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省注冊會計師行業成為全省經濟鑒證類最大中介機構
2010-04-02 15:07: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4月2日訊 最近,省直機關工委組織部、省財政廳機關黨委組成聯合調查組,對黑龍江省注冊會計師行業黨委抓基層黨建工作情況進行了調查。調查中我們了解到,目前,省注冊會計師行業下轄全省會計師事務所299家,從業人員5000餘名,執業注冊會計師2700多人,年業務收入2.2億元,已成為我省經濟鑒證類最大的中介機構,在推進我省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黑龍江省注冊會計師行業黨委是在全國省級城市中第一個率先成立黨委的單位,屬『兩新』組織之一。近幾年來,隨著新社會組織和新經濟組織的迅速發展,以及行業業務的快速發展,對基層組織建設提出了更高的標准和要求,省注協行業黨的建設比較滯後,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和考驗。據統計,2009年10月份以前,全省共組建會計師事務所黨支部13個,組建率為4%,全行業共有黨員600餘人,佔從業人員的12%,擴大行業基層黨組織覆蓋面的任務十分艱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以來,省注協行業黨委以此為契機,緊密結合行業黨建工作的特點和實際,不斷強化行業基層組織建設工作,經過三個月的強力推進,全省13個市(地)財政局,於去年年底全部成立了行業黨組織;全省299家事務所成立獨立黨支部94個,聯合黨支部36個(覆蓋105家事務所);無黨員的100家事務所,已全部派駐了黨建聯絡員,實現了黨的組織和黨建工作在全省299家會計師事務所100%的覆蓋面,提前兩個月完成了省委和財政部確定的黨建工作目標。他們的具體做法是:---巧借東風,明晰任務,用紅頭文件穿針引線。他們以轉發中組部、財政部黨組通知、文件為契機,結合行業實際,及時提出具有操作性的目標要求。去年,他們在落實(組通字[2009]49號)關於進一步加強注冊會計師行業黨的建設工作的文件時,就提出了五點具體要求。一是要求省和地市在2009年底前必須成立行業黨委;二是要求配備專職副書記和工作人員;三是要求有3名黨員的事務所2009年底前必須成立黨支部,有1—2名黨員的事務所在2010年一季度前成立聯合支部,無黨員的事務所要在2010年一季度前派駐黨建聯絡員;四是6個市(地)財政局以前是機關黨總支的要在2009年底前成立局機關黨委;五是在2009年底和2010年一季度末,分兩次向財政和組織部門匯報階段性工作。由於目標明確、任務具體、方法步驟得力,使各地在抓黨建工作中有章可依、有規可循、成效顯著。

  -領導重視,專題調研,用推進的方法抓落實。首先,他們要求每個市(地)行業在召開黨建工作會議時,省注協必派人到會督辦落實。如齊齊哈爾、哈爾濱市財政局領導在動員會上就明確強調,今後財政局有專項審計任務,要優先選擇成立黨支部的事務所來做,有力地推進了行業黨組織建設。其次,他們還把黨建工作包乾到人。去年,他們組成4個工作組,分別深入到全省13個市(地)、299家事務所,對組建黨組織工作不力和行動緩慢的進行督辦,並以簡報的形式上網發布,使各地有壓力,進而變壓力為動力推動工作。

  -注重實績,獎懲並舉,用『正負』典型警示行業。省注協行業黨委認為,『事務所是黨建工作的主體,事務所不重視,喊破嗓子也不會收到好的效果』。為此,他們把黨建工作與年檢工作結合起來,明確要求,凡是在規定時間完不成省注協交辦的各項黨工作建任務的,一律不予年檢,並在全省通報批評。去年以來,他們先後向全省通報批評了13家事務所。這13家事務所接到批評後,主動到省注協要求成立支部或聯合支部,起到了較好的警示和推動作用。他們還比照中注協的做法,對省內13個市(地)協會黨建工作進行評比,然後列出一、二、三等獎,對獲獎單位,不但發文表彰,給予精神獎勵,還發放一定的獎金,讓他們品嘗做黨建工作的甜頭,增強做好黨建工作的信心和決心。他們還針對各地協會行業黨建經費緊張的情況,從協會會費中拿出70多萬元,分期分批補充地市黨組織,有效地調動了地方行業做好黨建工作的積極性。

  分類指導,相互借鑒,用平臺拓展交流空間。調查中我們發現,行業黨建是一項全新的工作,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循,加之各市(地)情況千差萬別,搞好典型引路,分類指導尤為重要。他們一方面注重搭建學習平臺,把各地和省裡有關黨建工作的請示、批復、文件、規定以及領導講話、通知等,都及時上網公布,供各市(地)學習借鑒。另一方面,通過黑龍江財政信息等載體,及時宣傳推廣省財政廳開展黨建工作的做法和經驗,將外省及我省市(地)及事務所行業黨建工作經驗、材料匯編成冊,發給各市(地)學習參考,避免走彎路。他們還注重拓展培訓工作,采取中、省、市(地)三級協會分層次、分類別、分期培訓的辦法,讓大家接受不同層面的教育。去年底,已完成了全省近700名黨員的全員培訓工作。

責任編輯: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