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兒童春季情緒多變 專家:春季是心理疾病的高發季節
2010-04-18 06:53:48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趙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4月18日訊 23日早晨,福建南平實驗小學門口,一中年男子手持砍刀揮向正在上學的學生們……3個孩子當場死亡,5名孩子在就近送往醫院後不治身亡,而行凶者的動機僅僅就是心態扭曲,故意殺人泄憤。自殺、傷人……一到春季,類似的新聞事件頻頻出現。心理專家提醒,春季是心理疾病的高發季節。每年3至5月,發病率接近全年的一半。

  春來到心煩躁

  『菜花黃,人癲狂』,春季是心理健康疾患高發的季節,面對工作、學習上的壓力,很多人情緒起伏較大。市第一專科醫院院長、心理專家張聰沛說,春天氣壓較低,容易引起人腦分泌的激素紊亂,誘發精神分裂癥等多種重型精神病,而春季連綿的雨雪天氣則是抑郁癥高發的外部因素。

  即便對於大部分精神健康的人群,春天如孩兒臉般多變的氣候也會使人們情緒波動較快、容易煩躁不安。據統計,有30%的人對天氣的變化有感覺,出現種種不適癥狀,如疲倦、健忘、眼冒金星、情緒低落、工作提不起精神、工作效率降低、睡眠不好、偏頭痛、注意力不集中、恐懼、冒汗、寒戰、沒有食欲、易激動等,有時甚至連陳年的手術刀疤也會發痛。

  診室觀察

  乖巧孩子突然自閉

  王平(化名)13歲,是哈市某中學初中一年級學生。平時的學習成績不錯,年前的期末考試有兩門功課在全班第一。年後開學的第一天,他不願去上課,家長軟硬兼施後他纔回到學校。而後幾個周末,他都沈溺於聯機游戲。父親幾經勸告無效後,揚言要砸了電腦。王平被父親罵了,兩天不吃飯不說話閉門不出。父母帶著他來到市第一專科醫院,醫生讓王平做了一套心理測試題,其中包括中學生心理健康量表、艾森克人格問卷少年式、自卑感量表、父母養育方式問卷。而測試的結果,讓一向剛強的父親也忍不住眼淚直淌。因為,所有的測試結果都顯示王平是一個自卑感嚴重、心理脆弱、不能適應環境、內向、偏執、神經質的少年。王平的父母怎麼都想不明白,原本乖巧、跟同學關系融洽的孩子怎麼會這樣?

  哈市第一專科醫院院長張聰沛說,從寒冬過渡到春天,身體需要一個適應過程。青少年神經細胞比較敏感,適應力不強,碰上天氣變化大,身體功能失衡,便容易誘發精神疾病。這個季節比較常見的是精神分裂癥。主要表現為幻覺、妄想、懶散,有肇事肇禍的行為特點。

  兒童春季情緒多變

  因為上課打瞌睡被批評的中學生小蔡不服老師的懲罰,躲在家裡生氣,拒絕上學。父親火氣更大,追著小蔡要打他,母親傷心之餘向心理諮詢中心求助。在醫生的幫助下,母親和小蔡談心,得知他最近情緒不太平穩,總是提不起精神,學習積極性大不如前,而且特別容易犯困。心理醫生說,像小蔡這樣因情緒問題影響學業、家庭關系的孩子最近特別多,除事件性因素外,這和春季臨近、氣溫多變、日照時間變化也有關系,因為這些會影響人體內分泌,從而增大了引發心理疾患的概率。

  張聰沛分析說,這段時間父母要多關心子女的情緒,首先要保證孩子得到充足的睡眠休息,飲食正常;其次,建議讓孩子每天鍛煉半小時到1小時;再次,讓孩子適當參加同學、親友的聚會、踏青,增加孩子生活中的快樂元素,有助於其積極的精神狀態。

