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周恩來在哈爾濱居住舊址飽經風霜 殘破不堪(圖)
2010-04-07 14:19:58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周恩來早年來哈住址說明牌已經破損。
 


周恩來早年來哈住址外觀。
 


樓梯過道處堆滿了雜物。
 


室內牆皮已經脫落。
 


   東北網4月7日訊 91年前,周恩來總理來哈爾濱探望朋友時曾在道外區靖宇大街23號居住。91年後,除了斑駁的牆上掛著『周恩來早年來哈住址』的大理石碑外,已找不到任何領袖曾在此居住過的印記。

  位於哈市道外區靖宇大街23號的周恩來早期來哈居住舊址,於2007年9月經哈爾濱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但是這座有著濃厚歷史意義的舊址現在卻殘破不堪。

  『於家大院』找尋歷史

  近日,記者來到位於道外區靖宇大街23號與北十九道街交叉口處的『周恩來早年來哈住址』看到,一座二層小樓靜靜地佇立在這裡,靠近靖宇大街一側牆外掛有兩個黑色大理石的說明牌。這兩塊牌子是在2008年10月由哈爾濱市人民政府設立的,其中一塊已經破碎,從中間處分開三條裂縫延伸至四周。這塊牌子上寫著『哈爾濱市文物保護單位、周恩來早年來哈住址』,另一塊牌子上介紹了這座房子的歷史價值。

  記者又從北十九道街2號的角門進入這座有著歷史價值與建築價值的『於家大院』內,狹窄、彎曲的胡同延伸了幾十米,胡同左面是樓房,右側則是低矮的棚子。一位正在搬運飲料箱的居民告訴記者,由於大院停水,去年老居民就陸續搬出了於家大院,現在老住戶只剩下4戶。該大院是上個世紀初由一名姓於的開發商修建的,因此大家稱這裡為『於家大院』。大院臨靖宇街東南角就是原東華學校校長鄧潔民先生的故居,周恩來早年來哈時就曾在那居住。聽院子裡的老人講過,當年周恩來來哈爾濱就是為做地下聯系工作而來的,從此,星星之火在哈爾濱埋下了火種。

  下一頁:開旅店做倉庫只使用不維護
  開旅店做倉庫只使用不維護

  循著這位居民的指引方向,記者從門口的樓梯往二樓走,殘破的木質地板顫顫悠悠地發出吱吱的響聲,在一樓通往二樓的平臺上,樓梯扶手已經破損不見。二樓還有居民在此居住,居民的生活用品都堆放在二樓狹小的過道中,原東華學校校長鄧潔民先生的故居被鎖住。

  『這樓閑了好幾年,也沒人管。』這是記者在采訪過程中,聽老道外人說得最多的話。

  記者進入周恩來在哈居住舊址一樓看到,一樓屋內每間房間都是空蕩蕩的,個別房間內散亂地堆放著一些垃圾,牆壁上的牆皮大部分都脫落了,在一間還是木制地板的房間中,窗戶已經破損,灰網掛在牆上。

  記者在靖宇大街23號仔細端詳起這座小樓,外牆皮大部分已經脫落,露出紅色的磚塊,在二樓陽臺的底部,水泥塊也已經松動,隨時有掉落的可能。

  見記者拍照,一位老者停下了腳步。這位姓劉的大爺告訴記者,他住在道外十七道街,沒事就愛在老道外轉轉。劉大爺說,早在六七年前,原先在這辦公的崇撿派出所搬走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家沒掛牌的旅館,大概兩年前房子就閑置了,『這麼有歷史價值的樓,就這麼閑在這沒人管,真是十分可惜,作為道外老居民,我們都期待周恩來在哈舊址能重換新顏。』

  根據《道外區志》上記載:1919年4月,周恩來由日本歸國,經沈抵哈,看望濱江東華中學校長鄧潔民等南開同學。在哈期間,周恩來曾幫助鄧潔民辦學,在師生中從事革命宣傳活動。『五·四』運動爆發後,周恩來返回天津。

  已經申報歷史建築

  哈爾濱市文物管理站的劉站長告訴記者,哈爾濱歷史保護遺址數目不多,考慮到靖宇大街23號的周恩來早期來哈居住舊址的歷史價值,2007年9月確定其為文物保護單位。按照《文物保護法》規定,文物保護單位應由使用人維護,文物管理站對使用人的維修情況只起督促作用。如果周恩來在哈舊址屬於公產,那維護工作應由道外區政府負責。而周恩來在哈居住舊址這棟房子的產權是私產還是公產?文物管理站也不是很清楚。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靖宇大街23號的周恩來早期來哈居住舊址既是文物保護單位,又是政府擬定的第四批保護建築。哈爾濱市城鄉規劃局名城保護處一位姓丁的工作人員介紹,在2004年,規劃局集合哈工大建築設計院等部門已經對老城區的文物保護建築進行了調查和鑒定。日前,哈爾濱有170餘處老建築作為擬定的第四批歷史建築(2010年以前稱為『保護建築』)正在向哈爾濱市人民政府進行申報,周恩來早期來哈居住舊址就是期中之一。對於歷史建築,該歸誰修護?《哈爾濱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中說,市政府、區政府應把這些歷史建築的保護資金列入同級財政預算,但是哈爾濱市城鄉規劃局從未收到過歷史建築保護資金。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