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哈爾濱市將全面完成對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民辦公助校的清理規范工作,全市義務教育階段的民辦公助校將全部轉制為公辦校或民辦校。那麼轉為公辦校後的名校今年怎樣招生?如果也是按片區招生,片區范圍又是怎樣劃定的?隨著招生季節的臨近,目前,眾多學齡兒童家長四處打探消息,小道消息已是滿天飛,家長們被孩子上學的相關問題困擾著。就此,本報記者進行了相關調查。
小道消息滿天飛家長慌了神
隨著民辦公助校的轉制,越來越多的家長將擇校目光轉而投向名校附近的住房,期望通過購買名校房達到擇校的目的。家住南崗區的寇先生說,因為今年取消了民辦公助校,原本打算好的擇校方案顯然不合時宜了。為此,全家人著急上火,四處打聽學校分區方案。他告訴記者,這幾天他加入了一個專門交流孩子入學問題的QQ群,上面充斥了各種『內部消息』。他在群裡多次詢問自家周圍的學區劃分,但每次得到的答案都不一樣,這讓他無所適從。他告訴記者,不少家長聽信了小道消息,到處求購名校房,遷移了戶口,但最終能否如願進入理想的學校還是未知數。現在,家長們迫切希望信息盡快明朗化。
擇校渠道變窄催生幾多問題
民辦公助校的轉制,意味著今後的擇校渠道變窄了,靠擇校進名校難度將更大,許多孩子將不得不進入片區校。於是,一些以前並不明顯的問題凸顯了出來。
一位學齡兒童家長說,當初聽說兆麟小學要在群力新區建分校,為了孩子上學方便,離家近少遭罪,他們就在群力新區買了房子。但是,現在且不說兆麟小學的分校還沒建好,更讓他們愁的是,群力新區到現在都沒辦法落戶口,又能到哪裡去找學區呢?就此問題,群力新區民警隊有關工作人員表示,群力新區目前只有一個市公安局道裡分局設的民警隊,尚未設立派出所、街道辦事處,因此也無法辦理落戶。居住在群力新區的孩子上小學,目前仍需按現戶口所在地片區入學。
一位讀者也給本報記者打來電話講述他的困惑。他說,他是作為特殊人纔被引進哈市的,孩子馬上就要到就學年齡了,但是,他的戶口在省人纔中心的集體戶口上,按照規定,孩子應該在閩江小學上學。但是,他家現在住香坊區,能否按照就近上學的原則,讓孩子在香坊區上學?就此,省人纔中心值班主任於先生說,省人纔中心引進人纔的集體戶口在巴山派出所,如果這些人纔有了自己的房產,可以將戶口遷走。至於在集體戶口上的引進人纔子女如何就學,因為以前都可以擇校,他們還未遇到過這樣的問題。民辦公助學校轉制後,擇校空間小了、難度大了,這些人纔子女如果想按住所就近入學該如何操作,還有待相關政策的進一步完善。/p>
擇校變擇居需關注片區調整
記者在二手房中介了解到,今年名校周邊的房子價格上漲迅速,每平方米的單價接近或突破萬元大關。盡管房價如此高,依然供不應求。
記者從哈爾濱市幾家知名的房產中介信息報表上看到,復華小學附近51平方米的住房售價48.5萬元,毗鄰鐵嶺小學的郵政街65平方米的二手房售價高達80萬元,繼紅小學附近一處31平方米的住房售價達到56萬元,而這些信息都重點標明『入讀名校,育纔首選』的字樣。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往年因為有擇校的便利,名校房交易價格還沒這麼高,均價一般在每平方米5000—6000元。從今年1月份起,這些地方房價迅速上漲了50%—80%,家長們已經將擇校改為了擇居。
據哈爾濱溫氏房地產經紀諮詢有限公司許經理介紹,現在看,繼紅小學、鐵嶺小學等片區內的學區房價格仍有上漲的趨勢。但是,他提醒家長們注意,房源是否是學區房,都是房主自己說的,買賣雙方會在合同中標明,對此,房屋中介不承擔任何責任。民辦公助校轉制後,片區肯定會有較大的調整,想給孩子買學區房的家長一定要打聽好消息再出手,因為對於任何家庭來說,買房都是一筆大投入,切不可貿然出手,讓經濟受損。
對此,繼紅小學校尚校長也表示,雖然現在家長們極度關注新苗小學等民辦公助學校轉公辦校後如何招生等相關事宜,找他們打聽的人也很多,但現在政策尚未明確,具體的操作方法也沒有出臺,大家只能等待。
學區劃分要『洗牌』方案預計7月公布
對於家長們關心的民辦公助校轉制後的招生方法和片區劃分問題,市教育局基礎教育部門的負責人強調,現在流行於家長中間的各種版本的劃分方案都是謠言。他告訴記者,隨著今年哈爾濱市取消民辦公助校後,學區劃分要重新『洗牌』。按照公平錄取、就近上學的原則,市教育局已將今年的中小學招生計劃下發各區、縣教育局。目前,各級區、縣教育局正在對學區的劃分進行詳細的調研和討論,劃分方案預計要在7月份纔能公布。
據了解,因為今年是徹底取消民辦公助校的第一年,哈爾濱市今年的學區劃分方案要經過比往年更加嚴密的論證和調研。首先,區教育主管部門要對轄區進行細致的調研,制定劃分方案,再由區政府審議,統一上報市教育部門討論,最後報請市政府審議後,纔能對外公開。最終的學區劃分方案將在媒體和各中小學進行公布,家長們只要留意上述渠道即可。因此,家長們不要輕信各類謠言,也不要擔心孩子的入學問題。學區劃分將考慮到方方面面,一定會給家長們一個滿意的方案。
新聞背景
上世紀90年代初,在優質教育資源短缺的情況下,為滿足家長及學生的擇校需求,依托名校辦的民辦公助校應運而生,每年約有20%的新生『花錢享受優質教育』。
為了遏制『擇校熱』,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實現教育均衡協調發展,2006年,哈爾濱市已經停止審批依托名校的民辦公助學校,並從2007年開始全面規范全市70所民辦公助學校的辦學行為,當年撤銷了17所達不到『四獨立』的民辦公助校。按照計劃,今年,哈爾濱市義務教育階段的46所民辦公助校將全部完成轉制,合理調整其學區范圍和對口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