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大慶
搜 索
春節後生豬價走低飼料價猛漲 大慶養豬戶損失慘重
2010-03-26 09:36:09 來源:大慶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3月26日訊 春節過後,因生豬價格走低和飼料價格猛漲,大慶市豬糧比已跌破盈虧警戒線,大量養豬戶損失慘重。

  而就在6個月前,我市豬肉價格還曾一度攀高逼近10年最高水平,令低收入家庭『望肉興嘆』。

  豬肉價格,一頭連著養豬戶的錢袋子,一頭連著消費者的菜籃子。豬賤傷農,肉貴傷民。而近年來不斷出現的『豬周期』,讓我們在豬價暴漲暴跌的蹺蹺板上吃盡了苦頭。如何認識『豬周期』並利用反周期調控積極應對,如何為我市養豬戶提供更多市場信息和指導服務,如何引導我市生豬養殖業向健康穩定的方向發展,是個值得好好研究的課題。


  養豬戶養得越多賠得越多

  3月23日清早,春雷牧場養豬場開進來一輛收豬車,飼養員纔師傅熟練地把豬趕上秤後開始仔細記錄斤數。

  『8頭豬,232,241,225……一共是1864斤,每斤4塊錢,一共是7456塊錢,給你7450塊吧。』乘風莊農貿市場的豬販子說道。

  纔師傅掏出電話向老板魏之麟匯報:『今天賣豬又賠了1800塊錢,哪個月都得賣上一百多頭,咱得賠多少錢啊!』

  一頭豬賠掉240元

  『我的養豬場每月出欄120多頭,按目前市場價格,賣一頭豬就要賠掉240元,一個月下來就得賠上近三萬元。』提起現在的豬肉價格,春雷養豬場的總經理魏之麟眉頭深鎖,『現在場裡還能勉強維持運轉,如果這樣的價格再延續一個月,我就必須得宰殺一些能產母豬了,養得越多,賠得就越多啊。』

  魏之麟領著記者在春雷牧場的大型養豬場轉了一圈兒,整齊乾淨的豬場裡,白胖胖的母豬和仔豬大約有上千頭,魏之麟嘆了口氣:別看長得挺好,個個都得賠錢。

  春節期間我市豬肉價格一路下滑,目前市場生豬收購價格已跌至8元/公斤左右。一邊是生豬價格急速下降,一邊卻是飼料價格猛漲。市物價局成本調查隊主任陳紀文表示,目前,我市成豬飼料已從去年年底的1.1元漲至1.5元,而玉米價格則從0.7元漲到1元出頭。受此影響,我市豬糧比已嚴重跌破6?1-5.5?1的盈虧警戒線,達到了5.2:1。

  魏之麟給記者算了這樣一筆賬:從一只仔豬出生到育肥120公斤,要吃掉豬飼料1200元左右,現在生豬收購價每斤4元,一頭豬只能賣到960元,也就是說,賣一頭豬就要賠掉240元,而這還是在豬不生病、質量好的情況下計算的,否則賠得更多。

  『唉,我的豬場全部是自產自繁,這就無法阻止仔豬的繁育,仔豬從出生就開始消耗飼料,現在豬價一直跌,飼料一直漲,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是個頭啊。』魏之麟憑經驗預測,按照前幾年的養豬行情,如果這種現象再持續一兩個月,我市很多養豬戶都會消化不了市場風險,必然大量宰殺母豬,這意味著將來更不好辦。


  去年貴如銀 今年賤如草

  魏之麟告訴記者,自己進入養豬產業已有5年時間,感覺最明顯的就是每次同行們從價高時歡喜養豬,到價跌時忍痛宰豬,幾乎都是一哄而上。這幾輪大起大落中,能預測市場走向、抵御市場風險、不隨市場盲動的養豬戶少之又少。

  2006年,魏之麟剛剛踏入這個領域沒多久,便趕上了豬肉價格改革開放20年來的最低值。『那個時候生意剛啟動,沒有多少周轉資金,真想撂挑子不乾了,可是一看投入那麼多,咬牙借錢也得堅持啊,那一次我就賠了40多萬。』

  魏之麟說,後來國家和政府相繼出臺了扶持生豬生產的政策,到2007年年中,養豬生意纔漸漸有了起色。『可是行情剛好,就出現了很多養殖戶,大規模的、小規模的、不成規模的都蜂擁養豬,豬價慢慢地又掉下來了。去年年初,價格又跌得跟06年那次差不多了,當時我又賠了30多萬。』

