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伊春4月9日電 四月林城,乍暖還寒,初春又歷經幾場大雪的反復侵襲,林城仍是冰天雪地。當大多的農民躲在室內『貓冬』、望雪興嘆之時,烏馬河林業局育苗所的職工卻走出家門,到自家的暖窖裡伺弄幼苗。在這裡,一間間寬敞的暖窖星羅棋布,家家都有『聚寶盆』,這些綠油油的苗,將為這個所的職工帶來豐厚的收益。
育苗經營所有得天獨厚的地域小氣候,其位於小興安嶺南麓,全境山林起伏,林深景秀,土質肥沃,該所位於地處山地暖帶,全年積溫高,無霜期長,在此地形成獨特的『小氣候』,非常適合蔬菜生長。這讓育苗人盡享地利、搶佔先機。
走進職工王洪利的暖窖,暖意融融、綠意滿眼。據主人介紹,為了今年能有好效益,從1月起,他家就開始燒暖窖昇溫化凍土,這是個辛苦活,24小時不停火,白天溫度保持在20℃以上,夜晚15℃以上,一直要燒到3月末。3月初,王洪利、趙淑梅夫婦把在家育好的柿子苗、辣椒苗運到暖窖內,把苗栽種到一個個木槽中。為了控制小苗間隙和生長,他們又一一將小苗移到一個小缽中。夫婦二人精心伺弄,小苗長勢喜人。
2009年,夫妻倆埋頭苦乾,一年淨賺了5萬餘元。嘗到甜頭的夫妻二人,在2009年11月開始,就開始在自家的住房內育起了苗,他們育辣椒苗3000株,育柿子苗13000株。3月末,他們還將育豆角、苦瓜及冬瓜苗。在5月1日前後,所有的苗將被移到面積為2000餘平方米的5個日光大棚中,在精心伺弄1個月後,6月初,這些『早產兒』就上市了。因上市早,又是綠色蔬菜,他家的蔬菜不僅暢銷,而且還能賣上高價。
搞溫室大棚的職工能大賺一筆,搞大田種植的也收入頗豐。職工李廣清在自己4公頃的土地上精耕細作,種小菜往市區賣,幾年下來他也發了家。每年的4月初,他就在地裡種下水蘿卜、香菜及油菜等小菜,5月初,小菜就上市了,市民對小菜特別青睞,他賣得貴每天也能全部賣光。李廣清種小菜特精明,他賣一塊種一塊,他家的地裡小菜總是不斷,從春到秋,他至少要種下8茬小菜。2009年,李廣清賣小菜就收入了4萬餘元。
育苗是塊寶地福地,在這裡只要勤快,只要有塊地,就能發家致富。如今,全所415戶職工,其中230戶搞反季蔬菜種植,大部分職工都利用房前屋後發家致富。職工們種植反季菜、異地菜及山野菜,佔領了伊春蔬菜市場,打造出育苗所綠色蔬菜品牌,尤其是大蔥,更是受到了市區百姓的歡迎。
2010年,職工們更有信心了。為了使育苗所綠色蔬菜品牌更加響亮,走規模化經營的路子,所裡加大了支持力度,今年投入資金,為100戶職工在伊春區昇輝市場統一訂制了攤位,又為職工訂制了統一的售貨服裝,育苗人的形象不僅面貌一新,他們抱成了團闖市場,更提昇了這個所綠色無公害蔬菜的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