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專家:性格可能引發癌癥 女性癌癥患者抑郁多
2010-03-21 10:56:48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馬曉雪 周雪莉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3月21日訊 2010年世界癌癥日的主題是:『癌癥同樣可以預防』。如何預防?對此,腫瘤專家告誡:生活習慣和癌癥性格是癌癥的兩大隱患。相對於生活習慣致癌,『癌癥性格』更容易被忽視。

  在乳腺癌、甲狀腺癌、胃癌等癌癥的臨床實踐中發現,個性內向、心理矛盾、壓抑情緒、抑郁的性格特征病人十分多見。其中,在女性患者身上更是尤為突出———

  女性癌癥患者抑郁多

  30歲的晴雨(化名)剛剛被診斷為乳腺癌,全家人陷入悲痛之中。幾天後,著實不解的父親找到了醫生,探討女兒怎麼會患上癌癥。醫生仔細了解了他們的家族病史、平時的生活習慣和晴雨平時的性格、表現。晴雨從小體質就很好,在學校一直是游泳健將,家族也沒發現癌癥病史,而且其父是一個對生活十分認真的人,基本上家裡沒有不良的生活習慣。只是晴雨性格比較內向,很少向人透露心事。大學畢業後她在一家企業做財務工作,工作壓力很大,而且精神壓力特別大,有時候家人想和她嘮嘮,她都婉拒說:『沒事,我自己的事自己處理。』有幾次,晴雨因為和單位領導在賬目問題上發生重大分歧,也都只是自己扛著。這些都是事後父母聽她的同事透露的。對此,醫生分析:癌癥是由多種因素長期綜合作用而引起的,絕非單一因素所致。除了肌體上的一些因素以外,不良心理因素很可能是其中主要因素之一。

  人體神經系統的內分泌系統和免疫系統共用一套信號,一旦受到不良情緒的乾擾,就有可能導致神經內分泌活動紊亂,器官功能活動失調,並使機體免疫能力降低,進而影響免疫系統識別和消滅癌細胞的監視作用

  『癌癥性格』易降低免疫力

  采訪中,不少腫瘤專家介紹:在很多腫瘤病人身上都可以發現這些被稱做『癌癥性格』的致病因素,如:孤僻、抑郁、多疑、好生悶氣、沈默寡言、狹隘嫉妒、易躁易怒、忍耐力差等不良情緒,這些都是癌細胞產生和發展最有效的媒介。比如抑郁生悶氣,並常常帶氣吃飯,患胃癌的幾率較高;長期處於失望自卑中的女性,患宮頸癌幾率較高;常常強忍怒火,則患乳腺癌幾率較高。

  許多臨床病例顯示,一些癌癥患者病前大多經歷了親人故去、失戀、離婚、失業、降職或天災人禍等重大生活變故,這些生活重大事件加之負性情緒極易形成『癌癥性格』。

  目前,一些研究人員將『癌癥性格』的具體表現概括為:性格內向,表面上逆來順受、毫無怨言,內心卻怨氣衝天、痛苦掙紮,有精神創傷史;情緒抑郁,好生悶氣,但不愛宣泄;生活中一件極小的事便可使其焦慮不安,心情總處於緊張狀態;表面上處處以犧牲自己來為別人打算,但內心卻又極不情願;遇到困難,開始時不盡力去克服,拖到最後又要做困獸之斗;害怕競爭、逃避現實,企圖以姑息的方法來達到虛假的心理平衡等等。

  雖然性格與癌癥的關系一直在醫學界存在爭議,但近來仍有一些專家堅定地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他們介紹:每個人都可能攜帶腫瘤細胞,當自身免疫力低下的時候,腫瘤細胞就可能發生突變。樂觀的精神、良好的情緒、積極的心理狀態能增強大腦皮層的功能和整個神經的張力,進而能通過植物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神經遞質等中介物質分泌皮質激素、腦啡?等。

  人體的免疫功能可使抗腫瘤細胞增殖,而精神因素就是通過對免疫功能的影響而使腫瘤發生、發展受到抑制的。健康人體內正常細胞也可能突變並形成癌細胞,而免疫系統像忠於職守的哨兵,時刻監測人體的各個部位,一旦發現癌變苗頭,便迅速聚集『各路人馬』圍殲。它還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具有抗癌作用的T淋巴細胞、巨噬細胞、腫瘤殺傷細胞的『積極性』,使原先『懶散』或『麻木不仁』的細胞恢復功能,圍剿或殺滅癌細胞。而長期處於不良情緒狀態者,其免疫功能常常受限制,通過心理—神經—內分泌—免疫軸的作用,可促進轉移腫瘤細胞發展,導致患者加速死亡。

