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中俄原油管道穿越界江主要工程完工
2010-03-19 08:12:20 來源:新華網  作者:范迎春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3月16日,施工人員在中俄原油管道穿越界江工程施工現場的泥漿池旁工作,圖片左下方的孔道即穿越黑龍江主孔道。

    新華網哈爾濱3月18日電 題:中俄原油管道穿越界江主要工程完工    

    中方建築施工官員17日對新華社記者說,中俄原油管道穿越界江——黑龍江的主要工程已經完工。    

    中國石油集團公司管道局第三工程處處長李長纔表示,中俄原油管道穿越黑龍江的鑽孔及四次擴孔工程已經完成。鑽孔和四次擴孔工程共歷時6個多月。    

    盡管已是3月中旬,但黑龍江畔依然寒風刺骨、滴水成冰。這裡是中俄原油管道穿越黑龍江工程的建設最前沿。    

    李長纔說,下一步的施工任務是,把預先焊接好的金屬管道沿著江底的孔道回拖,從而把界江兩岸的輸油管道連接起來。    

    他表示,相對於復雜的鑽孔和擴孔施工而言,預計月底進行的回拖工作將『很輕松』,僅需一兩天時間就能完成。    

    『穿越黑龍江』被稱為中俄原油管道建設的『咽喉工程』,也是施工難度最大的工程。穿越工程采用定向鑽工藝和對穿技術在兩岸同時施工,由中俄雙方專家共同進行的工程設計和論證耗時2年之久。    

    在可供選擇的盾構(開掘小型隧道)、大開挖和定向鑽工藝等作業方案中,中國石油集團公司管道局力主並最終決定采用成本最低、工期最短的定向鑽工藝。曾持反對意見的俄羅斯專家認為這是『世界上最大膽的工程』。    


    盡管中國石油集團公司管道局曾成功實施黃河、長江、淮河、錢塘江、珠江、尼羅河等大型河流和山體的穿越任務,但是在穿越黑龍江過程中還是遇到了很多始料未及的困難。    

    『由於涉及卵石層、岩石層、交互層等不同地質段,局部塌方、大塊岩石掉落的情況時有發生。』李長纔說。    

    自2009年9月1日破土動工以來,穿越工程還遭遇了黑龍江畔近些年來最為寒冷的一個冬季,氣溫經常在-40℃以下。    

    『惡劣的氣候條件,也為施工增加了不小的難度,但總體說工程進展較為順利,符合進度設計要求,』李長纔說,『到今年6月30日全部完成穿越工程沒有任何問題。』    

    中俄原油管道穿越黑龍江部分的總長度為1090米,最深處距江面約50米。管道分為主道和備用道兩條,平行間隔25米。擴孔後孔徑1.1米,在地層松軟、易造成塌方的卵石地帶,敷設了孔徑1.2米的套管。    

    作為未來中國油氣進口東北方向的一條戰略要道,中俄原油管道北起俄羅斯斯科沃羅季諾市,南至中國大慶市,其中俄羅斯境內長約70公裡,中國境內長約900多公裡,設計年輸送原油能力1500萬噸。    

    為了確保穿越黑龍江『咽喉工程』的順利進行,中俄兩國政府批准設立了項目建設封閉區和各自的專用臨時口岸,為人員、設備和材料進出境實施『全天候』服務。    

    中俄原油管道俄羅斯段已先於中國漠河??大慶線和穿越黑龍江工程在2009年4月末開工建設。而中國境內的管道建設工程去年5月以來分15個標段陸續開工,沿線穿越11條大中型河流、15處鐵路和26處2級及2級以上公路,截至目前,各項工程建設進展順利。     

    據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齊振林介紹,中俄原油管道境內使用L450級優質鋼材,管道口徑813毫米。     

    另外,在距離穿越黑龍江施工現場數公裡的漠河縣興安鎮漠大線首站,為進口原油中轉和加壓的6座大型油罐主體也已建設完畢。    

    按照計劃,中俄原油管道將於今年建成並投入使用。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