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新聞網訊 連續兩天的『2010哈爾濱春季大型人纔招聘會』已經落下帷幕,哈市560個大項目建設求賢若渴,僅13日一天,就有10692人次與大項目建設單位達成意向性對接,實現參會人數與達成意向性簽約的人數近幾年的最高峰。但是,記者在采訪中也發現,大多數企業都要求求職者學歷與經驗並重,導致了不少企業在招聘時,未取得理想效果。
企業兩難
技術成手難招招生手怕跳槽
哈爾濱松林電站設備有限公司招聘車工、鉗工、數控機床等多個崗位,該公司負責招聘的王歆顯得很著急,因為一上午招聘僅有30個報名的。 『任何一個行業、企業,都願意招成手、能手,我們公司也不例外,但招到合適的人真是太難了。』王歆說。
說起公司不願招聘『生手』的原因,王歆表示,人纔跳槽現象太嚴重了。公司花費很多時間和成本培養技工,然而技工成熟就跳槽走掉了,公司還是面臨崗位空缺、不得不再次招人的難題。
20歲的何金秋是五常人,在當地一所職業學校畢業,學的是數控機床,因為沒有工作經驗,王歆告訴他不適合。但沒想到,何金秋提出可以做學徒、乾雜活,工資只要夠生活費就可以。
見何金秋這樣有誠意,王歆給了他公司的地址和聯系電話。『數控工人的工資在1200元左右,而成手的待遇則非常高,不僅有五險一金,月工資也高達四五千元。』王歆說,就衝何金秋肯做學徒的誠心,公司應該給他一個機會。
思維差異
北方人跳槽丟臉南方人跳槽能乾
本次大型招聘是面向社會招聘人纔,但是記者發現前來參會的95%以上都是大學應屆畢業生,而既有工作經驗又有學歷的人纔很少有應聘的。
哈市人纔服務局評價推薦處處長劉兵在前幾屆的招聘會上就發現了這個問題,他在組織本次招聘會時曾特意跟參會的用人單位打招呼,『你們不要動不動招人就找有多少多少年經驗的,除了這個還要211工程學校畢業的,這樣門檻太高,會嚇走人的』。劉兵分析說,我省人纔流動過慢,導致很多人纔常年固定在一份工作上,即使無法發揮自己的價值,仍然不會跳槽,『北方人會認為跳槽是件丟臉的事情,除非跳槽去了比原單位好得多的公司,而南方人纔流動非常快,大家把跳槽看成是有能力的一種表現,所以很多公司都願意要跳槽過來的人,而北方正好相反』。
劉兵說,通過本次招聘會可以看出,很多大型企業都希望能找到這種有經驗的人,但是北方人的思維卻限制了人纔流動,大學生沒經驗,很多公司都不願意要,而有經驗的人被固定在崗位上,不願意動,這讓很多公司很為難,只能通過其他手段來挖人纔。
專家意見
適當降低門檻開解人纔困局
在這次招聘會上,大會組織方特意邀請了心理學、人力資源等方面的專家參會,目的就是了解求職者的心理狀態。這些專家告訴記者,剛進入社會的大學生心理普遍存在困惑,那就是學完書本上的知識、技術,卻很難有一個去鍛煉實踐考察自己技術能力的機會,沒有一個適合的崗位。招聘會上提供的崗位尤其是技術型崗位,招聘企業出於自身利益考慮,不願意給沒有經驗的畢業生提供,因此這些技術『生手』在求職時遇到供需不對稱,容易造成求職心理困惑。
根據劉兵的分析,本次大型招聘會大學生意向性簽約率有所提高,但大項目企業被用人現狀所困擾,技術型人纔的招聘情況不是十分理想。他建議,技術型用工企業不應該被眼前的利益所左右,非要招聘成手,應適當招聘一些有能力有知識的大學生作為培養對象,這樣企業纔能夠有發展後勁。『有些用工企業在招聘會上適當降低門檻,招聘到一些人纔,不少企業也嘗到了甜頭,我相信在以後的招聘會上,企業都會學著降低門檻,以便招到人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