  中國抗癌協會曾對106名抗癌明星做過詳細的調查,結果發現他們都具有以下特點:接受過完整的正規治療,具有樂觀的精神,具有一個良好的小環境,如家庭和睦,領導、同事都非常關心等等———

  癌癥性格並不都是天生

  長期從事心理和健康管理諮詢的省中醫藥大學人文學院教授王宇指出:我國中醫病因早有『外感六淫、內傷七情,情志為病』的認識。她分析:癌癥的真正病因雖然至今仍是眾說紛紜,但是有兩點各國的科學家們認識是一致的:首先,80%以上的癌癥是由外環境因素引起的;其次,癌癥是由多種因素長期綜合作用而引起的,絕非單一因素所致。不良心理因素很可能是其中主要因素之一。心理因素包括的內容很多,在研究其與癌癥的關系時,主要涉及到以下三方面:

  ———個性特征個性是指一個人由於生活環境、教育等背景不同,而長期以來形成的對於事物的固定看法和反應形式。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專家們研究發現:喜歡抑制煩惱、絕望或悲痛情緒等個性者較易患癌癥。

  ———生活事件指人一生中的遭遇,它大致包括:人際關系、學習和工作方面的問題;生活、健康、婚姻、家庭和子女方面的問題;意外事件和童幼年時期的經歷等。經心理學家分析研究後認為,癌癥病人的不平常生活經歷大多數是相同的。

  ———應付能力系指人的心理承受能力,當生活事件發生時,有的人沈著冷靜,而有的人則手忙腳亂;有的人表現堅毅剛強,而有的人則悲觀失望;有的人好鑽牛角尖、自尋煩惱,而有的人則表現通情達理,寬宏大量。這些截然不同的反應,實際上對機體免疫功能產生著完全不同的影響。

  可見,心理因素良好與否對癌癥病人治療、康復和預後有著重要的影響。

  忍耐、謙讓、寬容、依順,為取悅他人或怕得罪人而放棄自己的需求,過度壓抑自己的情緒,負性情緒體驗過多。這些常常因為無力應付生活壓力而感到絕望和孤立無援的人,其癌癥發生幾率可高出常人的3倍———

  要學會清理『情緒垃圾』

  在心理學上早有針對癌癥行為模式的概念和分析。據復旦大學心理學教授曹高舉介紹:C型行為模式即癌癥行為模式。C型行為模式表現為因不善於宣泄和表達嚴重的焦慮、抑郁而過分壓制自己的負性情緒,尤其是竭力壓制原本應該宣泄的憤怒情緒。與此相應的是一系列退縮的表現,如屈從於權勢,過分的自我克制,好忍聲吞氣,過分忍耐,回避矛盾,姑息遷就,壓抑痛苦,往往是眼淚往肚子裡咽。

  曹教授指出:『中國人當中具有比較典型的C型人格特征的是一些帶有較強傳統意識的中年人。他們常常為了面子而強調家丑不可外揚,同時家庭觀念又特別強,所以只要子女「不成器」,就會整天處於一種負性情緒體驗中,不僅不釋放這種負性情緒反而拼命地壓抑與忍耐。中國女性這個特點比較明顯,很多乳腺癌病人是屬於這種性格。』

  對此,他提醒:C型性格的人首先應多交朋友,開闊心境,遇事及時向朋友傾吐,多參加集體文體活動等;其次,關心自己的同時更關心別人,在別人感到你是有用時,你就會體味自身價值,增強信心;再次,要學會認識自己的長處和短處,要克服回避矛盾和過分忍耐的缺點。要學會清理『情緒垃圾』,以達觀的態度對待煩惱和不幸,讓自己從不良情緒中解脫出來。

  每個人都需要建立一個社會支持系統,有兩三個可以讓你傾訴的好友或家人;追求完美的人,要學會欣賞自己,寬容別人,把標准降低;容易消極的人應該學會得失的轉換。要注意調整情緒的『高壓鍋』,氣壓高時要學會放氣,最簡單的就是做做深呼吸、到空曠的地方大喊幾聲,也可向專業的心理諮詢師求教。總之,一定要找到適合自己發泄不良情緒的管道,及時將『情緒垃圾』清除出去。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