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15日訊 『滿400元返400元』、『一件8折,兩件7折,三件6折』、『滿150元返38元』,目前,幾乎所有商場都熱衷於推出力度空前的打折、『滿減』、『滿送』、抽獎等各種形式的促銷活動,面對花樣繁多的促銷活動,消費者都希望能選擇參與最適合自己的促銷活動,花最少的錢買到最實惠的商品。然而,想要做一個精明的『購物達人』,不掉進商家的促銷『圈套』,並不是一件容易事。
明折明扣受歡迎
相對於各種『返券』、『滿減』活動,消費者更喜歡實惠看得見的折扣,這種實實在在的促銷手段使消費者不用擔心『返券』花的是否合算,也不用費心計算如何纔能達到『滿減』額度。然而記者在商場看到,很多品牌的折扣商品都是往年的舊款,新款都只參加『返券』和『滿減』活動,甚至不參加任何促銷活動。
業內人士提醒說,個別商家會先抬高原價或宣稱某些商品不列在活動之內,而消費者對此並不知情,而且同一款商品在不同的商場折扣力度可能有差異,因此,消費者可以貨比三家,一方面有助於掌握商品更准確的價格,另一方面可以選擇折扣力度大的商家購物,以得到更多實惠。
『滿減』活動有玄機
看似實惠的『滿減』活動其實並不簡單,比如『滿300減150』並不等於5折,因為商場裡眾多標價為299元、399元、499元的商品,這就意味著減掉的錢永遠少於消費者預期的數額。
市民李女士對記者說:『商場活動期間,我買了一件499元的羊毛衫,但為了湊夠600元,我又買了一條不太需要的標價為209元的褲子,這纔減掉了300元。』像李女士這樣為了達到減錢的數額,在商場內找尋價格適合的商品去『補』,就在無形中促使消費者二次或多次消費。
『返券』並非真實惠
『返券』銷售是否真正實惠?一位業內人士說,每次『返券』活動之前是商場最忙的時候,要和各品牌代理商洽談活動期間價格損失承擔問題,其實都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別以為自己佔了大便宜,返了大量券後,為了在規定時間內用掉這些券,消費者往往要重復消費。
大型『返券』促銷活動往往吸引了眾多消費者前來購物,在消費券有效期截止當天,甚至出現了排隊結賬到凌晨的『盛況』。消費者劉女士說:『為了把消費券及時花掉,我們全家出動,老公排隊結賬,我去選商品,終於把手裡的券花掉後,仔細算算並不一定合適,因為原本只想買一件1199元的羽絨服,結果卻多花了600多元買了很多不必要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