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22日訊 春節前後的這幾個月,本是大豆加工企業傳統的產銷旺季,但現在,黑龍江省的大豆加工企業卻大部分關門停產,70多家規模以上的大豆加工企業,全部停止收購大豆。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日前,記者在黑龍江進行了實地調查。
補貼不及虧損 豆企放棄收豆
按理說,春節前後的幾個月本來應該是大豆收購的旺季,但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一家大型的大豆加工企業的收糧現場,該企業的管理人員告訴記者,往年市場行情好的時候,來送大豆的車從收購現場一直排出一兩公裡遠,可現在這裡卻是冷冷清清。
在哈爾濱市這家大型的大豆加工企業記者看到,廠門口醒目的位置貼出了停收大豆的通知,往年這個時候需要加班加點的車間生產線,現在也已經全部停產,閑下來的工人們都在院裡掃雪。記者隨後又走訪了哈爾濱市另外幾家規模以上的大豆加工企業,都是同樣的狀況。
黑龍江大豆加工企業負責人對記者說:『現在進口大豆和國產大豆之間的價差過大,目前進口大豆到港的價格是每噸3300-3400元左右,而國產大豆規定的最低保護價是每噸3740元。價格和進口大豆成本相差400元/每噸,雖然按照國家的政策,大豆加工企業能享受每噸160元的補貼,但仍然彌補不了差價,企業每加工一噸大豆,就要虧損200多元。』據黑龍江省大豆協會的統計,目前黑龍江省70多加規模以上的大豆加工企業絕大多數已經停產,並已全部停止收購大豆。
大豆賣價不理想 部分豆農欲轉產
大豆價格高,補貼少,生產得越多賠錢就越多,這是黑龍江大豆加工企業停產的主要原因。按理說,企業嫌大豆價格高,豆農應該高興。可是記者在黑龍江調查時,卻發現豆農也不滿意。
記者在黑龍江省黑河市愛輝區小烏斯力村村民范樹青家的倉房前看到,本來這個季節應該是農民備春耕的時候,倉房內堆放的應該是種子、化肥等農資用品,不過,今年范樹青家的倉房內,卻被去年收獲的大豆堆得滿滿當當。當記者詢問剩下這麼多大豆為什麼不賣時,范樹青表示,已經賣了一部分,但賣價實在太低,『想等價格稍微高點時再賣。』范樹青告訴記者,今年黑河地區個人收購大豆每市斤在1.70元到1.80元,因為2009年黑河市氣溫偏低,大豆產量偏低,再加上農資用品不同程度漲價,今年大豆種植成本整體偏高,這樣算下來,即便按照國家保護價賣,一畝大豆也賺不了多少錢。
『一?地按1塊8算就是3600元,去成本2000元,能剩1500塊錢。』范樹青說,如果種植玉米、水稻,或是其他經濟作物,收益就要比大豆好得多。隨後記者從國家統計局黑龍江調查總隊得到數據:2008——2009年度,黑龍江省農戶種植水稻每畝效益438.19元;種植玉米每畝效益304.11元;而種植大豆每畝效益僅為166.87元,這讓許多豆農們產生了少種大豆的想法。該村村民遲月林對記者說:『今年打算改改,種黃豆多了也不掙錢,准備多種點經濟作物。』而據黑龍江大豆協會的統計,近幾年,整個黑龍江省的大豆產量也有逐年減少的趨勢。
黑龍江省大豆協會副秘書長趙強表示,黑龍江省2004年大豆產量最高1000萬噸,2008年產量800萬噸,2009年產量600萬噸,是下滑的趨勢。
進口量價齊昇 國產大豆告急
記者從哈爾濱海關處獲悉,今年前兩個月黑龍江省從美國進口大豆30萬噸,比起年同期增長11.6%,價值1.3億美元,增長18.9%,進口大豆平均價格為每噸444.5美元,增長6.6%。
省農委農情調查情況顯示,今年黑龍江省大豆種植面積將在2009年減少20%的基礎上再次減少,預計下降到6500萬畝,減少560萬畝。而今年南美大豆在去年減產的基礎上大幅增產已成定局,3到5月南美大豆將大量上市。此外美國農業部報告顯示,2010到2011年度美國大豆播種面積預計為4.6億多萬畝,預計產量可觀。
業內人士表示,南美大豆和美國大豆交替供應,國產大豆在美國、巴西、阿根廷三國大豆輪番圍攻之下,市場行情極為嚴峻。國產大豆種植面積在此時不增反降無疑是雪上加霜,勢必進一步加重危機。目前5到6月船期的南美大豆到港完稅的成本每噸低於3400元,與國產大豆最低收購價每噸差價已突破300元,這使沿海榨油企業加快進口洋豆而黑龍江、吉林等大豆產區壓榨廠也減少收購國產大豆,轉向加工洋豆以維持生存。
編後
請保住國產大豆這顆『獨苗』
從上面的報道當中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豆農還是大豆加工企業,都已陷入大豆困局,豆農種一畝大豆,比種一畝水稻少收入260元,加工企業每加工一噸大豆,就要虧損200元,而且,這還是在國家種一畝大豆補貼63元,加工一噸大豆就補貼160元的情況下,如果沒有這些補貼,進口大豆的低價競爭早就將國產大豆這顆『獨苗』扼殺了。目前的大豆種植和加工,已經到了無以為繼的地步。大豆困局如何破解,我們將在以後的報道中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