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3日訊 作為城市坐標,門牌號本該為市民生活提供便利。然而隨著城市發展步伐的加快,哈市門牌號的設置卻顯得跟不上節奏。記者近日走訪了南崗區、道裡區、松北區的30多條大小街路,發現很多門牌重號、跳號、缺號的現象。而且,記者注意到哈爾濱市街頭的門牌制式也是花樣繁多,有藍底注明街名、號碼和郵政編碼的標牌,有只注明街名、號碼的標牌,也有相對簡陋的標牌,甚至還有手寫的號碼牌……
錯亂門牌麻煩不少
道裡公安分局民警玄德軍告訴記者,錯亂的門牌號給公安機關出警造成相當多的困擾:『接到報警,根據提供的門牌號急忙趕到時,卻發現不是事發地點。』玄德軍說,警方不能快速、准確地趕到出事現場,後果十分嚴重。2008年11月,市公安局開通了『燈杆報警』定位系統,這個系統很重要的作用之一,就是應對由門牌號混亂導致的出警難問題。
申通快遞業務經理司先生講,門牌錯亂使快遞員的工作量陡然增加,想找到包裹的主人,必須逐一進門打聽,還經常走錯。為此,有的老快遞員特意自制了『門牌地圖』與同事分享。
門牌號不規范也給百姓出行制造了不少麻煩。『的哥』呂海程說:『門牌號太亂,讓乘客和我們沒少走冤枉道,嚴重影響運營和服務的質量。』尤其是外地乘客,無法准確描述目的地所在位置及周圍建築物的特征,僅供參考的門牌號有時根本不起作用,因為很多地方門牌號是重復的,或者乾脆沒有門牌號,經驗豐富的出租車司機也會因此失去方向。
民政部門無力執法
哈爾濱市的門牌號為何出現這種混亂現象?市民政局有關人士介紹,哈爾濱市現用的門牌大多是1993年前後設置的,然而隨著城市改造和發展,門牌號出現很多缺號、跳號、重復號等問題。對此,市民政局在2008年開展了門牌普查工作,編撰了一套新的街路門牌編碼體系,然而在實施階段卻因遭遇繳費難題,至今無法推廣。
哈市現行的《哈爾濱市地名管理條例》是1996年6月發布的,《條例》中規定,門牌工本費由房屋產權人(單位或個人)承擔。然而,很多市民或是不知道這個規定,或是不願自行承擔門牌費。南崗區國泰社區負責人介紹,社區內的門牌號年年有變化,因此社區年年統計;現在門牌號由民政部門統一制定,分四種型號,但是需要自費安裝,費用從12元至200元不等,可是大部分商戶和居民卻不願意掏這個錢,因此他們年年到戶做工作,這成了社區乾部年年必須面對的難題。
按照《哈爾濱市地名管理條例》第二十八條(七)規定:不繳納門牌費的產權人和企事業單位,民政部門應責令限期承擔費用;逾期不承擔的,處以門牌費用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然而此項法規實施至今14年,仍是『零處罰』,究其原因,民政部門解釋為:人員不足,無力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