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18日訊 (記者 顧碩)現已進入春季,住宅裝修逐漸多了起來,在裝修中一些裝修商或工人利用預算設置一些陷阱,以獲取更高的利潤。從以往消費者投訴的案例來看,在家庭裝修過程中,裝修商或工人利用裝修預算給消費者設置陷阱。今天,黑龍江省消費者協會通過本網提醒廣大消費者注意——警惕裝修預算中的九大陷阱。
——化整為零。一些裝修公司把一個報價項目分為多個單項來報價,如,將牆漆工程分成底漆、面漆等小項,每一小項看上去價格都不高,但加起來卻高出『一大截』。
——大數小報。工程預算中另一個最大的陷井是把本來數量很大的項目故意報少數量,這樣就會馬上把報價總價壓下去,使預算表看上去十分具有競爭力。當然,對於預算而言是沒法保證完全沒有誤差的,但誤差會是一個相對接近的數字。但人為地報少數量,則可以報減很多。一般這種做法還會結合其他的作弊手法一起使用。
——該報不報。在預算中故意漏掉一些裝修必有的固定項目,如改擴門時,必須做的砸牆項目;做地熱時,必須做的原暖氣拆裝工程等。由於預算事先不做,施工時又不得不進行,裝修公司就達到了『坐地加價』的目的。
——故意亂報。故意把一些已經淘汰的工藝或做法寫進預算中,業主不接受,必然要提出修改,一旦修改,裝修公司就要『坐地加價』。
——重復計算。做預算時,故意混淆計量單位,把一些項目的算法改為不常規的算法,掩蓋重復計算的真相,致使結算時總價成倍增加。如計算牆面涂料面積時,將要拆除的和改其他裝飾的牆面一並計算,重復計算總價;例如改電項目按米算,本來是合理的,結果結算時這個米是按電線的長度,而不是按管的米數計算的。一根管裡面可是至少有三根線的,這樣就翻了三倍了。
——不標明細。裝修工藝比較復雜,采用何種工藝又與主材相關,主材明確後,工藝纔能真正確定。有的裝修公司在報價中故意突出工藝做法,卻把主材模糊化,而實際施工中纔提出主材選擇方案,從而達到另選工藝,提高裝修價款的目的。
——籠統報價。多發生在簡單家裝工程中,故意籠統報個價,而在實際裝修中,卻派生出多個"不在報價內"的計價項目,令消費者大花冤枉錢。 ——工藝修正。現在很多裝修公司都是接了活後,再轉包給工人的。所以在做法上,裝修公司先把工藝寫出來,再吹虛一番如何如何得了,在施工時,工人就會『好意』地告訴業主,這個不行,那個不行,一般我們都是用什麼什麼做法的,這樣做更好。然後還假腥腥地說改做法不加收你的錢,其實上就是改為更省錢省工的做法了,但業主可能信以真,對其感恩戴德。
——掩人耳目。一般業主都喜歡貨比三家,所以施工方在報價時,就把一些常見的,容易比較的項目報得極低極低,然後通過其他辦法再在比較難比較的項目上面把錢撈回來。特別是不少公司是禁止業主在簽約前把預算表拿回家研究的,所以業主一般只能記著幾樣常見項目的報價,很少能把整個預算表記下來比較的。同第一招一樣,業主也會認為更『實惠』。
針對上述情況,黑龍江省消費者協會認為,消費者在裝修時應邀請專業或有裝修經驗的人士協助審核預算表,要與裝修公司簽訂"在不增加預算的情況下,保證預算效果完全實現"的書面合同內容。如果工程的實際用料遠遠高出裝修公司開出的預算單,裝修公司如果不能證明增加的用料和費用是因工程量和不可預見的因素所引起的,消費者可拒絕支付。要按照上述提示的各種情況與裝修公司做法對號入座,同時要求裝修公司簽訂書面保證。要將所有工程量對照圖紙以及現場實際情況重新親自計算。必要時,可以請高手幫忙。按照規定,合同簽定後,單價是無法變動的,而工程量卻是可以按照實際計算的。重點計算乳膠漆面積、踢腳線長度、瓷磚的鋪設面積、吊頂的面積等等。在支付工程款的時候,要注意講究適當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