  為有精神疾病的親人焦慮

  陳先生的妻子曾經被診斷為精神分裂癥,長期以來一直服藥並定期看醫生。有句老話叫『菜花黃,瘋子忙』,可是妻子還沒什麼異常情緒表現,陳先生倒先緊張焦慮起來。整天疑神疑鬼,擔心妻子舊病復發,可是陳先生又不敢直接問妻子有什麼異常感覺,怕引起她的不滿反而容易成為發病誘因。這也不是那也不對,陳先生陷入了煩躁、失眠、早醒的困境。

  張聰沛表示,陳先生需要做的不是徒勞無功的擔心和猜測,而應該采取一些措施保證妻子的健康,也讓自己放心。

  專家解疑

  春季『心病』高發

  春天,本是風和日麗、春暖花開的美好季節。心理衛生專家卻要提醒您:春季,要特別注意預防各種心理疾病。專家介紹,春季日照和氣溫變化較大,容易影響人的情緒,加上氣溫轉暖,代謝進入旺盛期,人體的一些內環境和內分泌活動發生變化,較易引起人的情緒波動。

  張聰沛說,從歷年病人就診情況來看,3-5月是心理疾患的高發期,在此期間,市民極易患上慢性疲勞綜合征、抑郁癥和精神分裂癥,先兆表現主要有:睡眠障礙和情緒障礙,如失眠、情緒不穩定、易發脾氣、易疲勞等。而正處於備考狀態的學生,也極易患上考試焦慮癥,導致神經衰弱,甚至產生放棄學習和棄考的情緒。另外,春天也是精神病老病號最容易復發的季節,許多老病號從開春後就已陸續來院就診和住院。

  自殺是情緒問題的極端表現。有關專家指出,自殺成功的人群中,根據自殺前的行為和情緒判斷,80%是抑郁癥。陰郁氣候對自殺行為的誘導在精神學界已達成共識。『春暖花開』之前的早春時節是容易產生自殺念頭的『高發季節』,這個時期陽光較少、氣壓非常低,會使人感覺非常郁悶,這成為自殺的一個氣候誘因。

  話題延伸

  春季『心病』警惕兩類人

  在春季的各類精神疾病中,抑郁癥較為常見。心理學專家研究結果表明,一般說來,性格比較內向、不合群、不愛說話、獨來獨往、孤僻的人比較容易患抑郁癥,他(她)們平日裡比較沈默寡言,喜歡沈湎在自己的精神世界裡,不願與人交往。與此同時,這些人性格軟弱、多愁善感、對自身的健康過分關注,當遇到不良的心理社會因素,如工作壓力過重、人際關系緊張、家庭矛盾、患有軀體疾病等因素時易出現擔心、焦慮、無助,加上春季這樣特殊的氣候,難免發生抑郁苦悶悲觀情緒。

  但性格也不是決定性的因素,一些臨時突發的事件也可能導致性格開朗的人處於抑郁狀態。處在抑郁狀態的人很少主動找別人傾訴,很多因素限制了他們。周圍的人如果仔細觀察,就不難找到出現在他們身上的抑郁癥癥狀,他們的某些行為是有共同點的。專家指出,兩類人群是自殺的高危人群:一類是應對挫折的『心理抗壓能力』較低的青少年,他們的心理和生理尚不成熟,對於各類挑戰和壓力還不能充分適應,且容易受到感情的困擾;第二類是處於更年期的婦女,由於內分泌系統的改變,會導致焦慮、抑郁等不舒服的身體反應。

  專家支招五法遠離春季抑郁

  ★踏青法———

  將自己盡情地放進大自然的懷抱裡,可強烈地感覺到自然的偉大和自己的渺小。

  ★宣泄法———

  壓力達到一定程度,如果實在忍受不了可以找朋友宣泄。

  ★自脫法———

  經常參加一些有益於身心健康的社交活動和文體活動,廣交朋友,促膝談心,交流情感。

  ★松弛法———

  若心情不好或有想自殺的念頭時,迅速離開現場,做深呼吸運動,並配合肌肉的松弛訓練,摒除腦海中的一切雜念。

  ★分散法———

  當心情抑郁,尤其是生出自殺的念頭時,可以做點其他的事情,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責任編輯:連冬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