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30日訊 目前,我國西南幾個省份正在遭受『60年不遇』乃至『百年不遇』旱情的折磨。日前,大慶晚報報也曾報道過,今年,大慶市會發生春旱。旱情會達到什麼程度?西南省份的災情會不會在大慶市上演?相信很多市民都很關心這樣的問題,日前,記者為此采訪了氣象局副局長徐文林。
今年不會大旱
徐文林告訴記者,從長期預測來看,今年春天,我市會有旱情,夏季會有階段性乾旱,但旱情絕對不會像西南省份那麼嚴重。
『不過,如果夏初降水偏少,局部地區也可能出現重旱。』
大慶市十年九春旱
徐文林說,在我市,春旱一點都不稀奇,因為十個年頭裡得有九個年頭會發生春旱,七個年頭有夏初旱。個別年頭,春夏連旱,旱情會比較嚴重。
記者通過查閱我市氣象資料了解到,1995年,是我市自有氣象記錄以來,汛期(6月-8月)降水量最少的一年,還不到100mm,而正常水平應在300mm左右,當年夏季的旱情很嚴重。
近10年來,我市也發生過兩次嚴重的乾旱,分別是2004年和2007年。
2007年6月-7月,我市降水異常偏少,總降水量比歷年同期少了60%,達到了重旱程度。市區和四縣900萬畝耕地中的700多萬畝受災,其中重災區達到240萬-250萬畝,絕產50多萬畝。
2004年4月-6月,我市大部分區域連續60多天滴雨未下,個別區域即使有雨,下得也很小。旱情帶來的影響和2007年差不多。
山脈擋住降水雲系
我市為什麼頻繁出現春旱呢?徐文林說,這是由我市的地理位置決定的。
徐文林介紹,我市地處黑龍江省西部,東部是松嫩平原,西部是大興安嶺山脈。降水雲系多自西向東移動,而我市正處在大興安嶺山脈的東側,降水雲系很容易被山脈阻隔。尤其是在春季,降水系統溫度低、含水量低,受地形的消散作用影響更大,也就更不容易給我市帶來降水。
在夏季,降水系統溫度較高,含水量也比較大,『威力』自然很強,山脈對它的消散作用也就不那麼大了,所以,我市夏季出現乾旱的幾率沒有春季高。
隨時准備人工增雨
為了減少旱情對我市農業及各行業的影響,從1999年開始,我市氣象部門就開始開展人工增雨作業,平均年增雨量三四億立方米。徐文林說,人工增雨每年為大慶創造間接經濟效益1億多元。
每年四月初,氣象部門工作人員就做好人工增雨的准備,一旦有合適的天氣過程出現,就會進行人工增雨作業,今年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