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15日訊 10日,記者從市經委獲悉:全市工業人通過采取抓骨乾企業、抓項目建設、抓優勢產業、抓縣域工業等有效措施,力爭保質保量兌現今年工業預計實現銷售收入246億元,同比增長20%;實現增加值54億元,同比增長15%;實現利稅18.4億元,同比增長9%的目標。
抓骨乾企業,努力實現大企業翻番目標。對全市億元以上47戶重點企業密切跟蹤監控,加強分類指導,逐戶制定支持加快發展的政策,在生產要素上給予傾斜,全力支持企業滾動發展,快速擴張。電機、煤機、迪爾佳聯、北方水泥、沃爾德電纜等技術先進、主業突出、行業優勢明顯、規模效益好的企業,加快擴產改造步伐,擴大協作配套能力,加強生產組織,滿足客戶需求。陽光生化等成長性企業,抓住市場向好的機遇,適時調整產品結構,快速成長為骨乾企業。年銷售收入超2億元企業由2007年的10戶達到28戶,電機公司年銷售收入達到20億元,益海糧油、迪爾佳聯、煤機等4戶企業達到或超10億元。
抓項目建設,為實現工業經濟三年翻番提供有力支橕。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55億元,投達產項目20個。爭取北方水泥4500噸/日新型乾法分解窯生產線及餘熱發電、葵花藥業重組佳中藥異地新建、七彩毯業年產1000萬條高級拉捨爾毛毯等10個新項目開工建設。抓好3萬噸海綿鈦、電機公司核電電機、益海糧油二期擴建、國電郊區猴石山風電等18個續建項目建設。做好項目前期工作,爭取江蘇常發集團收購佳聯收獲擴產改造、愷樂集團年產3萬噸地膜等9個項目開工建設。加強項目管理,跟蹤重點項目建設情況,按計劃搞好協調服務。加快退城進郊步伐,以高新區為平臺,為七彩毯業等企業進駐園區搞好服務。
抓優勢產業,努力構建新型特色產業基地。高起點謀劃『十二五』工業發展規劃,加快傳統產業優化昇級與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相結合,著力打造『四城三基地』。即:振興農副產品加工業,打造中國綠色食品城;振興裝備制造業,打造東北農機城;振興林紙加工業,打造林木產品城;振興醫藥加工業,打造生物產業城;做好海錦鈦項目,打造新材料產業基地;做好風電、核電項目,打造潔淨能源產業基地;做好煤化工項目,打造我省東部煤化工產業基地。對裝備制造業,在改造昇級中建設產業集群,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和市場競爭力。對農副產品加工業,在深度開發資源中建設產業集群,延長水稻、大豆、玉米、肉類屠宰加工產業鏈,培育在全國有一定知名度的『香滿園』、『湯旺河』等綠色品牌。對能源化工業,在引進新上項目中建設產業集群,重點發展風電、水電、生物質發電等新能源。對林木產品深加工業,重點推進30萬噸紙漿、同江木材加工園區等項目建設。農副產品加工、裝備制造業銷售收入分別達到95億元、60億元,比2007年翻一番。
抓縣域工業,推進民營經濟大發展、快發展。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新增規模企業40戶。實施『小伙伴』工程,建立企業間協作配套互動信息平臺,穩定協作配套關系。實施縣域工業提速工程,壯大縣域工業規模,打造一批資源增值型、科技型、外向型立縣企業。實施創業示范工程,推進創業孵化基地建設。選擇一批成長型企業,在貸款擔保、專項資金等方面爭取政策支持。加大人纔引進力度,推進信用體系建設,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落實到位。全市民營經濟實現營業收入365億元,增長26%,比2007年翻一番。年經營額超億元企業70戶,超千萬元550戶。
為了確保今年目標兌現,市經委制定了科學分解量化指標,建立市縣合作推進機制、完善重點工作專項推進機制和建立健全『大工業』發展工作推進機制,為工業經濟三年翻番提供支持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