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18日訊 (王月迪 記者侯巍)記者日前從牡丹江市金融強市戰略推進會議上了解到,該市自2008年10月組織開展的打擊惡意逃廢銀行債務工作已全面告捷。目前,1010筆共10.7億元的債務已解決947筆8.43億元,其餘債務已全部進入公安、法院的司法辦理程序。
牡丹江曾是金融高風險、高不良貸款的『雙高』地區,一度造成銀行懼貸、企業難貸的惡性循環。為了優化金融環境,該市自2008年10月起,強勢組織開展打擊惡意逃廢銀行債務工作。當初確定的1010筆逃廢債務涉及企事業單位、黨政機關、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公職人員等各方面,債務情況錯綜復雜,最早的債務可追溯到上世紀八十年代。針對上述情況,牡丹江市委、市政府果斷實施了大造聲勢、營造氛圍;重拳出擊、抓大震小;集中立案、快速執行;深挖蛀蟲、誡勉談話;摘除光環、網絡曝光;固化制度、形成氣候等戰略性舉措,嚴厲打擊惡意逃廢銀行債務行為。公安部門抽調精乾警力,通過采取指定管轄、交叉辦案的方式,對重點案件進行集中立案處理,最大限度的打擊犯罪。市中級法院根據工作實際,對訴訟費用予以相應減、緩、免,並建立了綠色通道,加快了案件的立案、審理和執行速度。法院成立的重點案件工作組,集中處理了中信、聖中、濱江、東興等涉案金額過億元的重特大案件。同時對惡意逃廢銀行債務人員采取了限制房屋過戶、購房購車、出入境等『四限制』措施。截止三月末,1010筆10.7億元債務已解決947筆84310萬元,其餘債務已全部進入公安、法院的司法辦理程序;終止各級人大代表資格18人,取消各級政協委員資格6人;公職人員被行政問責33人,被黨政紀處理3人並調離原單位。此外通過統籌安排償債資金、免於相應處罰等辦法,還解決了由於逃廢銀行債務所帶來的群體上訪問題。
通過組織開展打逃工作,牡丹江市金融機構的『雙高』比例明顯下降,銀行懼貸、企業難貸和風險難化的惡性循環補充打破。2009年,該市不良貸款餘額17億元,不良貸款率7.75%,為歷史最好水平;省內各金融機構共為該市累計發放貸款261億元;各項貸款同比增加32.26%,高於全國0.9個百分點,創近20年新高;省建行和省中行分別與該市簽訂了200億元和150億元的框架合作協議;牡丹江市工商銀行成為該省第一家被工商銀行總行正式批准恢復法人信貸經營資格的分行。
目前牡丹江市逐漸成為誠信高地和融資窪地,今年『動工之春』活動中,牡丹江市各家銀行共對接項目64個,貸款額246億元,對接企業73家,流動資金貸款額18億元,4月7日,一批規模大、質量好的示范性項目順利簽約。