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新聞網訊 據統計,今年全國610萬應屆高校畢業生要找工作,2007年和2008年畢業的大學生分別還有100萬人和150萬人沒有找到工作。加在一起,約860萬畢業生躋身就業洪流。
家有畢業生,不僅僅是學生個人的問題,也牽扯到一個個家庭。此時此刻,學生們都在做什麼?他們怎麼看待就業的問題?近日,記者走進校園,來到畢業生身邊,傾聽他們的想法。
去不去基層就業有話說
11日9時,記者來到了哈爾濱醫科大學。同學們在得知記者采訪的題目是畢業後他們是否會選擇到基層、回家鄉工作時,都爭先恐後地敞開心扉:『鄉村醫療條件差,設備不齊全,我們苦苦學了5年醫,付出比其他大學生都多的時間和精力,就是想到好一點兒的醫院,多接觸一些疑難雜癥提昇自己的醫技。如果放下身段到基層醫院,我們可能會遇到一個月也沒有一個手術,別說提昇醫技,就連我們書本上學的知識也漸漸忘了,那樣的話我們等於扼殺了自己的青春。』哈爾濱醫科大學小李這樣看待到基層工作。
哈醫大07級遺傳醫學專業碩士生李靜告訴記者,基層和城市待遇不一樣,到下面去,讀了這麼多年書,不太劃算,從發展角度來說,晉職稱沒有機會。我們學這個專業,將來都想搞科研,到基層也沒什麼研究的,下去不等於荒廢生命嗎?
黑龍江大學中文系周江月說:『我家是綏棱縣的,我的父母就希望我走出綏棱縣,到大城市,比如說哈爾濱、沈陽,這樣我的下一代就會在大地方落地生根。很多人說大學生眼高手低,我認為不對。我家是農村的,上大學就是想用知識改變命運,結果你要我們去當工人、當服務員、當打字員,我們當然不願意,畢竟有個教育成本的問題。另一方面,許多用人單位招聘時,碩士、博士首當其選,對本科和大專學歷的人纔根本不屑一顧。這種唯學歷式的招聘,不但用人單位未必能選到自己真正需要的人纔,客觀上也造成了全社會的就業難。』
哈醫大學生處副處長劉進表示,讓畢業生到基層去工作可以,但是一定要有政策保障,讓下去的學生可以回來,因為醫學是一門實踐科學,必須接受前沿技術,積累經驗,而基層患者少、技術水平有限是個不爭的事實。讓學了5年的醫學生『紮根基層』是不現實的,家長不能接受,學生根本也不會去。讓醫學院校的學生創業更是不切實際的,現在人們有病都首先選擇大醫院,找知名專家,誰會去新手那裡看病呢?
高校應靈活調整專業設置
黑龍江大學郝大偉同學告訴記者,就業難,一方面有市場的因素,另一方面也有高校專業設置的因素。很多專業是為了好招生,冷專業不設置,都跟著趨勢設置熱門專業,導致當年的冷門專業到畢業時由於人少變成了熱門專業,當年報熱門專業的學生都面臨著無處就業的尷尬境地,『我當年就報的中文專業,現在面臨畢業發現所有的人都會寫材料,我的就業競爭壓力就比別人大。』
哈醫大學生處副處長劉進說,我們學校開設的醫學法學專業學生畢業時就面臨用人單位不聘用的問題。因為醫學法學專業的學生醫學方面不是學的很透徹,法律方面還沒有法律專業的學生學得精,所以用人單位就直接聘請資深的法律顧問或有經驗的律師。大學畢業生是高校產出的最終『產品』,畢業生的質量關系到學校的社會聲譽和生源,也影響著在校學生的學習動力與學習情緒,因此學校要適時地調整專業結構,加強基礎學科、應用學科的建設,不斷更新教學內容,重視教學方式的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出高素質的畢業生;同時還要根據市場需求,開設新專業,靈活地調整專業設置。
高校招聘會能不能不走過場
12日10時,這個時間本應該寢室空無一人,學生們走在找工作的路上,但是現在黑龍江大學的女寢室裡的學生們都按兵不動。小王告訴記者,雖然許多同學現在還沒有確定工作去向,但是她們對參加招聘會找工作並不積極。寧願上網,也不願意去招聘。『太多企業走過場,每個招聘會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你說他們需要那麼多人纔嗎?』
來學校招聘的單位是好的單位少,不好的單位學生不願去。『我想當老師,好學校用人標准高,他們希望要211、985等重點高校畢業的學生。我們學校並不在這個標准之列,再加上要求工作經驗,我們就更不在招聘要求之列了。』小王接著說,『學校的招聘會看似很熱鬧,需要人的崗位很多,但相對來說求職的人也很多。而且招聘老師的好學校根本就不會出現在招聘會上,所以到現在為止,我們很多人仍持觀望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