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2日訊 隨著『4050』後第一代農民工的逐漸老去,他們已經不再適合城裡的勞動密集型工作,一群新生代農民工成為了如今勞務市場的主力軍。『8090』後農民工群體在全國總人數近1億。他們穿著前衛,熱衷聊Q,K歌;他們或上技校,或讀過大專。新生代農民工拒絕像父輩那樣打零工,擇業時他們自信地將自己定位為『白領』。這群農民工後代們堅信:『努力,一定能融入城市』。
工作講究體面
今年春節以後,農民工開始大規模出現在哈爾濱市勞務市場,與以往相比,如今勞務市場的主力多是『8090』後的農民工。近日,記者在哈爾濱市撫順街勞動力市場看到,來此處求職的上百名農民工中半數以上是『8090』後的年輕『農民工』。與父輩們不同的是,年輕的『8090』後農民工除了衣著時尚外,他們在對工作的要求上也更講究『面子』。
『我在技校學的是會計電算化,這次應聘就想坐辦公室,當個會計,將來還要成為會計師。』從綏化市某農村來哈市找工作的劉萌,今年剛滿20歲。紅棕色的寸頭,牛仔褲,皮夾克,年輕的面龐加上時尚的裝扮,讓劉萌在眾多求職者中很是顯眼。兩年前,劉萌來到哈爾濱,就讀於哈市一民營技校學習會計專業,快要畢業了,他來到人力市場,想找份心儀的工作。『月薪不關鍵,反正家裡也不指望我賺錢。出來一趟找個工作也得體面點啊。』劉萌說,同村的幾個年輕人如今也出去闖了,他可不想將來大家來看他時,他穿著件『藍領』。
『要當就當個白領。』記者在走訪中發現,新一代農民工對工資、工作環境和發展前途都有了更高要求。這些農民工中五成以上持有初級以上技能證書,80%具有初中或初中以上的文憑。追求體面工作,渴望找到環境好又正規的單位等想法在新一代農民工中很普遍。
據哈市人纔市場一位職業指導師講,如今來人纔市場裡求職的新一代農民工大都把目光集中在了工資在800—1000元左右的文職及管理類崗位上,月薪在1800—2000元的一線技工反倒被冷落了。『企業需要的是肯吃苦耐勞的「藍領」,年輕的農民工們想要的是環境舒適的「白領」工作。』該職業指導師無奈地說,由於供需雙方目前尋求不到一個溝通交流的平臺,導致現在市場裡半數以上的農民工處於失業狀態,企業則出現了『用工荒』,尤其是各企業的一線工作人員。餐飲、服務、搬家公司等行業更是一『將』難求。
進城只是過渡
在新一代農民工求職大軍中,一部分人匆匆就業的農民工目的就是為了下一代能在城市裡生活。
今年25歲的雙城青年丁敏進城已有四年時間了,父母在家種地,生活還算富足。丁敏進城那年,他的女兒出生了。如今,他在哈市道裡區一家事業單位當保安,妻子則在這家單位做清潔工。聘用夫妻二人的物業公司將庫房讓給他們住,雖然挨著供暖設備間,噪聲大,但小丁和愛人仍住了下來。兩人每月都能從家裡拿到1000多元的生活費,自己每月賺的近2000元工資基本都花在了孩子身上。『女兒現在上的是雙語幼兒園,我們沒能過上的好日子一定要在女兒身上實現。』小丁信心滿滿地說,他現在利用空閑時間報名學開車,妻子也和他一起考了駕照。兩人再乾一段時間就准備改行開出租。『現在出租車一個月賺個兩三千不成問題,我們倆人一個月努力點就能賺上6000元。』小丁已經開始憧憬他們將來的美好生活了。『以後乾好了,我就在城裡買套房子,把爸媽都接來一起做個城裡人。』
通過調查,記者了解到,『8090』後文化程度較高的農民工很多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多為『4050』年齡段。父輩在城裡多年的打工經歷,讓他們知道了光有力氣肯吃苦是不能有好前途的,只有讓孩子們學門『手藝』纔行。尤其是上過高中的孩子,很希望能有一份體面的職業。他們來到城市打工的同時也希望地方政府能為其提供免費技術、技能培訓。學會了技能,纔能在城市環境裡立足,最終融入這個城市。
相關鏈接
新世紀第七個一號文件、2010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著力解決新生代農民工問題』。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中農辦副主任唐仁健解釋,所謂的『新生代農民工』主要指『80後』和『90後』的農村勞動力。他表示,我國將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把符合條件的農業人口轉變為城市居民,讓新生代農民工更好地融入城鎮。
據了解,目前中國的新生代農民工約有1億人,在農民工外出打工的1.5億人裡約佔到60%。對此,唐仁健表示,我國將采取有效措施推進城鎮化,深化戶籍制度改革,特別是讓符合條件的農民工進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