  或宰殺母豬或陷入觀望

  『去年年底,1斤毛豬收購價最高時6.7元,現在僅僅三個多月的時間就跌了40%,真沒想到變化這麼快。』魏之麟說,他還能橕一陣子,只盼四月份的行情能有好轉。同行很多規模小、缺乏周轉資金的養豬戶已經開始宰殺母豬,他們已經等不到下一輪的上漲了。

  在目前4元一斤的低價下,一些養豬戶直喊要殺豬不乾了。肇源縣新站鎮的養豬戶周正先在這一次波動中,照舊追漲殺跌,損失慘重。『豬價一直跌,飼料還一直漲,越喂越賠,我是實在挺不過去了,家裡的十來頭豬這兩天就得殺了。』

  雖然豬價跌得慘,但魏之麟還抱著一絲希望准備再挺挺。在上幾輪大風大浪中摸爬滾打過來後,他發現了一個規律:養豬市場越是疲軟就越要養,否則,等行情好起來了,自己沒有豬賣就更慘了。魏之麟說,我們養點豬不容易,不圖賺多大錢,但總盼著市場能穩定些,我們養起豬來也能安心些。

  消費者  餐桌時豐時簡 吃肉亦喜亦懮  趁便宜擠出錢多買點肉

  『後?6.8元』,看到標價,李興國的妻子趕緊掏錢買了兩斤,准備晚上再包頓餃子給孩子解解饞,做全肉餡的。


 

  44歲的下崗職工李興國是我市東風街道的低保戶,身患腦血栓後遺癥多年,全家四口人只能靠低保金和妻子做臨時工維持生計。

  『這兩年我們的低保金每月能有600塊了,加上妻子做臨時工的工錢,一個月將近1500塊錢,雖然不會餓著,可是錢也並不充裕。看到兩個孩子因為營養跟不上長得又瘦又小,心裡就不是滋味,怪自己這身體不爭氣拖累了他們。』李興國告訴記者,去年八九月份豬肉價格高時,他家一個多月沒粘肉腥兒,妻子也去市場看過想買點肉回來,一看肉價都是十幾塊錢一斤,想來想去還是空手回來了。

  『現在豬肉價格便宜,我們就多買點給孩子好好補補,不能讓他們長身體時虧了營養。』李興國說,他和妻子都商量好了,這個月省省別的花銷,擠出錢多買點肉,凍在鄰居的冰櫃裡,就算肉價哪天漲了,孩子饞了照樣能有肉吃。

  現在,像李興國這樣的人還有很多。今年已經60歲的周志珍,靠在新東風廣場門前做點小生意維持一家老小的生活。豬肉價格的回落,令周志珍松了一口氣:『年前一段時間瘦肉賣到12.8元一斤,實在太貴了。每次走到豬肉攤前,總要再三盤算,就算相差一兩塊錢對我們來說也是大事。現在瘦肉降到8塊錢一斤,我感覺挺好的,可就怕哪天價兒又高上去,就受不了了。』

  肉價漲跌緊牽大眾神經

  『我記得也是去年的這個時候,豬肉價格就很低,好像和現在差不多,當時也沒想到價格能變化這麼快啊,後來好像沒過兩個月價就上來了,整個一年肉價基本沒降過。』李興國告訴記者,豬肉價格漲跌對於有錢人來說可能沒有太大影響,但對於他家來說可是個敏感的話題,肉價一漲,吃一頓肉有可能幾頓菜錢沒了,有可能孩子的參考書沒了,有可能愛人一天白乾了。

  東安市場豬肉攤的老板告訴記者,春節前的一段時間,肉價很貴,生意也不好做。自從肉價降了以後,買肉的人多了不少。

  一方面,豬肉是百姓餐桌的主要食品之一,豬肉價格的漲跌一直牽動著每一個低收入家庭的神經。去年7月份以來豬肉價格持續上漲,令不少市民『望肉興嘆』,一些低保戶甚至『與肉隔絕』。眼下,豬肉價格持續下降,老百姓們也願意多買一點,但大家樂中有懮,總擔心『好景不長』。


