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黑龍江冬春持續低溫多雪 專家:今年可能發生病蟲害
2010-03-25 10:41:32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張桂英 張斯文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新聞網訊 春耕在即,在廣大農民緊鑼密鼓地籌備新一輪的耕作之際,記者走進省植保站,對我省今年主要農作物生物災害的發生趨勢及防治對策進行了專題采訪。

  形勢有害生物偏重發生

  省植保站站長陳繼光開門見山地告訴記者,鑒於去年秋季高溫少雨、冬季持續低溫多雪的氣象特征和今年的氣象預報,綜合全省種植結構調整、栽培管理、病蟲害基數等多方情況,預計今年全省農作物主要病蟲草鼠害總體趨勢為偏重發生。

  專家預測,春季大田苗期病蟲害與地下害蟲、水稻中小育秧棚苗床病害及農田鼠害危害將加重。夏季水稻稻瘟病和馬鈴薯晚疫病在主產區有中等偏重或大流行趨勢,遷飛性害蟲草地螟有中等發生的可能,蝗蟲(亞洲飛蝗)存在局部出現高蟲口密度的危險,玉米螟仍將偏重發生,水稻二化螟、大豆食心蟲、大豆蚜、紅蜘蛛將達中等以上發生程度,大豆和玉米的後期葉部病害危害將繼續上昇。農田草荒也將重於常年。

  分析災害日重原因較多

  據介紹,近年來,我省農作物病蟲草鼠害發生一直呈上昇趨勢。2009年全省農作物病蟲草鼠害總發生面積達4億畝次,是1990年的3.98倍,20年來年均增長近1600萬畝次。災害主要表現為重大病蟲暴發頻率增加、次要害蟲危害上昇,新病蟲不斷增多,農田鼠害持續猖獗,農田難防雜草危害日益嚴重。同時,外來有害生物的侵入和蔓延也呈加速趨勢。

  除了有利於農作物生物災害發生的氣象條件外,農作物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化學農藥長期大量施用,主要糧食作物重迎茬普遍,優質單一品種種植面積不斷增加也成為災害頻發、程度日重的主要因素。

  對策控制預警綜合防控

  針對當前生物災害的發生特點與發展趨勢,專家提出,除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作物病蟲草鼠害防治策略外,還應逐步建立『有害生物持續治理』的長效機制。一方面及時向農戶發布災害預警和最新信息,建立農民田間學校,對農民進行病蟲害防治培訓;另一方面,各級植保部門建立可視化預警控制信息發布平臺,提高生物災害預警控制水平和覆蓋面,並建立專業化防治隊,為農民提供統防統治服務。眼下的當務之急是針對不同作物、不同病蟲害的發生趨勢因地制宜確立綜合防治方案,加強監測預警,增強作物抗逆能力,采取綜合措施,杜絕白籽下地,有效控制地下害蟲和苗期病蟲害確保苗期生長安全。

  近年來,新型藥械在農作物生物災害防治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專家建議推廣使用新型施藥機械,提高防效、減少藥害、降低成本,解決農作物中後期病蟲害噴藥防治難題。同時,農戶在噴藥過程中要遵守作業標准,做到新舊噴頭不能同車使用,清水兌藥,不要重噴、漏噴,噴灑苗後除草劑,作業要在上午10點前或下午4點後,風速應在3級以下。此外,今年國家將對農戶購買新型施藥機械進行補貼,專家提醒,農戶可利用此機會對藥械進行更新換代。

  對於春季棚室蔬菜病蟲害的防控,專家建議采取生態、物理、生物等綠色防控措施,禁止將高毒、長殘留農藥應用在蔬菜上。對發生生理性病害的棚室應加強溫度、水分和肥料的管理,對癥治療。針對不同的病害發生及防治時期合理選擇保護性藥劑或治療性藥劑。

責任編輯: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