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3月16日訊 幾天前,家住道裡區安化街127號的獨居殘疾人鮑立生上廁所時不慎摔倒傷了腳,鄰居江德昆知道後每天都到他家,攙扶他上廁所大小便。每次到鮑立生家,江德昆都會熟練地挪開房門前一塊磚頭進屋。14年來,江德昆來鮑立生家已無數次了,每次進門他都要重復這個動作。
鄰居讓獨居殘疾人建立起『活著』的信心
鮑立生今年60歲。6歲時,他因小兒麻痺後遺癥導致一級肢殘,他的父母因無法面對一個一輩子都需要他人照顧的殘疾孩子而整天爭吵,最後離異並分別去了外地。鮑立生從此便和年邁的姥姥、姥爺一起生活。
雖然行動不便,但鮑立生從十幾歲起就學會了做飯、乾家務,漸漸地,能夠照顧年邁的姥姥、姥爺了。1996年,姥姥、姥爺相繼因病去世,鮑立生也因頸椎病、脊椎病、風濕病等多種病癥並發癱瘓在床。
想到自己從此要靠別人照顧,鮑立生絕望地服藥輕生,幸虧鄰居們及時發現把他送到醫院搶救。鄰居們留下一句讓他不忍再輕生的話:『你失去親人不要緊,我們這些鄰居從此就是你的親人!』從那時起,眾多鄰居承擔起了照顧鮑立生的責任。
一日三餐,有人送家中;起居衛生,有人全負責
安吉社區的工作人員換了好幾茬兒,可他們始終輪流每天給鮑立生送飯。鄰居張明田每天為鮑立生做好早飯送來;鄰居楊大姐經常在中午給他送飯,平時,只要是家裡做了什麼好吃的,她都想著給鮑立生送去一碗。
江德昆是鮑立生的『專用理發師』,自從鮑立生癱瘓在床,他除了平時幫他家收拾衛生外,每個月月初都准時前來幫他理發———14年來,沒有間斷過一次。
李亞彬經常去鮑家幫助洗洗涮涮,幫助他翻身、按摩。每天一下班,李亞彬連自己家都不回,總是先到鮑立生家看看;鄰居魏春濱、陳春江幾乎每天都去鮑立生家一次,幫他換洗衣服、照顧他大小便;每逢年節,鄰居們更是相約到鮑家幫助打掃衛生,購置好所需的節日用品後纔去忙自己家的事。
鄰裡關愛:14載『不鎖門』詮釋世間真情
14年來,照顧鮑立生的人數不清。只要他生病了,安吉社區主任張玉琴就為他找來醫生並送來藥物;每到過年,社區黨員們就為他送來親手包的凍餃子;地段醫生定期上門為他看病、送藥;理工大學的大學生志願者們得知他的情況後,年年定期前來照顧他……
因每天進進出出的人太多,鮑立生癱瘓在床又不能下地開門,每次鄰居們走時都不把門鎖上,以便下一個來照顧他的人能進來。怕房門被風刮開,鄰居們在鮑立生的家門口放上一塊磚頭,只要將磚頭挪開,就能打開他家的房門。
走進鮑立生的家,屋內整潔乾淨,讓人難以相信這是一個獨居殘疾人的家;看到神清氣爽、發型利落、穿著整潔的鮑立生,你很難看出他是一個因多種病癥並發而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
目前,在鄰居們的精心照顧下,曾經一度癱瘓在床的鮑立生已能坐起來,身體狀況好時,他還能站起來走幾步,曾為鮑立生看過病的醫生都說這是奇跡。
自強不息:力所能及回報社會關愛
面對無數好心人的幫助,鮑立生選擇用自強自立來回報他們。最初幾年,他身體狀況好一些時,曾義務為鄰居們制作大提琴20多把、小提琴10多把。後來,因他行動不便,再制作提琴十分不易,他就把手藝傳授給了他的鄰居。
多年來,通過看書、上網,他還學會了給電腦裝程序、刻光碟等技術,鄰居們無論誰家電腦壞了,只要找到他,他都義務幫助修理。
最讓鮑立生高興的是,幾天前他過60歲生日時,社區人員和鄰居們還為他送來一個生日蛋糕。當生日蠟燭點燃時,鮑立生激動得淚流滿面,他感慨地說:『作為一名生活不能自理的殘疾人,我從沒想過日子會過得這麼好,是愛心鼓舞我樂觀地度過了每一個艱難的日子,讓我獨居的生活從未孤獨過,我的世界充滿了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