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8日訊 近日,哈市鴻翔路轉盤道已開始拆除。除此之外,哈市城區內還有20餘個環島。這種道路規劃形式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在哈市的城市建設中得到廣泛應用。轉盤道曾對哈市交通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隨著機動車數量的猛增,這些轉盤道成了交通瓶頸。
記者了解到,哈市將逐步對車流量大、具備改造條件的轉盤道進行改造,不具備條件的將設置紅綠燈。今年將建設多座立交橋、高架橋和地道橋,哈爾濱的城市道路規劃建設將進入了『橋時代』。
環島堵車嚴重
紅旗大街與公濱路是哈市香坊區的兩條相交的主要乾道,交叉口處形成一個環島。6日早7時許,記者看到,轉盤道周圍趴滿了緩慢行駛的汽車,『嘀嘀』的喇叭聲此起彼伏,司機焦急地等待,交警忙碌著疏導。8時30分許,交通擁堵的情況逐漸緩解。
傍晚,記者再次來到這裡,交通堵塞的情況再次重演。『我每天都走這裡,每次都堵10—20分鍾,太鬧心。』私家車主趙先生告訴記者,如果有車輛刮碰,堵車的時間就更長了。
哈市南崗區省博物館轉盤道興建於上世紀20年代初。記者發現,每天從早到晚在此都是人車混行,亂成一團,雖然每天都有好多名交警與交通協管員一同維持秩序,但堵車現象依然十分嚴重。
一位交警告訴記者,雖然這裡調整了交通流量,但是由於這裡是商業區,來往的人和車都特別多,早7時到晚8時都得有交警值勤,即使這樣仍會出現短時的堵車現象。
記者了解到,李范五花園轉盤道、鴻翔路轉盤道等城區的轉盤道,都經常出現車行緩慢、堵車的情況。其中,堵車最為嚴重的要數李范五花園轉盤道。據統計,每小時這裡的車流量能達到7200臺,即使安裝了信號燈,車行依然緩慢。
環島成交通瓶頸
哈爾濱市規劃局原局長、高級規劃師張相漢則表示,環島出現在十八世紀,尤其是英國工業革命以後,機動車大量出現,為了解決平交道口的交通問題建設了環島,讓車輛從環島繞出。而且環島最早在歐美工業比較發達的城市流行。
哈市城市規劃設計院副院長羅輯表示,在上世紀80年代以前,哈市的機動車輛較少,轉盤道能夠保證車輛的不間斷行駛,又可以節約管理人力,在沒有交通事故時基本不用交警管理。
從美學角度看,轉盤道本身也是一道獨特的景觀,周圍的建築物圍繞著轉盤道,形成了一個同心圓的建築布局,空間優美,有極強的景觀優勢。據不完全統計,哈爾濱有大小環島20餘個。
但是隨著機動車數量增加之快,已經遠遠超出了轉盤道所能承受的最大交通流量,轉盤道通行能力比較弱的弊病也就顯現出來,堵車現象是在所難免的。在某種程度上,它反而成了影響城市交通發展的一大『瓶頸』。
陸續拆除環島
宣化街轉盤道拆除前,高峰時段即使有4名交警同時指揮,車輛通過仍需要用時20分鍾。改造後,高峰時段車輛可在3分鍾內通過,且基本不用安排警力。
省政府門前的轉盤道曾經是哈市堵車嚴重的地方。有關部門拆除了直徑為80米的轉盤道後,通行能力比原來提高了50%;長江路與紅旗大街交叉口的轉盤道、西大直街與鄉政街交叉口的轉盤道先後被拆除後,那裡的車輛通行能力都得到了大大提高。
記者從哈爾濱市規劃部門了解到,隨著道路昇級改造和交通流量的調整,他們將逐步對車流量大、具備改造條件的轉盤道進行改造,不具備條件的將通過設置紅綠燈等采取管理手段來緩解交通擁堵的問題
冰城進入『橋』時代
規劃專家張相漢介紹,一輛車繞轉盤道一周所用的時間是直行的5倍到6倍,而且繞轉盤道行駛造成的失誤要比直行多,車輛的耗油量也比直行增加許多。
現在哈市的車流量已經大大超過了轉盤道的調控能力,車流量每小時低於2000臺,轉盤道可以發揮其作用;當超過3000臺的轉盤道應該被拆除,設立信號燈;如果車流量超過5000臺,則應該考慮通過建設立交橋或者高架橋來緩解交通壓力。
目前,哈爾濱市很多環島都達到或者超過了車流量超過5000臺/小時,在今年的城建大項目中,不僅拆除了部分環島,將新建一批立交橋或者高架橋來緩解交通擁堵。在哈爾濱未來的城市道路規劃設計中,以橋為主的思路已取代環島模式。據業內人士分析,哈爾濱的城市道路規劃已經進入了高架橋時代。
記者從哈爾濱市有關部門了解到,今年將新建文昌街高架橋工程、香濱路-中山路建雙層立交橋、大耿家轉盤道立交橋、保健路誇植物園立交橋等橋梁;還將新建香濱路下穿鐵路線地道橋、民生路下穿和平路地道橋。記者還從有關方面了解到,為了解決霽虹橋交通堵塞及瓶頸問題,有意在火車站通往道裡區方向建單向高架立交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