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黑河3月19日訊 如何購買和使用化肥化肥是農民最重要的生產資料,據統計,在農業生產成本中,化肥施用成本約佔40%以上,因此正確選購化肥對農民搞好生產、提高經濟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由於一些農民文化素質低、購肥知識貧乏,市農技推廣站站長、農技推廣研究員陳樹文對記者說,現在不少農民在選購化肥時存在種種誤區,眼下春耕在即,若不能及時走出這些誤區,不能正確地選肥用肥,就會耽誤一年的收成。
陳樹文每年都有幾個月時間深入到農村搞科技推廣。他發現,農村一些農用肥經銷商所經銷的化肥價格便宜,質量較差的劣質肥多,價格較高但質量好的優質肥少,究其原因,劣質肥利潤空間大,且賣得快;相反,優質肥買得慢,利潤小。可見,有為數不少的農民在購肥時專揀最便宜的買,在購買力相對較低的偏遠山區尤為常見。俗話說:『買的沒有賣的精』,購買便宜貨表面上看起來花錢不多,可上了劣質肥糧食不增產還有可能減產,裡外裡加起來,可就虧大了。
有些農民並不知道如何正確判別化肥的真假及優劣,便簡單地根據產品外觀及外包裝來判定產品,誤認為外觀漂亮或外包裝好看的產品就是好產品,結果給那些不在產品內在質量上下功夫專在外觀上下功夫的不法廠家以可乘之機。實際上購買化肥就是購買它的有效成分,外觀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還是產品的內在質量,否則產品內在質量不好光外觀漂亮又有什麼用呢?與其相反,農村還有一些富裕起來的農民,科學種田的知識卻不甚豐富,只認准一分錢一分貨,購買化肥時總是挑最貴的買,實際上完全沒有必要這樣。因為施肥的一個最基本原則就是要與土壤狀況及作物需肥狀況相結合,如果土地本身就很肥沃或者該種農作物本身需肥量就不大,這時候給它施用太好的肥料簡直就是浪費。
陳樹文專家建議,購買化肥還應認名牌,買優質。最好到國家指定的定點單位購買化肥,即各級農資公司、化肥生產廠家和農業『三站』,不要到個人或其他非正規銷售網點購買。一旦出現化肥質量問題,要及時向各級技術監督部門和工商管理部門投訴。對於一些自己不能判斷真假的肥料,可送有關質量檢驗部門檢驗。
在化肥的使用上,陳樹文專家建議:減少種肥,增加葉面肥。由於種肥利用率低,只有25%,因此減少30%種肥的用量也不會導致減產。施用二至三遍優質葉面肥可增產。減少大元素肥,增加微肥。陳樹文專家說,這些年,我市農民氮磷鉀這些大元素肥使用得多,土壤中缺少中微量元素,因此,建議大豆要增加硫肥、硼肥、鉬肥;玉米上增加鋅的使用;水稻上增加硅肥,中微肥使用後增產效果會很明顯。大豆種肥要減少使用復合肥,增加鉀肥,他還建議使用如下配方:每公頃土地使用硫酸二氫鉀1.5公斤、尿素5公斤、米醋1.5公斤(可自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