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積成山的用來粉碎再利用的廢舊飲料瓶。
東北網3月23日訊 同樣是超市裡銷售的純淨水,有的進貨價格是12元/每件(24瓶),有的卻只有8元,甚至更低。有啥差別?大慶市某水廠負責人馬經理告訴記者:一些水廠回收廢舊塑料瓶後加工再利用,不只瓶裝水的售價低,質量也令人擔懮。
為了摸清舊塑料瓶搖身變成飲品外包裝的『內情』,記者歷時數日,從大慶蹲點,跟蹤到安達,並追訪到哈市……
A跟蹤貨車到安達
3月11日上午,記者跟隨一名推著三輪車的廢品收購者穿梭在大慶市的大街小巷中,直至14時許,纔跟到第一個目的地——東風新村一個廢品收購站,並看著他將車上的廢品賣到該收購站。
B來哈尋找瓶坯源頭
次日上午,記者來到廢品收購站蹲守。不久後,一輛貨車開進廢品收購站,工作人員將裝滿純淨水瓶、飲料瓶等塑料制品的編織袋裝上大貨車。幾分鍾後,貨車駛離收購站。
記者跟蹤貨車來到安達市發展村發展大隊一家粉碎塑料瓶的工廠。遠遠望去,這裡最高的『建築物』,是一座塑料瓶堆成的小山。
進入該廠後,幾名工人在佔地近百平方米的『瓶山』下忙著,他們有的按瓶子的顏色分類,有的則是將已經分類的瓶子拉到廠房。廠房門前,數百個袋子內裝滿了已經分類的回收瓶子和已經粉碎的材料。
這時,一名工人發現了記者。得知記者是前來購買材料時,該工人將記者引入一間小屋中,帶到該廠老板面前。
『你買料乾什麼用?』
『吹礦泉水瓶。』
『要什麼顏色?藍白還是純白?』
『純白,你這裡能做瓶坯子?』
加入工業火鹼的洗滌池。
『我不做瓶坯子(PET原料經過加工後的狀態,由它再經過加工形成純淨水瓶),但是從我這裡取貨的人很多,你說要乾什麼用,我就知道該給你什麼料。』
『來拉料的人都是用來吹瓶的?』記者問。『他們用來打坯子。打坯子和吹瓶不是一個廠子,一般是打好坯子後賣給吹瓶的,但多數水廠都能自己吹瓶。』
隨後,記者走訪了附近的一些廢塑料回購加工點後得知,塑料瓶回收再利用有一定的技術門檻,基本上都集中在哈爾濱市周邊一些地區。而且,在哈爾濱市南勛街的一些商店中就能買到瓶坯子。
15日上午,記者來到哈爾濱市南勛街。一個多小時裡,記者走訪了數十家店鋪,均未打聽到瓶坯子的下落。
就在快要放棄尋找時,記者接洽上一名開塑料加工廠的王老板,並在他的帶領下來到廠房。打開鐵門後,兩名男子警惕地向記者走來。王老板向他們解釋後,對方纔放松下來。
記者看到,在這棟居民樓內,堆滿了蛇皮袋子,兩名女子在一間20平方米大小的房間內,分別操作著一臺機器。在房間的一角,有一個1米見方的容器,裡面放著一些已經打碎了的廢料和一些PET顆粒。王老板說,就這麼一個小車間,每年的生產能力在2000萬—3000萬個,在哈爾濱二三十家類似廠子中,算是比較小的一個。
王老板告訴記者,在加工坯子的過程中,新料和廢料的比例是根據客戶的價格來定的——客戶出價高,就全部用全新的PET顆粒;客戶想便宜一點,就摻加一些廢料;如果客戶還要再便宜,就只好全部用廢料了。『總之一句話:一個價錢一種貨,要啥樣的就給啥樣的。』
當記者問王老板,都是什麼的企業用廢料時,王老板告訴記者,一些正規水廠都要求高一點;一些沒名、沒證的黑水廠,基本上是什麼樣的便宜,就買什麼樣的。
