覺頭發長了,就到小區附近的理發店剪頭,他原以為正月人們有不剃頭的說道,可到理發店嚇了一跳,店內有好幾個顧客在等候理發。近日,記者從一些較大的美發店了解到,正月裡各美發機構並沒有出現想象中的『冷清』,客流量跟平常一樣。
記者走訪了幾處理發店相對集中的區域發現,各理發店都有美發師在忙著給顧客理發,特別是在中午和下班後的高峰時間,理發師更是忙得沒工夫休息。在橫道街一家理發店,一位剛剪完頭准備回家的男青年說,自己沒有考慮過多,現在連家裡的老人也沒有正月裡不剃頭的說道了。花園街一家美發店店主介紹,從大年初五開門就有顧客開始剪發或修形,到現在他們一天沒休息,過了初十以後來剪發的顧客量就基本恢復了平時的水平。他還新總結出一條正月剪頭的規律:長假期間人們一般選在上午來剪頭,而從初七開始上班後,很多年前沒有剪頭的人想在上班時『改頭換面』,就把收拾頭發的時間安排在了午休或下班後。老板介紹說,最近這兩年『正月不剪頭』的說道在市民中已成為『過去時』,只有少數老年人仍堅持這種習俗。目前該店每天接待顧客的人數和營業額與往月持平。顧鄉大街附近的美發店,幾天來一直營業到晚上10點以後,不少女性選在『三八』節前來剪發、做頭。
據民俗學家介紹,在我國民間一直有『正月剃頭死舅舅』的說法,人們一般不願犯這個禁忌,但這種習俗其實屬於訛傳。說起『正月不剃頭』的起源,是在清朝入關後官方不准留全發,要求剃掉前額的頭發,而在腦後紮條辮子。許多人把遵從傳統習慣和懷念故國的情感合並在一起,為抵制剃發就想出一個『正月裡不剪頭』的法子,並將其定名為『思舊』,成了一種風俗。隨著年久淡化,諧音附會成『死舅』,於是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