  另一方面,每次豬肉價格上漲,農產品價格都會出現普漲,豬肉常常被看作CPI的風向標和『帶頭大哥』,當其價格居高不下時,豬肉-CPI-通脹預期……這根敏感鏈條上的各個環節也會隨之動起來。由於最近幾次豬肉價格上漲都帶動了相關食品價格走高,進而使整體物價上行,因此豬肉一漲價就有人擔心會不會誘發通貨膨脹,豬肉價格總能牽動人們的神經。

  市民對漲跌周期很無奈

  『豬肉便宜了好倒是挺好,可是說不准啥時候就突然貴起來了,現在心裡也沒個數啊,總不能貴了一口不吃,便宜了就吃個夠啊。這時漲時跌的,真是沒辦法啊。』李興國向記者吐露了自己的想法。

  采訪中,記者發現,絕大多數市民都對豬肉價格的時漲時跌感到很無奈,希望豬肉價格能維持在一個較低而且平穩的區間,這樣在消費時也不會受到價格很大的影響。

  物價部門

  四年出現兩個『豬周期』

  『豬周期』周而復始

  記者翻閱了大量相關資料,結合我市物價部門幾年來的統計數字,發現四年來大慶已出現兩個『豬周期』:

  2006年6月我市豬肉零售價格最低為每斤4元,達到改革開放20多年來的最低值,當時收購生豬的價格為3.4元,農民見無利可圖,便開始大量宰殺母豬,生豬存欄急劇下降。

  之後,國家先後出臺了多項扶持生豬生產的政策,刺激養殖業恢復發展。2007年5月,我市豬肉價格大幅上漲,平均每斤達到8.08元,環比漲幅為28.6%。2008年3月中旬我市豬肉達到10年來最高水平,平均價格為13.15元,同比增長93.7%。

  此後,我市養豬戶漸漸多了起來,很多從事其他職業的人見養豬有利可圖也開始紛紛下海養豬,市場漸漸飽和。

  至此,我市豬肉價格又開始呈現緩慢下降趨勢,尤其是在2009年年初,下降幅度開始逐漸增大,頻率也逐步加快,價位甚至跌近2007年豬肉上漲前水平。


  隨著國家和省、市各項扶持生豬發展政策的進一步貫徹落實,我市生豬生產形勢不斷好轉,豬肉和生豬價格持續回昇。據市統計局的統計資料顯示,到2009年年末,我市生豬價格每公斤漲到12.8元,生豬存欄達120.1萬頭,同比增長17.4%;豬肉產量達13.2萬噸,同比增長16.9%。

  此後,豬肉價格不斷下滑,直到目前再次跌破豬糧比盈虧警戒線。

  市物價局相關負責人指出,由四年裡出現的兩個『豬周期』可以看出,從養豬戶意識到養豬利潤高,到開始養豬,再到生豬出欄量至少需要一年半左右的時間,而在這段時間裡,豬肉價格早已經從頂峰開始下滑;而當價格出現嚴重下滑的時候,養豬戶又開始減少母豬的存欄量,由於養豬戶對市場的適應性和生產滯後性一直存在,導致了『豬周期』周而復始,也在周期中不斷遭受損失。

  沒有充分預警是損失主因

  在市物價局成本調查科,主任陳紀文手中的一份最新市場統計數據顯示,我市豬肉前槽、後?、腰條和精瘦肉均價分別為每500克7.0元、7.0元、6元和8元,肉價整體環比下降19.9%,同比降幅達到25.4%。而生豬的收購價格也從1月初的每500克5.5元,跌至4.3元,降幅達21.8%。

  陳紀文說,物價部門調查分析後認為,目前豬肉價格下降的原因主要是上一輪豬肉價格走高刺激了豬肉市場,生豬存欄量增加,廣大養豬戶年後集中上市大量生豬,超過市場預期,從而導致生豬積壓,價格下跌。此外,由於一些南方飼養生豬的基地擴大,影響了北方生豬的市場份額,今年的冰雪天氣使得北豬南運的計劃受阻,我市豬肉市場供大於求,也加速了價格下跌。

  陳紀文指出,目前我市養豬戶對市場信息掌握不夠,對於價格走勢沒有准確判斷並做到充分預警,在豬肉價格上漲時盲目跟風擴大規模,因此在新一輪暴跌中損失慘重。

  顯露生豬生產問題

  市物價局成本調查科最新調研報告指出,『豬周期』不斷出現,顯露出生豬生產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

