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新聞網訊 近日,記者在走訪黑龍江省部分城鄉結合部和鄉鎮的食品銷售市場時發現,這些地方存在著諸多的食品安全問題,一些地方的集貿市場和食品批發市場甚至成了『問題食品』的集散地。更令人擔懮的是,一些不安全食品已被農民習慣地接受了。
城鄉結合部:食品『裸』賣成常態
哈爾濱市呼蘭利民開發區的農貿大集每周四開放,這一天,警官路上擠滿了各種小商小販,叫賣聲絡繹不絕。記者在走訪這個市場時發現,這裡出售的食品多是商販自制,沒有包裝、沒有生產日期和保質期的食品,隨處可見。
記者在一位銷售蛋糕和餅乾的攤位前看到,直接入口的食品裝在敞口紙箱裡,箱子上面沒有任何遮蓋,路上刮起的塵土落到了食品上,餅乾上有一層灰塵。緊挨著餅乾店的是『特效蟑螂藥』的攤位,藥味和餅乾的氣味混在一起。餅乾店業戶告訴記者,自己一直在這個集市上賣自制的食品,因為價格便宜,周圍趕集的農民買得挺多的,每次大集都賣出十幾斤。
一位女攤販買的是散裝果脯,紅紅綠綠的果脯放在敞口的塑料袋子裡。記者詢問這些食品是否來自正規廠家,這位女士說:『別管我在哪進的貨,反正這兒的食雜店都從我這裡進貨,我這兒成本低,賣的也比商店便宜。』
記者了解到,來這裡趕集的多是周邊的農民。對於食品安全問題,很多農民都很漠然,甚至認為,不乾不淨,吃了沒病。家住秦家屯的王大爺每逢大集都要出來轉轉:『一到禮拜四,我就帶著小孫子來湊熱鬧,買點零食。也沒吃出問題來,就算有問題也得認倒霉了。』
隨後記者又走訪了黎明大市場、民主鄉供銷社等位於城鄉結合部的食品市場,發現上述問題普遍存在。
縣鄉市場:『三無』充斥環境髒亂
而在一些離城市較偏遠的鄉鎮,食品衛生問題同城鄉結合部一樣令人擔懮。
記者在樺南縣一個鎮的學校食雜店內看到,有些小食品的外包裝粗糙,沒有出產標志。記者隨意拿起一個塑料小瓶,瓶內裝的是粉紅色液體,包裝上無廠家、無生產日期、無保質期,店主說,這種小食品是喝的,0.5元一個,很受孩子們歡迎。在這個不大的商店中,銷售給農村娃的食品多是『三無』產品。樺南縣齊心村的一位村民說,自己的孩子經常在學校附近買吃的,有的時候就吃壞了肚子。
一進通河縣一個室內農貿市場,混濁的氣味撲面而來,隨處可見業戶堆放在攤床下的垃圾。在肉類和熟肉制品攤床前,記者看到,有些業戶將生肉和熟肉混放在一起,熟肉制品上面沒有任何遮蓋,業戶在賣給購物者熟食時,直接用手抓。有些熟食乾脆就被業戶放在離地只有十幾厘米高的攤床上,不進行任何遮擋。一只白色小狗,在各個攤床下覓食,舔著攤位下面的豬頭肉。
在這個農貿市場的盡頭,集聚了七八十位老人,他們分成兩排,打著撲克,痰跡也遍布在這些老人周圍。
一位通河縣居民告訴記者,這個市場的衛生狀況一直是這樣,因為這裡的市場少,沒有辦法,即使衛生條件差,人們也到這裡來買食品。『我們希望有關部門能管一管這裡的衛生,讓人們不再為食品衛生擔懮。』
食品『裸』賣。
生熟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