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2日訊 作為哈爾濱佔地面積最大、建設規模最大、最早啟動拆遷的群力西區易地安置暨保障房項目,今天又率先開工奠基。按照規劃,10月,群力西區將竣工住房50萬平方米,這些住房將作為棚改異地安置用房、廉租房、周轉房、公共租賃住房等。同時按照要求,群力西區易地安置暨保障房項目將被建設成質量好、工期短、造價低、功能全、物業好的精品小區,讓百姓既住得起又住得好。這是記者今日從項目開工奠基儀式上獲悉的。
10月竣工50萬平方米保障房
群力西區易地安置暨保障房項目位於群力新區西區,南鄰哈雙北路、北臨安陽路、西鄰擬建天平路延長段、東臨三環路。項目總用地面積126.28萬平方米,其中既有國有土地、集體土地、公企單位用地,又有農民宅基地等。
據介紹,該項目是哈市佔地面積最大、建設規模最大、最早啟動拆遷、最先開工建設項目,主要用為全市棚戶區改造易地安置用房、臨時周轉用房、廉租住房、公共租賃房及外來務工人員住房。目前,已發布項目招標公告,近日組織開標。今年計劃一期工程開工100萬平方米,確保10月份竣工50萬平方米,其餘部分年底主體完成。
2000套周轉房專供動遷戶
記者從哈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獲悉,哈市將實施周轉房安置政策,周轉房是指由拆遷公司、開發單位或政府部門借給或低價租給被拆遷戶的臨時住所,待房屋回遷時還應完好地交還原安置單位。周轉房可由政府出資建設,按標准統一設計,實行規范化管理,無償借給或低價租給動、拆遷無房戶使用,緩解拆遷『過渡難』問題。
該局副局長夏德斌表示,目前周轉房制度如何制定,具體如何操作等細節還在醞釀中。今年哈市計劃建10萬平方米周轉房,約提供房屋2000套,房屋建築面積以40、50、60和70平方米為主,年內即可完工,明年有租房困難的動遷戶就可以選擇周轉房了。
保證回遷戶住得起住得好
據介紹,該項目規劃建設總規模為247.5萬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築總面積217.5萬平方米,地下停車場(含人防)面積30萬平方米;綠地率35%,年內將完成近6萬平方米公園建設。
該項目規劃將建精品住宅小區,各小區均設置了中心公共休閑區,配建雨污分流、光纖入戶、地下停車位等設施。建築布局整體北高南低,通過標識性點式建築、商場、公園等的錯落變化,形成富有動感的小區輪廓。
采訪中記者還了解到,該項目因坐落在群力新區西部,是哈市確定向西南發展的重要區域,地理位置較好,所以按市場價建成後房屋成本較高。但因為要作為保障房安置項目,就必須要控制其成本,並盡量把房價壓到最低,讓住戶能夠住得起。同時,有關部門現在就開始著手考慮入住後的物業費問題,並盡量想辦法讓住戶少交或免交物業費。
50萬平方米保障房項目
★異地安置房(30萬平方米):
面向棚戶區動遷戶
★臨時周轉房(10萬平方米):
面向租不到房或租不起房的動遷戶
★廉租用房(5萬平方米):
面向城市低收入家庭
★公共租賃住房(5萬平方米):
面向買不起商品房又不符合各項保障住房照顧政策的住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