王老板建議記者:哈爾濱的東風鎮是東北地區塑料廢品的集散地,那裡有很多PET瓶粉碎加工廠,可以到哪裡轉轉。
PET顆粒、瓶坯子以及瓶蓋。
C觸目驚心的東鳳鎮
當日中午,記者到達東風鎮。經過多番打探,得知在豐果街附近,有十餘家從事塑料制品回收再加工的工廠,他們先把所回收舊料分類,再賣給不同的廠家,用來制作水瓶、飲料瓶、塑料盆、編織袋、纖維等產品。
16日8時許,記者來到豐果街一家工廠,立即被眼前觸目驚心的情景驚呆了:幾百平方米的廠房和大院內,堆滿了裝滿廢舊水瓶、飲料瓶的編織袋;院子周圍用鐵絲網攔著,防止院內的瓶子散落到外面;廠房後面那扇打開的大門內,不時有塑料瓶滾落出來。
廠房內,機器上的履帶不時將已經分好類的水瓶、飲料瓶傳送到機器之中。瓶子經過粉碎後,通過滑道掉落至清洗的水槽中。水槽中的水已經發黑、發黃,水面上還漂著油花,工作人員拿著笊籬不時攪拌著水中的瓶子碎片。
記者伸手抓了一把水槽內的塑料碎片,發現這些碎片不僅手感比較潤滑,而且散發著一股臭味。『放了工業火鹼,還有一些其他的化工材料。』該廠老板告訴記者。
隨後,記者又來到距離該廠不足200米的另一個工廠。這裡的老板告訴記者,購買他們回收料的人,一部分銷往遼陽,還有一部分供給本地的瓶坯廠。
D工廠依價格下料
3月19日,記者以購買回收料和瓶坯子的名義,聯系了一名在東風鎮賣回收料的浙江老板。他告訴記者,他可以帶著記者去見一個瓶胚子廠商,並囑咐記者:就說每天都需要七八萬只,這樣廠家纔願意接見。
20多分鍾後,記者一行人來到了位於哈爾濱市道外區哈東路的治華包裝制品有限公司。該公司大院鐵門緊鎖,四周圍著近三米高的院牆。敲過門後,還沒見有人開門,一陣劇烈的犬吠聲已經響起。
進屋後,記者看到右側牆壁的架子上,擺放了許多瓶坯子和一些塑料瓶的樣品。
廠商張某問記者:『你是要B料還是A料,還是片料?』
『什麼是A料、B料?』
『A料就是全新的,B料就是二合一的(回收料和PET新料制作而成),片料就是全回收料。』
『全新料多少錢?』
『你要帶票的還是不帶票的?要是不帶票的,1分2厘5。一個瓶坯子18克,就是2毛2分多。』
『那要是二合一的呢?』
『二合一的每個差1厘。』
『大慶還有在你公司買坯子的嗎?』
『不光你一家,好幾家都從我這裡拿貨。』
E『重生』塑料隱患多
根據國家相關標准,食品級容器不能使用回收料作為原料。事實上,目前市面上大量的PET瓶被回收後,還是被加工成了新瓶。
哈爾濱工業大學化工學院副院長孟令輝博士告訴記者,全新的PET是無毒、無味的,且有優良的阻氣、水等性能,被廣泛用於食品包裝領域。
食品級的PET容器之所以要求必須為全新料,是因為無法確保PET材料的瓶子走入市場後,沒有受到污染。尤其是,一些水瓶會被摻雜在垃圾裡面之後再次被撿回回收。
還有,PET廢料二次融化甚至多次融化後,它的物理化學性能會有所改變,高溫會導致PET產生一些有毒物質,有可能會致癌。
另外,經過多次回收的PET材料性能降低,黏合、抗折能力都會下降。為了提高它的穩定性,有些加工廠會往裡添加工業鹽,會攜帶一定的重金屬。水瓶裝入水之後,尤其是長時間存放後,這些有毒物質就會稀釋在水中,從而危害人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