  首先,我市養豬業的保護制度還不健全,直接反映在反周期調控措施缺乏和不到位,以及養殖戶利益和養豬業的穩定發展很難得到保障。


  第二,群眾對發展養豬業還有一定的後顧之懮,主要表現在擔心豬價繼續回落和擔心發生豬疫情,無法解除思想障礙。

  第三,生豬產業在生產經營方式上有待於進一步轉變,主要表現在生產規模化、標准化水平不高;養豬業還處在小規模的養殖狀態,無公害養殖比重較低,效益不高。

  多方救市

  剎住肉價『過山車』

  反周期調控勢在必行

  面對我市養豬業的保護制度還不完善,調控措施缺乏以及養殖戶的利益難保導致養殖戶虧損等問題,專家指出,反周期調控破解『豬周期』勢在必行。

  物價局成本調查科主任陳紀文指出,利用反周期理論應對『豬周期』的暴漲暴跌,就是在第一時期供大於求、價格下降時,政府應指導農民不要減少產量,並給予一定補貼,這樣即使第二階段需求上昇時,也不會出現供小於求,價格暴漲,從而維持肉價穩定,這樣一來,第三時期供給盲目增加不會出現,也不會因供大於需求引起價格暴跌……

  陳紀文說,根據我市生豬價格的波動規律,可以發現目前有周期縮短、頻率加快的趨勢。我們應該抓緊做的,就是利用反周期調控使整個周期變化平和,這樣纔能減少社會和養殖戶經濟損失,引導我市生豬養殖業向健康、穩定的方向發展。

  具體來說,就是應不斷完善市、縣、鄉、鎮獸醫站及豬價信息平臺建設,逐步健全村級服務站;政府應組織專家深入研究分析豬肉市場供求關系和周期性波動規律,在生豬價格低迷期到來時加大對生豬養殖扶持力度,幫養殖戶度過危機,在生豬價格處於波峰時,應降低扶持力度,依靠市場規范生產。

  建立防疫和預警機制刻不容緩

  市畜牧水產局相關工作人員指出,從短期來看,豬肉價格暴跌讓消費者嘗到了甜頭,而受生豬價格快速下跌,飼料和人工成本高企等因素影響,現在已經有很多養殖戶看跌肉價,因為賠錢而疏忽對豬肉疫情的防疫,這將會加劇下一輪豬肉供求矛盾。政府相關部門從現在開始,應大力加強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完善補貼政策,建立防疫保障及預警機制。


  需著力完善利益聯動機制

  大慶石油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教授魏景柱指出,發展生豬產業,實行工農貿一體化經營,是實現養豬產業穩步發展的重要途徑;提高生豬產品質量和科技含量,爭取獲得綠色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從而提昇我市生豬市場競爭力,抵御市場風險;培育發展生豬產業經紀人隊伍和養豬協會,用專業隊伍維持養豬市場秩序平穩。

  應從傳統型向科技型轉變

  目前,我市豬肉價格的下跌,養豬成本的上昇致使一部分養殖企業運行艱難,很多養殖戶已開始宰殺母豬,這會導致整個市場的規模增速趨緩,將有可能帶來下一周期的暴漲。

  市農委相關工作人員指出,目前,我市生豬產業應從粗放型、傳統型向集約型、科技型轉變,以科學合理的養豬方式作為今後我市養豬業發展的指導。

  一方面,要加大推廣科學養殖技術,加強大慶本地飼料的開發利用,提高養殖效益;因地制宜,利用春雷牧場、肇源縣種豬場等地域就近優勢,降低豬苗、圈捨成本,建設豬圈、沼氣、種植、養殖、加工配套循環發展,促進資源綜合利用,提高經濟效益。

  另外,還要規避養殖風險,通過與保險公司、肉類加工廠合作等方式盡可能地轉嫁養殖戶的養殖風險,號召我市金鑼等肉制品加工企業大量收購生豬,幫助市場消化,同時努力提高養殖戶的養殖技術和防疫技術。

  魏景柱指出,針對目前養豬業還處在小規模的養殖狀態,我市應著力在規模發展上求突破。科學合理地制定生豬產業發展的中、長期規劃,實行多元化養殖;提昇生豬養殖的質量和效益,特別是要大力發展符合養殖標准的大戶,以輻射和帶動我市整個生豬產業的健康發展。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宋巍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