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沈陽4月16日電 題:行政首長聯席會議將開啟東北區域合作新局面
新華社記者石慶偉、王炳坤
在大生態、大交通、大電網、大開放等重大領域全面加強合作,聯手打造一體化新東北——這是16日在沈陽首次舉行的東北四省區行政首長聯席會議上達成的共識。
來自黑龍江、吉林、遼寧和內蒙古自治區的黨政負責人商定,正式建立東北四省區合作行政首長協商機制。
無論是市場的有機互動,還是區域內行政最高層級領導的對話協商,這些跡象表明,東北地區區域協作將進入了一個新時代。
區域合作,既要發揮各自優勢,也要防止無序競爭
國家東北振興戰略實施以來,東北各省區經濟普遍以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的速度高速發展,社會城鄉面貌發生很大變化。但長期受計劃經濟影響,生產要素受行政分割、產業結構趨同、生態環境惡化等問題仍未有效解決,亟須加強協作,形成一個相互促進的一體化發展新格局。
黑龍江省長栗戰書開門見山地提出:『區域合作,難就難在產業的協調上,要把產業合作作為區域協作重點。在東北各地你爭我趕的加速發展中,既要發揮各自優勢,也要協調配套,規避低水平重復建設,防止無序和惡意競爭。』
打破行政壁壘、促進產業協作,如今在東北四省區中達成共識,它也曾被成功的案例所驗證。曾分屬黑、遼兩省的大連特鋼、撫順特鋼、北滿特鋼一度因產品結構相同、惡性競爭而步入破產邊緣,在兩地政府的協調下,三家企業跨省重組為全國最大的特鋼集團,成立5年來企業日益壯大,其中僅北滿特鋼就在集團的引領下,產量和銷售收入分別增長了7倍和14倍,上繳稅金6億元。
在經濟發展內在規律支配和地方行政力量的推動下,東北區域產業協作已在多層面廣泛展開。吉林省省長王儒林表示,推動企業跨行業、跨區域兼並重組,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集團對增強經濟實力至關重要。吉林正在強化重點產業的跨省區協作配套發展,全力推進汽車、石油化工、農產品加工等支柱優勢產業擴能提昇和配套,形成更大范圍的產業集群。目前一汽集團已將部分重點項目的生產車間擺到遼寧沿海經濟帶,其與大眾汽車集團合作投資15億元建設的30萬臺轎車發動機項目,已在大連投產,近港交通便利等條件極大改善了一汽集團市場銷售環境,大幅提高了生產效益。
在一體化的平臺上,推動經濟區互動發展
東北四省區雖然地緣相近,但所處位置不同,區位和資源條件均既各有優勢,又面臨各自發展的『瓶頸』。如內蒙古東部地區資源豐富,卻缺少資金、技術和人纔,遼寧、吉林煤電等能源則需外調。
內蒙古自治區主席馬巴特爾表示:『東北三省與內蒙古自治區存在著較強的經濟互補優勢,作為東北三省重要戰略能源基地的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地區,積極開展跨區域能源開發利用,已累計為東北地區輸送電力665億千瓦時,配置和輸送煤炭資源近20億噸,在促進東北地區發展的同時,自身發展步伐也明顯加快,正加速融入東北經濟圈。』
遼寧省副省長許衛國認為,遼寧擁有沿海經濟帶和沈陽經濟區工業化綜合試驗配套區兩個國家級經濟區,不僅需要加強沿海與腹地的互動,也需要與吉林的長吉圖經濟區和黑龍江的綏芬河、滿洲裡等經濟帶形成互動機制。遼寧將進一步發揮2900多公裡海岸線和多個港口優勢,打造東北面向亞太地區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同時也希望與吉林和黑龍江分享沿邊優勢。
為了推動各經濟區互動,此次東北四省區行政首長聯席會議明確提出共建能源、交通等重大基礎設施的龐大計劃,規劃累計投資3000億元,構建東北煤炭等能源的南送通道,構建溝通中蒙、中俄長達數千公裡的鐵路大通道,將為今後區域經濟的一體化互利發展提供強大支橕。
目前,縱貫東北南北主軸的哈大經濟帶與遼寧沿海經濟帶構成『T字形』空間布局,其對東北區域發展起到了重要帶動作用,勢必進一步促進各地區實現優勢互補、協調發展。
完善利益平衡機制促進東北整體振興
除了經濟發展層面的諸多共識和行動,共同開展生態和環境建設也成為此次東北四省區行政首長聯席會議的一大亮點。
應邀前來參加聯席會議的國家林業局發展規劃與資金管理司副司長楊超告訴記者:『東北擁有全國最大的林業生態區,這次聯席會議將大生態建設作為區域協作的首要任務,對於東北可持續發展甚至對全國的生態建設,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聯席會確定了一系重大生態建議規劃:東北四省區將聯合建設全國最大的森林生態區——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森林生態區;將聯合對區域內面積達4億多畝的科爾沁沙地及其周邊1億多畝的生態脆弱區進行治理;聯手對松花江、遼河、鴨綠江等跨流域河流統籌開發和實施生態治理,上下游實施跨省聯動防治水污染。
據國家林業等部門介紹,近十年來,中央對東北林區生態恢復直接投入超過上千億元,今後將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恢復和完善東北生態環境。
內蒙古通遼市市委書記那順孟和告訴記者:『通遼地處科爾沁沙地腹地,近年來通過大力治理,已實現良性整體逆轉,即綠化速度大於沙化速度,對東北生態甚至減弱京津地區風沙源都具有重要意義,建議進一步推進區域分工協作,通過實施退耕還林、退牧還草補貼等措施,逐漸完善對生態區的反哺機制。』
黑龍江省省長栗戰書、內蒙古自治區主席馬巴特爾等認為,建立區域合作的利益平衡機制,有助於增強區域協作積極性。要從區域整體利益出發,對各省區分工合作的經濟利益進行有效協調,建立補償機制,從制度上保障區域統籌協調發展。
『一花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區域經濟專家、遼寧省社科院研究員馮貴盛認為,東北振興是整體振興,而不是局部振興。近年來,在協作機制日益發揮作用的情況下,東北各地經濟發展的互利互動已初步顯示出積極成果。2008年以來,遼寧、吉林、內蒙古三省區已在黑龍江投資億元項目205個,投資總額達778.7億元;內蒙古自治區東部五盟市累計組織合作投資項目1300多項,引進資金600億元。
東北四省區負責人表示,更高行政層級的協商和更緊密的協作,將有力推進東北一體化進程,走出一條共同振興之路。 (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